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網絡流行音樂是音樂產品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各種有線和無線方式傳播的,其主要特點是形成了數字化的音樂產品制作、傳播和消費模式。本文就網絡流行音樂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網絡;流行音樂;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音樂的廣泛而又快速的傳播與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密切相關。目前,無線通信和網絡媒體正逐步取代原來以唱片為主的傳統的傳播方式,成為音樂傳播的主要途徑。網絡流行音樂是音樂產品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各種有線和無線方式傳播的,其主要特點是形成了數字化的音樂產品制作、傳播和消費模式。然而由于我國的音樂版權保護水平還很缺乏,使得流行音樂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遭遇了版權問題,阻礙了我國流行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 網絡音樂對流行音樂發展的影響
(一)促進音樂產業變革
互聯網音樂企業除了給流行音樂產業帶來大量新的資本外,更多的還是進行了產業變革。傳統的唱片產業只熱衷于生產能保證盈利的產品,而將一些探索創新的項目交給下游企業去做,使得整個流行產業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而互聯網時代的音樂剛好相反,只有創新才能保證收益,于是流行音樂的風格類型變得多元化。如近年來流行音樂的民謠類型音樂以及大量的獨立音樂,正是基于豆瓣音樂小站、網易云音樂、蝦米音樂等的扶持。其它如搖滾、說唱、嘻哈、雷鬼、電子、古風等風格的音樂也在網絡開放環境中慢慢成長起來。
(二)完善音樂傳播機制
在網絡時代,音樂傳播可以通過朋友圈分享進行自媒體傳播,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音樂平臺進行面向大眾的傳播,還可以通過發行專輯、現場演出等傳統的大眾傳播模式進行傳播。很多傳統藝人也融入新的網絡傳播壞境,如汪峰借助《中國好聲音》宣傳新歌,并通過全網絡同時發布等。此外,網絡音樂傳播還表現在各門類音樂都有了廣泛傳播的可能,如當前古典音樂、民間音樂與域外音樂等都取得空前的傳播態勢。在音樂傳播中,每一種新的媒介形式出現都會改變人們對外在世界的理解認識系統,也會對音樂的傳播、生產、接受等各方面產生影響,最終影響音樂文化的變遷。不管是新媒體還是舊媒介,都對音樂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彼此之間也無高低優劣之分,都是歷史的產物。每一種傳播模式都不會憑空消失,在不同的時代都有其生存的空間,當代流行音樂的傳播更是多種新舊媒體合力傳播的結果,這得力于互聯網將各種媒介融合了起來,促使網絡時代的流行音樂獲得了最大程度的傳播。
(三)降低音樂消費成本
音樂的接受與消費是檢驗其本身最為重要的環節。網絡時代的音樂消費已經和傳統音樂消費大相徑庭了。網絡讓音樂消費變得民主化,網絡讓音樂消費成本降到最低,無論是免費音樂還是付費下載,抑或是數字專輯購買,在線演唱會觀看等,都將成本降到最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流行音樂成為大眾最為常見的消費品?;ヂ摼W音樂平臺內容五花八門,不僅僅是聽的功能,聽、看、玩、唱同步進行,在線K歌,鈴聲剪輯,歌曲評論,明星互動、音樂分享、音樂制作等等都可以在音樂平臺上完成。互聯網時代的音樂消費讓受眾有了發言權與評判權,音樂平臺提供的互動評價讓職業批評和業余批評交融在一起,從留言到彈幕,一首歌曲成千上萬條的評論成為受眾聽歌時一道不容忽視的風景。
二 網絡流行音樂的發展困境
(一)網絡歌曲低俗化
一些網絡歌曲是內容庸俗、低級趣味的“垃圾音樂”。為了嘩眾取寵,提高點擊率,甚至還涉嫌黃色歌詞,這使網絡音樂不僅顯得不成熟,而且顯得層次很低。由于不能像對傳統媒介一樣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使得一個時期內低俗之風蔓延,成為相關文化部門、有識之士包括學生家長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一時間大有“談網色變”之勢。
(二)音樂傳播非法化
我國網絡流行音樂市場仍然存在著部分網絡音樂產品格調不高,侵權盜版、非法鏈接、非法上傳和下載等侵犯知識產權、破壞市場秩序的問題,一些單位擅自傳播未經審查的進口網絡音樂產品,甚至在少數網絡音樂作品中出現了侵害民族風俗習慣、影響社會穩定的內容,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我國網絡音樂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 網絡流行音樂發展的對策
(一)培育網絡音樂市場
注重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音樂產業。建立優秀原創網絡音樂產品評選、獎勵和推廣機制,提升網絡音樂制作質量和水平。獎勵思想性強、藝術性高、音樂內容和網絡技術完美結合的原創網絡音樂產品。支持中小網絡音樂企業發展。鼓勵和支持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硬件企業投資、兼并、收購文化內容經營企業,形成以資本為紐帶、技術為支撐、內容為核心的網絡文化企業集團。扶持一批創新能力強、經營信譽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音樂企業。
(二)實施音樂產品審查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傳播的網絡音樂產品,必須經文化部批準進口或備案。進口網絡音樂產品,必須經文化部內容審查后,方可投入運營。已經文化部內容審查的進口音樂制品通過網絡傳播的,需由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依法辦理手續。從事網絡音樂進口業務,必須由文化部批準的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經營。對擅自傳播進口網絡音樂產品的,由文化部門依法查處,并提請通信管理部門對相關網站依法予以處理。
(三)建設健康網絡環境
合理協調音樂內容提供商、網絡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的關系,反對不正當競爭和行業壟斷,打造多方共贏的合作機制和產業鏈,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場環境。網絡音樂企業對不以贏利和商業營銷為目的的網民自行模仿、編創和表演的音樂產品要加強審查。倡導網絡文明,強化網絡道德約束,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范,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的網絡音樂創作,自覺抵御不良內容的侵蝕,擯棄網絡音樂產品的低俗之風,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參考文獻:
[1]劉國峰.當代網絡流行音樂的發展現狀及特征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8):368
[2]張平.試論互聯網對流行音樂文化的影響[J].電視指南,2017(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