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紀
摘要:伴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計領域中核算、數據整理等程序化、機械化的工作將會被財務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所替代。會計人員應該積極應對這一歷史趨勢,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與分析能力,使自己成為復合型會計人才,持續提高自己創造價值的能力,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關鍵詞:人工智能;會計人員;應對
一、會計領域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約翰·麥卡錫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學術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這一概念,標志著人工智能的正式誕生。人工智能就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的發展幾乎已經涵蓋了人類認知與行為的各個方面。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個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戰略發展藍圖。從2017年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三年三提人工智能,也表現出我國對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視與支持。
2016年3月,德勤與KiraSystems合作,制造出“德勤機器人”,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領域的初級應用,是基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技術實現。普華永道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相繼于同年5月先后推出了財務機器人。“四大”創建高效的財務機器人處理方案后,各大企業也開始引進機器人進行嘗試。央企中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引進普華永道機器人實現了財務流程自動化,在銀行對賬、月末入款提醒、進銷項差額提醒、增值稅驗證四種業務方面將會計人員從大量枯燥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商業銀行也與畢馬威合作,引進財務機器人,完成貿易融資與大宗商品交易業務流程的智能數字化處理工作。財務機器人進入會計、稅務、審計領域,開啟了財會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新時代,財務機器人將會逐步替代傳統的算賬、記賬、報賬等基礎業務。有專家預測,未來的AI機器人可以通過綜合處理財會領域的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數據進行大數據處理并自主學習,實現智能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人工智能的應用會對財會領域帶來全方位和多層次的變革,對整個會計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二、財務機器人與會計人員的對比
相對于會計人員,財務機器人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財務機器人能夠進行快速的計算和記錄,準確地進行信息錄入、財務數據合并、企業數據匯總;可以基于大數據對某些經濟活動進行合理判斷;對財務進展流程進行自動化監督、減少人為的錯誤;工作時間長,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財務機器人可以成為超級員工,無論從工作的數量、質量和強度方面,都是會計人員無法比擬的。二是可以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由于某些經濟業務的特殊性,會計人員在做賬務處理時,需要進行人為判斷、調整和選擇性披露。例如對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根據經驗估計的退貨率不準確可能導致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確認的偏差,會導致信息的失真,不利于管理層決策。此外,某些會計人員由于自身業務能力不足或迫于壓力以及出于自利的目的,可能會出現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錯誤或舞弊,帶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而人工智能在財務領域的運用則會降低人對特殊領域會計信息處理的參與度。智能系統利用其強大的數據搜集和自主學習功能,對特殊業務會計處理需要用到的知識、經驗與模型進行集合、深度思考并運用到業務處理中。針對不同時期、層次和角度的會計數據和判斷模型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用最優的算法做出會計估計、判斷和計量。這項技術也可以應用到檢驗會計估計和調整上,以用來發現會計結果背后的隱含現象,驗證處理的合理性,揭示會計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更好地識別虛假會計信息。三是可以減少人力資本支出。一方面財務機器人不需要像人工一樣發放薪酬、支付加班工資,計提公積金,繳納社會保險等;同時隨著財務機器人的應用,企業也會減少一部分從事基礎工作的會計人員。綜合來看,節省了不少人工費用。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財務機器人也具有相應的缺點:首先,沒有專屬于人的思維與情感,不會處理突發事件;其次,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不可視與復雜性等特征,會帶來一定程度的會計信息安全風險。人工智能背景下,人類參與會計核算的過程大大降低,許多會計流程都是通過預設代碼完成,如果代碼設置不周,就使黑客有機會篡改,使會計核算的結果出現偏差;甚至被黑客遠程植入惡意代碼,對財務系統進行網絡攻擊:盜取企業關鍵會計信息,甚至使企業會計信息化系統癱瘓,數據丟失,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在人工智能環境下,如果信息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給企業帶來的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在面對高智商的犯罪時,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就讓人擔憂,在這點上,不及人工的保密性強;再次,人工智能使用成本高,目前很多企業難以采用。
三、會計人員應該如何應對
目前會計人才中90%是基礎核算人員,而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運用將使那些從事低端、重復、機械工作的會計人員被取代,低端的會計從業人員將減少,對其需求也將減少,未來需要的是復合型會計人員,高端的會計人員。《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在“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中高級人才數量,完善會計人才結構。因此會計人員必須認清形勢,早早作好思想與技能方面的準備,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一)不斷跨領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會計本身就是個終身學習的職業,隨著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的深入,會計人員要居安思危,加強學習。除了要學好、學專財務領域的知識,如財務報告、財務分析、風險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購并與重組、稅收籌劃、內部控制等專業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商業、管理、法律領域的知識,如價值管理、戰略管理、公司治理、營銷管理、投融資、企業法律、國際商務、談判技能、資產管理等知識。此外,今后的工作中,會計人員會更多地面臨計算機系統維護和更新、會計數據的保護和運用等相關問題,因此學習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理論知識,學會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顯得尤其重要。
(二)提高自己的思考與分析能力
財務機器人只能按照既定的設置去工作,只是人類工作的一種輔助手段。與其說是對會計人員的替代,不如說是對會計人員的解放,將會計人員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創造性的工作。財務機器人不具有人類情感,無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而會計人員能夠根據環境變化靈活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人工智能無法具備的。因此,與客戶或供應商進行溝通談判,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正確、有效的解決方案,就需要人類去完成。機器人處理完的一堆數據和報表,只有通過人的思考分析,解讀出數據背后的信息,才能轉化為對企業經營有用的決策。會計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逐漸提高自己多緯度、多層面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通過現象分析本質,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以供決策使用。
(三)積極轉型,不斷提高自身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會計的重點工作不僅僅局限于事后的核算,從創造價值的角度看,事前的預測、決策和規劃、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考核等工作比單純的核算更為重要。多年以來,我國的會計工作十分重視核算,導致基礎性會計人員趨于飽和,而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管理會計人才缺乏。財務會計側重核算,是對外的會計,管理會計側重管理,是對內的會計,其運用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利用財務會計等數據對企業的業務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與考核。既懂財務又懂管理的復合型會計人才依靠其水平和能力能為企業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更能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會計人員只有不斷轉型升級,由核算型會計轉變為復合型會計,才能抵抗來自財務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的沖擊。
四、總結
人工智能會對從事基礎工作的會計人員帶來一定沖擊,但不可能完全代替會計工作人員。會計人員要認清形勢,找準短板,加強跨領域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及時由核算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才能在人工智能時代不被淘汰。
參考文獻:
[1]韓雪麗.論財務機器人對會計工作人員的影響[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7):192-193.
[2]付慧娟,毛臘梅.人工智能下會計工作者未來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8):170-171.
[3]彭啟發,王慧秋,王海兵.會計人工智能存在的風險與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19(5):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