■毛艷羚(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成本會計和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融合之處,同時又有其獨有的特點。特點一,在進行費用歸集與分配和產品成本計算時,需要從財務會計處獲取原始數據,而成本會計計算出的各類數據又會提供給財務會計進行資產、費用等計量,作為成本會計本身,每一經濟業務存在多種分配和計算方法。如材料費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按重量、定額耗用量、數量等;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步法和分批法。特點二,具有較大的計算量及需進行各種表格填制,能根據財務會計提供的數據設計表格匯總同時也要能根據管理會計的要求設計表格匯報。產品成本的構成涉及料、工、費多個項目,因其承擔對象不同會有不同的歸集、分配和結轉程序,其間需要借助各種費用計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數據計算。
基于上述情況《成本會計》課程確定以培養學生了解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過程,掌握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基本方法,熟練運用EXCEL 作成本表格為基本方向,確定以成本會計崗位工作內容為標準,以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崗位工作任務驅動,按照“分析資料-費用分配-編制憑證-登記賬簿-計算成本-成本分析”遞進式的模式,營造成本會計崗位職業氛圍。融理論思維訓練與實踐操作位一體,既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又增強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根據成本崗位對會計人員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通過模擬的各類企業的生產特點與管理要求,針對成本核算流程開展課程的開發與設計,使較真實的成本核算工作任務及其過程在整個教學內容、教學環節中得到體現。
將學生的角色轉化為成本崗位工作人員、教師的角色轉換為工作過程的指導者。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靈活運用,以及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的緊密結合,將教學內容按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模塊化、模塊內容按工作過程任務化,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
成本崗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分析資料-費用分配-編制憑證-登記賬簿-計算成本-成本分析”,根據這些工作任務設計了相應的教學任務。雖然各類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過程是相同的,但是根據各企業的管理要求和生產組織不同,其成本核算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教學過程按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分設了若干模塊。不同成本計算方法之間又有相同之處,所以另一種方法的計算方法可以遷移到下一計算方法。
整個教學內容分為認識企業成本核算、品種法及其應用、分批法及其應用和分步法及其應用四大模塊。每個模塊分若干任務,如材料費用的分配、燃料耗費的分配、外購動力耗費的分配、職工薪酬耗費的分配、固定資產折舊費的分配等,這些任務在品種法中重點介紹。而在下一模塊“分批法及其應用”中,歸集為一個任務“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重復操作,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最后一個模塊“分步法及其應用”,是品種法的疊加,整個核算過程和品種法類似,主要區別在于根據產品成本轉入下一步驟的計算方式不同,而分為了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所以該模塊按照綜合運用品種法再加入新知識的設計理念建立了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2 個教學任務。
大多數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差,理論性的論述往往引起不了他們的興趣,對于知識的掌握他們喜歡反復動手操作練習,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完成相關的工作,喜歡進行有成果的學習。
教學項目的設立必須考慮A、B、C 三線,其中A 線項目為教師主導,講授解決問題的系統知識。如品種法中材料分配方法介紹,A 線項目的實施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處理問題的系統知識;B 線項目師生共同完成,并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輔導、答疑、檢查、點評、評價。如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分析產品成本費用資料,動手編制相關費用分配表,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成本表。B 線項目的實施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與技巧,訓練各種能力。C線項目由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獨立選擇、獨立完成。如對課堂任務進行完善總結,在下堂課進行論述展示,任務往往帶有預習和復習性質。C 線項目實施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及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
1.任務驅動教學法
本課程課堂教學以工作任務為引導分五步進行。第一步是復習舊課;第二步是描述工作任務;第三步是圍繞工作任務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第四步是提供一個案例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小組討論;第五步是歸納總結,布置作業。目的是使學生在職業情境中培養出從業所需的職業能力。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討論等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2.小組討論人人為師法
各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同學間的交流往往比與教師交流效果更好。所以在教師統一指導后,分小組共同完成某一任務,若遇問題,教師再單獨指導,讓若干率先掌握的學生去教授,進行相互學習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小組為組織形式,借助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完成特定的任務,通過小組討論人人為師的學習,彌補教師個體在思維、精力、時間和教學方式上的有限性,發揮集體的力量,變“勢單力薄”為“人廣智多”。
3.虛擬角色設定法
虛擬角色主要是填制和審核員,該方法的運用主要是小組內,各成員編制記賬憑證后,審核別人的記賬憑證根據審核后的憑證登記自己的賬簿。
虛擬角色設定法是學習會計的一種思維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自己的身份設定為一名工業企業的成本會計人員,“履行”著成本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根據該崗位工作過程的每一個任務,編制各種EXCEL 表格,進行憑證編制與審核、賬簿登記等實際操作。通過這種虛擬角色的設定,能把所學知識與崗位任務有機結合起來,既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又生動有趣。
課程考核成績反映學生一學期學習情況,注重職業素養的考評。具體包括平時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
1.平時考核
平時考核項目主要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任務。考察學生的職業素養及職業能力,如是否獨立完成作業,是否按時上交作業,各類成本表格在課堂上是否跟上教師進度及課后是否完善,課堂闡述是否積極及表述是否自然等等。
2.期中考核
期中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及課后的自學情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絡考試。教師事先在學習通中發布測試題庫,開放成本會計模擬軟件,讓學生自由進行模擬訓練,后期固定某一課余時間,進行網絡測試。
3.期末考核
每一門課程尤其是作為專業課程,必須要有一個最終的考核,有利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所以期末需要進行閉卷綜合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