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花的勇氣》為例,論述略讀整合課的教學策略,提出找準聯系點,有效整合;依據閱讀提示,大膽取舍;緊扣單元訓練點,由扶到放;拓寬閱讀文本,充盈主題的教學建議,從而實現從精讀引領課的“教”到略讀整合的“扶”與“放”。
【關鍵詞】《花的勇氣》 略讀整合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40-03
“語文主題學習”提倡課內大量閱讀,實現閱讀課內課外一體化,以單元為整體,打通課文之間、課文與選文之間以及單元中其他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個“組塊”,采用組塊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開展“語文主題學習”研究項目以來,筆者接觸最多的課型是精讀引領課。教師對精讀引領課的研究較深入,對略讀整合課這一課型卻關注較少。略讀整合課不必像精讀引領課那樣精細地品詞析句,只需圍繞單元訓練點有選擇地閱讀,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達到課堂上大量閱讀,完成從量多到質變的突破即可。那么,教師該如何有效整合,如何取舍,如何實現從精讀引領課的“教”到略讀整合的“扶”與“放”?下面筆者以《花的勇氣》一課為例,探討略讀整合課的教學策略。
一、找準聯系點,有效整合
傳統的略讀課教學要求一課時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而“語文主題學習”的略讀整合課卻改變了這種模式,一課時至少要完成兩篇課文的教學。那么,略讀整合課的教學篇目該如何整合?
首先,從出處上看,可以是教材中單元內略讀課文的整合,即“1+1”;也可以是略讀課文與“語文主題學習”系列圖書或其他途徑找的文章的整合,即“1+X”。其次,要找準整合的聯系點,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語文主題學習”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要有效提取教科書、“語文主題學習”系列圖書等閱讀材料的學習內容,緊扣單元重點,結合精讀引領課的訓練點,從人文主題、語言要素、學習方法等方面確定聯系點,抓住一兩個關鍵問題,放手讓學生嘗試運用精讀引領課中習得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品讀重點段落,理解關鍵詞句,積累語言,運用方法,形成能力。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略讀課文。本組課文的人文主題是“熱愛生命”,語言要素是“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遵循單元整合的理念,仔細研讀《花的勇氣》這篇課文,我們發現本文主要通過寫維也納的小花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表達的是“生命的意味——勇氣”這一人文主題,而它的語言要素則是理解心情變化、事情發展的關系,以及關鍵詞句表達的內涵。基于《花的勇氣》的人文主題與語言要素,我們從“語文主題學習”系列圖書中尋找與“生命的意味——勇氣”這一主題相關的文章。經過閱讀分析,我們在叢書中找到了《愛的方式》這篇文章。該文主要寫作者身患癌癥晚期的母親,最不能忍受殘缺卻為了不讓作為醫生的兒子為難而主動提出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表現了母親選擇了愛,選擇了成全,卻放棄了自己的勇氣。事情的發展與母親前后忍受殘缺的態度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在人文主題和語言要素上都與《花的勇氣》有聯系點,可作為整合篇目。但是只整合這一篇,離期許的大量閱讀的目標還有些距離。課文是寫花的,由植物直接過渡到《愛的方式》中的人——母親,感覺太唐突,跳躍性太大。于是,我們試圖再尋找整合的文章,最后確定《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文。這篇選文既寫花又表現“生命的意味——勇氣”,解決了過渡突兀這一問題。
如此,從人文主題和語言要素方面進行教學篇目整合,聚焦訓練點,既豐富了主題,又能讓學生親歷聚焦式學習的過程,達到鞏固強化、形成能力的效果。
二、依據閱讀提示,大膽取舍
教師如何快速準確地找準略讀課文的重點?如何取舍教學內容才能保持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系統性,充分發揮略讀整合課訓練閱讀、遷移閱讀能力的作用?筆者認為,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是最好的抓手,它為我們確定教學重點提供了借鑒。《花的勇氣》一課的閱讀提示是“茁壯生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當我們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時,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么事,他為什么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這段閱讀提示不但聯結了精讀課文,延續了單元主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十分清晰地提出了課文的閱讀要求。在教學《花的勇氣》略讀整合課前,筆者對這段閱讀提示進行了分析,把它整理概括為兩個方面: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又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什么意義呢?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么事,他為什么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
通過透析這兩點,筆者把本節略讀整合課的目標定位為:學習抓住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厘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悟“花的勇氣”;通過拓展閱讀,加深對勇氣的理解與感悟。
雖然本篇課文是一篇精美散文,語言生動,情景交融,構思精巧別致,閃爍著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耐人尋味,但是為了讓課堂更加簡約,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們大膽取舍,抓大放小,確定了以下教學環節:圍繞主題詞“勇氣”談話導入——檢查預習,從閱讀提示中提取信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品讀描寫小花的關鍵詞句,感悟勇氣——拓展閱讀,升華感悟。像這樣,對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進行解讀,有助于教師找準教學重點,并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
略讀課前的閱讀提示不僅是教師準確把握重難點的依據,也是學生進行閱讀實踐的方向。根據閱讀提示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需要教師在略讀整合課中對學生滲透并使其掌握。
在《花的勇氣》略讀整合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以下環節:
※檢查預習,閱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提取信息。
(師出示生詞“怦然一震”,指名生讀,師相機正音,讓生齊讀)
師:這個詞出現在本課的什么位置?
生:最后一段。
師:這個詞除了出現在最后一段,還出現在什么地方?
生:課前的閱讀提示。
師:我們在學習略讀課文的時候,首先應該關注閱讀提示。通過讀閱讀提示,你能了解到有關課文的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這篇課文寫了作者的心情從“失望”到“遺憾”到“驚奇”到“心頭怦然一震”。
師:課文主要抓住了作者的心理活動變化來寫,這是我們從閱讀提示中提取到的信息。
師:作者的心理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的變化呢?請默讀課文,在文中找找原因,并試著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生默讀,師指名生說,讓生概括原因,師相機板書)
師:看,我們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了解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師引導生看板書,說主要內容)
在課伊始,筆者從檢查生詞入手巧妙利用課前的閱讀提示語,指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提取關鍵信息,整體感知課文——厘清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過程如春雨潤物般無聲無息。
三、緊扣單元訓練點,由扶到放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基于略讀是應用的目標,略讀課文的整合就應該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適度拓展、延伸,讓略讀整合課成為單元教學主題的延續、單元訓練點的鞏固。如果說精讀引領課重在“教”,那么略讀整合課中略讀課文的學習就應重在“扶”,拓展文本的閱讀就應重在“放”。
《花的勇氣》這一組課文的語言訓練點是“體會含義較深的詞句”。在精讀引領課《觸摸春天》中教師已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含義較深的詞句的方法,《花的勇氣》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生命的意味是——勇氣。”除了可以運用聯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運用“結合背景資料”的方法理解更合適,教師不妨先適當地扶一扶,在學生深入學習,掌握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學。以下是筆者設計的由“扶”到“放”的教學環節:
※補充資料,創設情境,感情朗讀。
師:吹面不寒楊柳風,我們都知道春天的風是暖的,可維也納的風是冷的,雨也是冷的,到底有多冷呢?我們來看。(出示維也納二月風的資料,讓生讀)
師:冷嗎?我們仿佛看見天灰蒙蒙的,冷雨一連下了好幾夜,細密的雨點一直在敲打著這些小花,而這些小花卻在冷雨中/(出示句子“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師:冷風“嗖嗖”地吹著,樹葉在冷風中顫栗,發出“沙沙”的聲音,而這些小花卻在冷風中……女生讀——(略)
師:風追著雨,雨趕著風,冷風冷雨肆無忌憚地吹著、下著,而這些小花卻在冷風冷雨中……一起讀——(略)
教師通過補充資料,創設情境,讓學生一詠三嘆式地朗讀,激發學生在讀中咀嚼、品味、感悟的熱情,進而明白花的勇氣的真諦就是堅強勇敢。同時,學生從中也掌握了“結合背景資料”理解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
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文字的表達是語文課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此處作者表現花的勇氣的手法,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發現,也需要教師“扶”。
師:對于維也納的小花來說,在冷風冷雨中開放,它的勇氣是什么呢?
生:再冷也要堅強地開放。
師:是的,勇敢地開放,就是維也納小花身上的勇氣。
師:作者寫小花卻多次寫到了冷風冷雨,這是為什么呢?
生:襯托花的勇氣。
師:也就是說作者是通過寫(生:冷風冷雨)表現出小花的(生:堅強),體現出小花的那種堅強的勇氣。這樣的寫法叫襯托。
以上是“扶”的過程,接下來是“放”的環節:
※拓展閱讀《心田上的百合》《愛的方式》。
師:剛才我們通過品讀關鍵詞句領悟到了含義深刻的詞句,也感受到了文章的寫法,體會到了小花的勇氣是堅強。對于想要開花的百合來說,也需要勇氣,這是為什么呢?百合的勇氣是什么?母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殘缺,可是母親卻選擇了讓自己殘缺地離開這個世界,對于這位母親,勇氣又是什么?請借助學習單,自主閱讀《心田上的百合》《愛的方式》這兩篇文章,用簡潔的語言做批注。
(生自主閱讀,匯報交流,師適時點撥)
師出示匯報交流的方式:在《 ? 》這篇文章中我找到含義深刻的句子是 ? ?,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我是這樣理解這個句子的: ? ?。作者通過寫 ? ?表現出百合(母親)的勇氣是 ? ?。
拓展閱讀,由花及人,層層深入,讓學生對勇氣有更多元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學習單從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襯托寫法的體現(通過寫什么表現了怎樣的勇氣)、勇氣的理解三個方面設計,緊扣本節課的訓練點。在學習單的引導下,學生自讀自悟。由于教師給學生留出整塊自主閱讀的空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體會,去運用閱讀方法,去提高實踐閱讀技能,不僅使課堂更加簡約,也體現了略讀整合課由“扶”到“放”的轉變,達到了“反三歸一”的效果。
四、拓寬閱讀文本,充盈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略讀課文的教學是溝通課內外閱讀的橋梁。略讀整合課在閱讀文本上要巧妙注入新穎的內容,努力將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帶到課外,讓學生對閱讀的主題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關于拓寬文本,在《花的勇氣》整合課中,筆者是這樣處理的:
※拓展升華,深化主題。
師:勇氣無處不在,關于勇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中央電視臺曾經熱播的《朗讀者》第八期中,也談到了勇氣,董卿這樣說——(播放視頻)
師:這一期節目邀請到了許多嘉賓,他們也說出了自己對勇氣的感悟,演員江一燕說,堅持支教就是勇氣;一對普通的夫婦說,對自己患有自閉癥的兩個兒子永不放棄就是勇氣;航海家翟墨說,敢于挑戰就是勇氣……此時此刻,你認為勇氣又是什么呢?(指名生說)
從文本拓展到熱播的《朗讀者》關于勇氣的視頻,不管是對學生的眼球還是思維都有著巨大的沖擊力。對視頻的整合,不僅僅是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豐富了學生對勇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滲透了閱讀素材應當更寬更廣的思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閱讀多種素材的良好習慣。
略讀整合課應圍繞單元主題,擴大閱讀范圍,開闊眼界,讓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更豐盈,更有層次,力求讓課堂達到簡約卻不失深度和廣度。莎士比亞曾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略讀整合課中教師的“教”應盡量地略,只需“扶”與“放”,而學生的“學”則要盡量地“豐”“實”,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親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進而達到“不待揚鞭自奮蹄,馳騁千里何足奇”的境界。
作者簡介:凌彩麗(1986— ),女,壯族,廣西貴港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一級教師,現任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普羅旺斯小學科研處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