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光 賈秀妍 楊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縱觀當今的中國教育,不只是大學生的數量日漸增多,民辦高校的數量也高達數百所,足以表明國民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然而,與普通高校不同的是,民辦高校生源的知識基礎都相對較差,學習自覺性也不高,個體差異十分明顯,只有實施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進步,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財務管理專業更應向分層教育靠攏。只有這樣,民辦高校才能真正地將學生培養成才,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優質的應用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鑒于此,本文著重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分層次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供借鑒的培養策略,希望促進我國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輸送更加優秀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
所謂“分層教育”,就是學校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分類,制定符合不同學生學習的不同教學計劃,確保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也是深化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在財務管理專業分層教育方面,主要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生未來發展的追求目標,并且結合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本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專業層次,形成專門培養人才的育人格局。從某種程度上講,分層教育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階梯式分層教育”,即學校依據學生高考后的成績,對其進行高、低、深、淺等的專業層次劃分;二是“平面式分層教育”,就嚴格依據財務管理的專業結構,從不同專業的側重點出發,傾向于就業實踐方向的培養。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格局,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新的崗位層出不窮,企業迫切需要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另外,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各地區的發展也不平衡,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之間存在的差異十分顯著,直接導致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和規格存在不同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不同區域的民辦院校自然要承擔不同的人才培養任務,為了滿足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必須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不難看出,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多元化促成了分層教育的實施,也是對現代企業用人需要的積極回應。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經濟,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關注教育,擴大教學規模,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逐漸實現教育的大眾化。如此一來,民辦高校林立于各大城市之中,生源越來越多,而且日趨呈現出多樣化,再加上入學學生的興趣、學習動機、心態、價值取向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加大了民辦高校教學的難度。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不同的就業需求,民辦高校必須采用分層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計劃。在分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引下,學生會更好地獲得知識,所有學生都能取得進步,這是高等教育普及發展的需要。
目前,人們討論的最為激烈的問題就是“就業難,壓力大”,而企業也紛紛抱怨“招工難”。由于教育在改革,企業也在轉型,各自都在考慮自身的發展,難免會盲目做事,直接導致教育與社會脫節,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教育本身的發展。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也為了自身的長久發展,民辦高校必須找出問題的所在,注重分層教學,突出辦學特色,以學生的就業為出發點。只有實施分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時刻關注社會企業用人的動態,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的傳授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讓本校畢業生與崗位相匹配,這也是民辦高校尋求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了做好財務管理專業分層次人才培養工作,民辦高校應當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包括兩種,一是技術型人才,二是技能型人才。其一,培養技術型財務管理專門人才,主要是為企業培養生產、管理、建設等的一線高素質人才,要求注意學生的開拓性能力培養,并且引起他們進行創新,逐漸提升其創新意識。其二,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財務管理人才,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行劃分,進一步細分為較低層級、較高層級等兩種,同時還包括復合型技能人才,民辦院校要注重培養其實踐經驗,讓他們能以較高的財務管理技能勝任工作。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分層次人才培養方式已是大勢所趨,民辦高校很有必要建立可供學生選擇的人才培養體系。民辦高校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就業需求,為其制定可分流選擇的課程內容,達到財務管理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方面,分層次人才培養需要堅持科學性與合理性,積極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基于平臺模塊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比如:專業基礎平臺的年限半年制,有的為一年制。經過通識課程模塊、財務管理專業入門課程模塊、崗位核心課程模塊等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財務管理知識。
分層次人才培養就是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基礎,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實施差異化教學,幫助所有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作為民辦高校,主要為企業培養應用復合型的人才,而要提升學生的財務管理能力,必須優化財務教學管理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個性,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二是教師要時刻伴隨在學生的左右,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向自己的特長發展,且要持之以恒。另外,在分層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還要及時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變化,并予以及時調整,實施動態分層教育,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從某種程度上講,環境設施對于分層次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操作技能較強的財務管理專業更需要良好的教學環境作支撐。首先,民辦高校要從分層教學的育人標準出發,建立與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實踐基地,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積極創建既有實訓室功能,又有教室功能的實踐基地,強化學生最擅長的技能。其次,民辦高校必須與企業進行友好合作,實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格局,贏得企業的支持,二者合力共建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基地,或者建立“校中廠”訓練環境,讓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親臨其境地感受現場工作,真正達到職業訓練的目標。
總之,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分層教育,是新時期我國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重要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于每一個學校的情況都不相同,所有學校都不可能采用同一模式,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適當地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然,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民辦高校要立足于社會需求,一切圍繞著學生的就業傳授知識,以多樣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式為主,不斷摸索出最佳的課程體系和管理制度,并在實踐中反思,層層推動,發現問題,及時改正,保持優點,最終實現多樣化人才培養質量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