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階段,其重點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為以后更高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由于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這樣就使小學數學這一學科成為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關鍵學科。
關鍵詞:合作學習;思維能力;主動;數學素養
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為一個主要的數學學習方式,將合作學習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主動、活潑地學習。它為學生提供了終身學習必備素質,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富于創意的教學理論與策略,自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國產生以來,很快在世界各國的中小學課程中得到廣泛運用。在中小學課程中,各個學科由于各自的學科特點,在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時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各不相同,這樣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并在當前的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目前的合作學習研究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尤其是對合作學習本身所蘊涵的現代教學理論特質研究不夠,因而在實踐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簡單模仿,盲目套用國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課堂教學技術、學生的合作技能研究不夠等問題。
2001年我國頒布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出在新的形式下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進行新的課程改革。新的課程改革從課程的編制、實施、評價等方面與以往的課程改革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其吸收了當代教育理論中多元智力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以及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一種自發的、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做中學;最好的學習是學會如何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或經驗;學生具有學習潛能并具備“自我實現”的學習動機,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在新的課程目標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創新,要改變過去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基礎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新的課程標準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技巧的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的要求,這是傳統授受式教學無法達成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合作學習成為達成新課程改革目標的主要方式之一。
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以及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區別,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合作學習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由傳統的接受學習向主動發現學習轉變。至今,在我們很多小學的教學中還是以教師向學生授業解惑,單向傳遞信息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以模仿、記憶、機械訓練為主。其實,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接受過程,更是發現的過程、創造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用什么樣的方法獲取知識的。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開展探索性學習活動,激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其次,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形成基本技能。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將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影響深遠。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講例題,學生記憶結論,做多道機械模仿性練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被動的聽練過程,對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因此要改變傳統的課堂組織結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有學習成功的體驗,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第三,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新課程目標中,小學數學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具有數學素養,其中包括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要有足夠的時空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樂學、會學,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始終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實現從被動的學會到主動的會學,數學素養才能夠提高。
最后,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新課程標準》強調,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與學習態度。學習情感是學生對學習環境是否滿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種積極態度的體驗,學習態度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因素。以往的課堂教學,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程度,忽視了創設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從而影響了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感的作用,使認知和情感和諧發展,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體驗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合作學習為學生共同學習和提高創造了愉快的學習情境和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生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不僅能夠學到知識,而且還能開發智能、學會合作、學會與人交往、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即學會做人,并且培養了合作協作精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顧徐達.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探索[J].學科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