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山
摘 要:交通事故的發生,涉及到駕駛員、車輛、道路及綜合管理等主客觀因素,由于駕駛人員的個體差異、道路合格情況的差異、環境的難控性等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持續性、艱難而復雜、系統與科學性為底的社會活動。本文以此為題,首先分析汽車駕駛安全事故的各項安全隱患,而后對汽車駕駛的安全防范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交通事故;駕駛安全;安全隱患;策略
交通安全事故,是偶然因素與必然因素雙相結合的產物,看似突發卻內涵發生機理。任何交通事故,永遠都有其被忽視了的安全隱患,即為四類:駕駛員、車輛、道路、環境。因而,研究行車安全隱患,制定預防、應急處理措施,對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交通事故的安全隱患分析
不論是大型還是小型交通安全事故,其發生成因中,駕駛員與車輛永遠是直接導致事故的核心因素,其次是交通環境。如表1所示為四川省2016—2018年的交通事故因素比例,表中數據可見,超速駕車、超載駕車、應急處理失誤是事故最高成因,以下予以詳細分析:
1.1 駕駛員因素
1.1.1 超速駕車
可以說大部分交通事故的發生成因中,超速駕車占據首位[1]。超速行駛與駕駛人的主觀思維、行為特征具有正相關的直接連帶性,其次是意識紊亂(如酒駕、毒駕)的非主觀駕駛思維。交通事故的危險性與超速駕駛具有正相關的直接連帶性,超速比率越高,則交通安全風險越高。
1.1.2 應急處理失誤
應急處理失誤在大量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同樣不低,高達40.49%,其中主要原因包括制動不及時、轉向不及時或不靈敏、巡航速度不當致使難操作等,這主要與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心理素質、駕駛經驗、駕駛技巧具有正相關的連帶性。通常集中發生在新上路的司機群體中[2]。同時,不按規定讓行、非法客運、疲勞駕駛、無證駕駛、準駕車型不一致等等所占據比例不低,對此應在各關口審查方面加大力度,發現不良駕駛動作,予以嚴懲。
1.2 車輛因素
1.2.1 超載駕車
盡管明令規定不可超載駕車或客運,但超載駕車現象仍舊存在,集中發生在晚上時段。超載駕車不僅僅提高了駕駛安全風險,還在很大程度上損壞了道路質量,同時對立面反饋至車輛自身也造就車輛有效使用壽命的降低[3]。通?;谑找娓蠡蚴潜M可能便利化而進行超載駕車,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隱性隱患。
1.2.2 車輛功能性安全隱患
交通事故中,人是主要誘因,其次便是車輛性能。由于車輛技術狀況、安全性不達標而造就交通事故高達14.8%。大部分駕駛員由于對車輛缺乏日常維護與保養,導致車輛總成部件處于亞健康狀態,致使運行中性能輸出不穩定,甚至于車輛帶病駕駛的現象大有存在,側滑、制動異常、輪胎偏磨、啟動故障等等,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重大誘因之一。
1.3 道路因素
交通事故的成因中,大部分人往往會忽略道路的設計十分合理、實際道路情況與施工設計是否相符、道路是否正常開展養護工作等,而這些隱性因素卻是造就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例如緊急制動時,所遭遇不規整的傷病路面,不僅僅制動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導致二次傷害。道路是汽車行駛的載體,道路安全問題的研究一直是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話題。
1.4 環境因素
1.4.1 交通環境
交通環境致使交通事故主要是交通流的影響,交通流主要可分為阻塞流、飽和流、不穩定流、穩定流以及自由流。交通流情況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到駕駛員對路面的關注程度、關注點,與交通事故的發生具有正相關連帶性,如圖1所示,當道路處于極度飽和狀態,不穩定流一旦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相對較高。
1.4.2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無法管控的客觀因素。駕駛中所遇惡劣環境,主要可包高溫、雨霧、濃霧、大風雪等,直接影響到正常駕駛,而對于駕駛經驗不豐富、駕駛技巧不精良的駕齡不高司機來說,發生交通事故的比例較高。惡劣環境引發交通事故的因素解構圖,如圖2所示:
2 汽車駕駛的安全防范措施
2.1 完善頂層制度建設
堅決抵制、嚴懲違規違法行車,完善交通安全的預防職責與權利體系是基本[4]。可組建交通事故預防控制部門,用于研究、防范與保障駕車安全,工作主要內容是針對交通事故高危發生路段的潛在性風險的實時監測、判斷、分析制定一定的的預防措施;提供行車相關咨詢、研究與綜合服務等等。應當盡可能拓展交通相關業務控制系統交通事故監測、預控、處理權限,構為監測、預防、應急處理、道路協調及風險預防決策等多位一體的管理機制、組織架構,分層、分級劃分事故處理權限及內容,將事故預防與處理的制度、職能切實落實到各級,保證交通事故預防、處理工作的有序而高效開展。
2.2 積極開展駕車安全宣傳
所謂“國家大事、教育先行”,若要切實減少交通安全事故多發發生,首先交管部門的執法力度只能緊、不可松[5]。同時交通管理法規的相關制度也需做到協調、更新,保證與現實情況掛鉤。嚴格懲罰違規、違法行車的同時,還應加大力度科普駕駛安全相關知識,例如如何保證安全駕車、如何提升駕車水平、如何鍛煉應急時的心理素質等,切實從群眾出發,將道路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核心導向當是形成自主性的規范、文明行車,以此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2.3 加大保險服務力度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不論是什么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對群眾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保護作用。針對汽車的保險業務種類較多,對于駕駛人員來說,有一份穩定的車輛保險,在很大程度上可減少由于交通事故導致各項財產的損失,切實保障駕駛人員的財產安全。但就現階段我國汽車行業中保險業務的實踐效果來看,針對于汽車各項交通事故的保險體系還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首先,保險業務應當拓展范圍,增加險種,為駕駛員簽訂保險業務提供更多的選擇,將駕車安全深入融入心中,保證交通安全。
2.4 保證路面整潔,定期進行路面養護
路面不規整、路面裂縫或異物障礙等附著系數的異變,很大程度上可增加行車過程中發生交通安全事故。路面異物障礙,多發生車輛底盤與異物碰撞,一定程度上導致車輛短暫性的失控,引發無法預估的事故;路面不規整、裂縫等所導致風險在于車輛直行時,若遇到緊急狀況制動時,可增加制動距離或是導致車輛側翻。因而為切實保障行車安全,道路的安全性是根基,需做到日常監測、規范養護。
2.5 保證行車安全性
駕駛員應當定期檢查、維護車輛,保障車輛的運行性能。駕車前開展性安全檢查被大部分人忽視,都是發生事故后才去解決,未做到“未雨綢繆。安全檢查,主要即是應用專業設備檢測汽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各功能運行是否正常,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實現從根本上保證行車安全。一般情況下,安全檢查的項目較多,首先應當檢查輪胎的氣壓是否正常、是否具有外傷等;其次是檢查機油與防凍液等,保證滿足行車需求;最后是著重檢查汽車的制動系統與傳動系統,保證不存在安全隱患。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駕駛員,就算發現安全問題,也并未第一時間進行修理維護,而是打著僥幸心理認為小傷小病并不足以威脅到駕車安全,殊不知大多時候交通事故的核心因素就是最易被忽視的問題。對此,交管局即應加大宣傳力度,科普安全檢查的重要性、如何高效檢查等,促使駕駛員形成良好的駕車習慣,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2.6 開展駕車安全教育活動
開展駕車教育活動,核心導向是提升駕駛員的心理素質、駕駛水平、應急處理技巧、職業精神等,尤其針對客車司機、公交車司機等,需著重培養其職業素質,對駕駛人員與管理人員開展專項化的職業培訓,同時一方面也切實提升了交通管理部門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及其業務能力等,保證且提高交通管理機構建設的規范一體化、專業化與現代化。
開展行車教育互動,是開展交通安全管理的根基工作,是減少、預防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是解決交通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6]。而執法活動的實踐效果,很大程度上與教育活動的成效具有正相關的連帶性,所謂意識是行動的前提,唯有長期、持續性的安全教育,才能切實從根本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3 結語
汽車的安全駕駛不僅僅直接關乎個人的切實利益,也連帶到社會各方利益。若想切實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首先即是培養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定期開展安全講座,介紹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所在,為廣大駕駛員安全行車提高實質性的參考,保證安全駕車意識深入人心,力求駕駛員形成自主性的安全防范意識,切實從根本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政府部門也必須同步提高道路管理力度,及時養護道路,保證駕車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周德明.汽車駕駛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其防范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9(24):207.
[2]閆中立.汽車駕駛安全隱患的防范對策[J].南方農機,2019,50(10):217-218.
[3]陳金亭.我國汽車安全駕駛影響因素與防范措施分析[J].時代汽車,2019(02):54-55.
[4]陳凱.關于汽車駕駛安全隱患預防與對策的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9):254.
[5]吳志安.如何提高汽車駕駛者預防交通事故的能力[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8(06):97.
[6]楊思思.關于汽車駕駛安全隱患預防及對策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