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生
【摘 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逐漸發生轉變,融媒體時代,傳統民生新聞節目已經難以滿足大眾需求,因此需要在此過程中注重節目方式的創新和節目質量的提高,使得新聞節目在內容和方式上更具合理性,大眾可以在新聞中獲得更多有效信息,獲得更廣泛喜愛。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 ? 電視民生新聞 ? 發展策略
一、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過程中的機遇
1.選題上更具廣泛性。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在選題上更具廣泛性,其來源上也更寬泛,在傳統民生新聞中,選題上比較單一,通俗性明顯,新聞報道在內容上缺乏深刻性,適合人們在茶余飯后談論。但是在融媒體時代,微博、客戶端以及微信的使用,使人們在獲取民生新聞的過程中更具廣泛性,在角度上也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容易實現民生新聞報道的有效突破。
2.新聞實效性增強。對于電視民生新聞來講,一般會使用直播方式,實效性明顯。在媒體不斷發展背景下,民生新聞在表達方式上更加多樣化,大眾樂于在客戶端、微博以及微信上參與相關問題討論,這使民生新聞在實效性上顯著增強。在新媒體時代,實效性是生命力的象征,在民生新聞發生時,大眾可以將手中的媒介工具拿起,對新聞內容進行跟蹤報道,促進節目收視率的提高。
3.互動性有所增強。在媒介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電視民生新聞由原本單一向多角度發展,實現了新聞之間的共享與互動,大眾在收看民生新聞過程中,可以參與相關話題討論,這種狀況的出現使電視民生新聞更具親民性,同時也使新聞在播出過程中更加流暢,增強了大眾對民生新聞的喜愛程度。
二、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過程中的挑戰
1.技術上的提升。在融媒體時代,民生電視新聞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注重其技術上的創新。電視民生新聞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實現了由虛擬向數字化的轉變,信息上更具豐富性和多樣性,技術上更為精進,在一定程度上使民生新聞有所充實。反之如果電視民生新聞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很容易在歷史進程中遭到淘汰。
2.傳播模式上有待改善。一直以來,國家對民生新聞有著絕對主導,但是在媒介多樣化背景下,信息的傳播變得越發泛濫,在此影響下,不同階層的機制理念一定會出現分歧。在民生新聞發展過程中,其信息的傳播與發展機制都相應發生了轉變,因此需要在此過程中注意一些負能量傳播方式的影響。
3.新聞內容上存在跟風問題。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角色也在相應發生著轉變,從原本的政策解讀者逐漸向民眾意愿的訴求者轉變,由政府的代言人逐漸向民眾的記錄者轉變。民生新聞節目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電視臺之間的相互模仿,這種盲目跟風問題的出現導致了一個問題一直重復,而大眾在觀看此類新聞時,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
4.內容上瑣碎且膚淺。民生新聞是政府和百姓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橋梁,關系到人們的生計問題。而從百姓生活來講,講的是百姓的一種生活常態,是對百姓需求和訴求的真實反饋,但是民生新聞當中不一定需要充斥膚淺、瑣碎問題的報道。就當前情況來講,一部分電視臺對新聞進行解讀時,存在較大片面性,對于一些瑣碎小事在解讀程度上過深,以至于人們真正關心的問題沒有被表達出來。
三、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
1.強化民生節目受眾性。媒介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大眾對媒體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更傾向于多元化,這也使節目的互動性和實效性得以凸顯。因此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需要加強大眾對節目的喜愛程度,使媒體傳播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信息上更具權威性。同時要加強對互聯網的使用,使一些重要民生節目可以使用手機、電視等進行直播觀看,使大眾的不同媒介需求和審美需求得到滿足。
2.創新節目內容。傳統媒體有著悠久發展歷史,也有一定群眾基礎。對于民生新聞節目來講,有著較多的素材內容,并且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不斷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百姓關注的新聞內容也會增多,因此在融媒體時代,需要加強當地生活特點與技術之間的整合,使電視民生節目在具體播出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同時新聞工作者需要強化對新聞內涵的認識與理解,避免抄襲和模仿的問題出現。
3.深度報道新聞內容。在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背景下,逐漸加大了對環境治理和環境質量的關注程度。為了使現實民生新聞在報道中更具深入性,電視臺可以構建相應的交流平臺和交流渠道,讓百姓言論在現實生活中得以表達,使電視民生新聞在報道中更具深度和廣度。
4.豐富新聞互動方式。在融媒體背景下,為了使新聞互動方式得以豐富,使新聞節目更具互動性,就需要加強對微信、微博的利用,使大眾在觀看節目過程中的體驗得以強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微博、搖一搖等方式對民生新聞節目內容進行評論,增強節目在播出時的整體效果。同時需要積極采納微信和微博中的評論內容,然后對節目內容進行整合,將節目效果凸顯出來,根據節目播出效果,對正能量問題進行引導,發揮輿論導向作用,促進其自身價值的提升。
四、結語
總之,融媒體時代,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多種可能。因此電視臺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將融媒體的優勢發揮出來,并且對自身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策略進行細致思考,正確、理性、客觀地對待融媒體,對新媒體在發展中的優點進行借鑒,使傳統媒體向著更好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贛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張弦.論城市臺民生節目的媒體融合創新之路──以福州廣播電視臺《@新聞110》節目為例[J].傳媒論壇,2019,2(8):32-33;[2]蘇碧瀅.融媒體背景下城市電視臺主持人發展狀況——以民生類新聞節目為例[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4):533-538;[3]商光鋒,姚長慶.民生新聞節目如何打造新媒體矩陣[J].青年記者,2018(2):74;[4]錢瑾.引“微”入“視”提升電視民生節目影響力——淺析電視民生節目《新聞坊》開展媒體融合的嘗試[J].聲屏世界,2016(2):63-65;[5]劉宇.地方電視臺如何做好民生新聞直播[J].視聽,2019(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