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
【摘 要】電視新聞節目是人們生活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電視新聞節目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觀眾,利用政治、時事、經濟等類型的新聞,進行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宣傳。我國新媒體新聞傳播的發展和進步,給電視新聞節目提供了最佳的發展契機,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競爭。本文基于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提升提供有效可行的意見。
【關鍵詞】新媒體 ? 新聞傳播 ? 影響力
一、新媒體新聞傳播的特點
1.信息來源更加真實。新媒體新聞傳播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更真實的信息來源,電視新聞的接收途徑主要是衛星信號,再通過衛星發射到每個地區,讓觀眾能夠接收到電視新聞聯播,因此,電視新聞具有更高的權威性。與新媒體信息傳播相比,電視新聞更標準,有統一的規范,有時電視臺的記者會深入到事件發生現場進行采訪和訪談,因此,整理出來的內容和新聞更具真實性,將這些信息統一處理,發送到新聞處理中心,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和加工,再讓專業的新聞主持人進行播報和宣傳,又進一步地證實了電視新聞的真實性。
2.內容的原創性更強。新聞傳播具有權威性,是對新聞資訊進行宣傳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新聞傳播的內容不能有任何的添加和偽造,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為廣大群眾傳播更具有品質的新聞內容,對于單方面的專業新聞,電視臺都會有專業的撰稿人和新聞媒體人,對于一些時事和新聞,電視臺一般會有創造性地保證內容的原創性,第一時間進行新聞的撰寫,進而很好地抓住吸引觀眾眼球的亮點和焦點。
二、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市場競爭激烈。隨著電視節目市場的快速發展,新聞市場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激烈,目前國內的電視節目缺乏一定獨特性和原創性,同質化現象也十分嚴重,缺乏獨特性的新聞節目就沒有亮點,所以人們越來越不愿意打開電視,觀看電視新聞節目。更有一些電視臺為了搶占電視新聞市場去追求新聞的數量而忽略新聞的獨特性和質量,導致市面上的垃圾新聞越來越多,具有高品質宣傳性的新聞越來越少。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電視新聞缺失了原本的優勢,被手機新聞取代,因為手機新聞具有快捷性和便捷性的特點。
2.新聞質量遭質疑。越來越多的新聞為了追求大眾的關注,逐漸開始走主題性新聞發展之路,更有的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把電視新聞制作得更具戲劇化,觀眾是在觀看新聞,而不是在學習新聞帶來的價值觀念,逐漸電視新聞也喪失了本來的性質。電視新聞往往更具權威性,具有嚴肅的表現形式和內容,而且電視新聞的來源是通過實地采訪和衛星傳播而來的時事新聞,在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下,電視新聞的來源很難辨別,人們也不愿意再去相信電視新聞,喪失了對電視新聞的好感度和信任。
3.節目同質庸俗化。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部分電視新聞的節目丟掉了原本的特殊性和色彩性,各省各地區的電視新聞播報內容大致相同,缺少地方地域特色,電視新聞內容的原創性也不多,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復制品和盜版品,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復制,更是導致了市面上的新聞出現了大量同質的現象。電視新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同時又一直處于下坡路狀態。內容缺乏創新、形式過于單一,這是電視新聞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一些電視新聞節目播報的新聞圍繞著人們的生活,但如果一直缺乏創新,長期喪失內容和獨特性,缺少足夠的吸引力,這極易讓人產生疲憊感。
三、新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影響力的發展策略分析
1.借助新媒體推動新聞傳播。由《中國電視收視年鑒》可知,我國電視觀眾數量達到12.87億人,依然遠超于互聯網網民數量,但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更喜歡互聯網瀏覽的方式,電視觀眾的數量逐漸流失,人們更加愿意利用便捷的網絡獲取信息和新聞時事。電視新聞應該乘著互聯網發展之風,找到自己的獨特性,開發潛力,讓新聞內容更具觀賞性,避免快餐型新聞,并結合網絡平臺宣傳內在價值,利用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創作有內容的新聞,為了滿足不同群眾的新聞瀏覽需求,進一步加強新聞的宣傳力度和效果。
2.創新新聞的內容及傳播模式。當代新聞時事的新鮮和多樣性,給新聞的編輯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電視新聞制作團體應該抓住機遇,派遣更多的新聞采集人員,重點關注戶外的新聞軼事,采集更多社會上的熱點新聞,并及時地編輯和加工,進行網絡宣傳。另外,編輯的新聞內容要具有高度的邏輯性,保證作品的原創和新奇,盡量多搜集原材料,目的是為了起到更具觀賞性的新聞效果。
比如,一些較為枯燥的經濟和社會性新聞,應該添加趣味性,及時地捕捉觀眾的喜好和興趣,并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加工,仔細處理和編輯,最后把新聞內容整理成具有觀賞性的新聞專題。再者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時事新聞,進行專題追蹤和獨家報道,根據互聯網的便利傳播正能量。
3.強化新聞內容的整合與交流。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的高度融合主要是信息資源與新聞傳播渠道的結合。在此目標的影響下,電視媒體應在各大網絡交流平臺上設立官方賬戶,特別是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使電視新聞內容傳到互聯網上,實現電視和網絡平臺新聞節目的同步傳播。此外,在多種社交媒體的幫助下,電視臺應與廣大的網絡受眾互動,了解普通觀眾新聞瀏覽的偏好和情感需求,有選擇地對當前的新聞內容進行革新,以滿足受眾多樣化的新聞獲取要求,增強電視新聞內容的感召力。
四、結語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和實踐,讓各種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也讓人們養成了瀏覽新聞的習慣。由于電視新聞受限的性質,單一且缺乏趣味的節目內容和嚴肅的組織方式,讓電視節目與人們的生活漸漸地疏遠了,越來越被人們所忽視,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但新媒體平臺的引入,又給電視節目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提升了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吉林省人民檢察院信息中心)
【參考文獻】
[1]張薇.新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8(15):29-30;[2]吳立斌. 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3]楊娟. 中國媒介生產融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