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然 燕紅
摘要:本文從文旅融合發展的視角對輝縣市郭亮村的旅游發展現狀進行了審視,發現該村旅游發展存在以觀光游覽產品為主,缺乏文化內涵,產品單一等問題。系統的梳理了郭亮村擁有的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郭亮洞文化、影視村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隨后提出發展紅色旅游、開發民俗體驗項目等旅游發展策略,以期對郭亮村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旅融合;文化旅游資源;鄉村旅游
文化和旅游有著天然的聯系,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和文化深層次的內在聯系決定了在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部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從文旅融合的角度重新審視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一、郭亮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輝縣市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鄉市境內,依山勢坐落在山崖上,以奇絕水景和絕壁峽谷的“掛壁公路”聞名于世,被譽為“太行明珠”。作為國家4A級景區萬仙山的第一分景區,其旅游開發雖起步較早,但旅游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郭亮村雖具有掛壁長廊、崖上人家、影視村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目前開發的鄉村旅游產品卻以單一的農家樂和游覽觀光為主,缺乏文化內涵,存在著同質化嚴重、產品單一等問題,游客體驗較差,重游率低。在這種情況下,實施文旅融合發展策略,開發文化旅游資源,不僅能改善郭亮村旅游發展現狀,同時對振興郭亮村經濟,實施精準扶貧,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二、郭亮村文化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觀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間并因其對潛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閑體驗價值而可供旅游產業加以開發的潛在的財富形態。郭亮村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1)紅色文化。郭亮村曾經是輝縣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區司令員皮定鈞和輝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王云清曾在這里住過多日。電影《李向陽》的生活原型,傳奇英雄郭興曾在這里學習培訓、接受任務。他們居住和訓練使用的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著。但是,郭亮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紅色旅游產品。
(2)民俗文化。郭亮村村民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蒸棗山、刺猬等棗花饃的習俗。除此之外,每年春節開廟會也是他們的習俗之一。廟會上,扭秧歌、舞龍、打花棍、大頭人、踩高蹺等活動繽彩異呈,熱鬧非凡。而每年秋季,待柿子紅透、山楂掛滿枝頭,郭亮村村民又紛紛開始制作柿餅、柿子醋、山楂酒等獨具特色的產品。郭亮村目前并沒有對民俗文化進行開發,僅有一些商家售賣一些柿餅、崖柏雕刻等紀念品。
(3)郭亮洞文化。郭亮村坐落在太行深處的懸崖上,由塊塊不整齊的巖石壘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巖壁上鑿出來的石坑組成的“天梯”是郭亮村村民與外界交往的唯一通道。1972年為讓鄉親們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帶領下,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 、鋼釬。在無電力、無機械的狀況下全憑手力,歷時五年,硬是在絕壁中一錘一錘鑿出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車。為此,王懷堂等村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條絕壁長廊,被日本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郭亮村以郭亮洞聞名,但目前郭亮洞僅僅是作為游客參觀游覽的一個對象存在著,沒有相關的文化旅游產品。
(4)影視村文化。1975年以來,海內外影視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風景,先后有《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倒霉大叔的緡事》、《戰爭角落》、《舉起手來》、《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影壇巨臂謝晉,為拍《清涼寺鐘聲》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稱郭亮是“太行明珠”。著名導演于本正、郭凱敏、沈好放、馮小寧等也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寶。因此,郭亮村被譽為華夏第一影視村。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沒有被有效利用起來,沒有相關的文化旅游產品。
三、文旅融合視角下郭亮村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1)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開發紅色旅游。充分利用輝縣抗日政府所在地遺址,搜集太行分區司令員皮定鈞和傳奇英雄郭興等人的愛國故事,利用他們的故居建設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利用圖片、歷史遺物、文字、聲光電等方式為游客講述一場抗日愛國的感人故事,為游客提供一場“體驗”大餐,充分發展紅色旅游產品。
(2)打造獨特的民俗體驗旅游產品。借助郭亮村所擁有的特色民俗,深入挖掘,以“體驗”為核心,對其文化、規則、特色產品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開發,打造當地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體驗產品。例如,開發景區每日民俗表演和體驗項目,將舞龍、大頭人、踩高蹺等融合開發,增加游客體驗的內容,在讓游客大飽眼福的基礎上,讓游客也能親身參與進來,體驗一下大頭人、踩高蹺等民俗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讓游客參與到柿餅、柿子醋等當地特色產品的制作中來,既增加了游客體驗項目,又促進了當地特色產品的銷售。
(3)利用當地特有文化,開發實景演藝產品。文化能為旅游所用,旅游的發展又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和保留,才真正實現了文旅融合。郭亮洞作為郭亮村最負盛名的景點,其觀賞價值并不高,它的意義更在于開鑿該洞的村民們舍己為人、敢為人先、不畏艱苦的奮斗精神。深入挖掘郭亮洞開鑿背后的故事,結合實景打造一場類似“印象劉三姐”的實景演藝產品,不僅能增強游客體驗的趣味性,讓游客深入體會到郭亮洞開鑿的精神,還能將顧客“留下來”,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
(4)提高游客參與性,開發影視旅游產品。在體驗經濟時代,游客更注重旅游產品帶來的體驗,強調旅游產品的參與性和體驗性。郭亮村豐富的影視文化資源為開發影視旅游產品提供了深厚的基礎。將在影視劇中出現較多的“郭亮”符號進行整合,一方面以某部或某幾部影視劇為主題,開發主題影視旅游產品。通過在劇中出現的場地展演影視劇片斷、播放錄音、恢復影視場景、設置游客可參與的影視片斷表演等方式,提升游客影視文化體驗。另一方面,以絕壁、郭亮洞、民居等郭亮符號為載體,設計郭亮影視旅游線路,樹立郭亮影視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1]謝彥君著.基礎旅游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2]雷婷,黃夢瓊,張小林.“鄉村振興”戰略下湘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民俗體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內江科技,2019,40(09):91-92.
[3]趙水銀,謝錦嫣,莫燕瓊,黃敏玲,黃子珊.鄉村振興視域下惠州周田村四大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研究[J].智庫時代,2019(3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