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寧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在闡述相關理論和定義的基礎上,分析了電子商務背景下動態物流聯盟發展策略,并構建一套相對完善的物流聯盟伙伴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聯盟主體正確選擇物流伙伴提供相應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電子商務? ?價值鏈? ?動態物流聯盟? ?伙伴選擇
電子商務價值鏈理論與動態物流聯盟相關概述
(一)價值鏈理論
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一,企業自身各類業務經營發展所創造的價值,屬于內部價值鏈,主要包括企業的生產、銷售、售后等各方面內容;其二,企業自身經營發展過程中跟外界聯系所創造的價值,屬于外部價值鏈,主要包括企業采購活動、技術開發等各方面內容。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內部價值跟外部價值聯系非常緊密,而各個企業要想保證自身在整個行業環境中具有較強競爭力,就必須要同時關注內外部價值鏈,才能夠在后續發展中進行不斷調整。
(二)電子商務價值鏈理論
電子商務價值鏈相關理論是對價值鏈理論的拓展,主要是立足于互聯網經濟環境體系下的理論調整。在電子商務模式下,企業內部經營所產生的價值會逐步轉移到互聯網環境中,使得信息逐步成為各個企業創造價值的核心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對于各個物流企業來說,在電子商務模式下也應該打破傳統價值鏈,并立足于互聯網重構企業價值網絡,明確價值網絡體系中各個企業之間存在的沖突與競爭,最終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合作伙伴。
(三)動態物流聯盟模式
動態物流聯盟模式主要是指具有不同核心業務或者優勢資源的企業共同組成一個聯盟,并且在電子商務整體市場背景下實現企業間相互協作,最終能夠在行業市場環境中具有較高競爭力,實現共同發展目標,最終實現各個企業共贏發展。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廣泛應用以后,單個物流企業在滿足部分市場物流需求或者某些物流戰略發展目標時,就可以在行業市場環境中通過聯合其他企業,集中各個企業優勢資源,并整合不同企業核心業務,形成多個企業協同運作的臨時體。
基于電子商務價值鏈的動態物流聯盟發展現狀
(一)電子商務給企業價值鏈帶來的變化
就當前我國行業市場實際情況來看,電子商務模式已經對企業價值鏈帶來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電子商務模式的廣泛應用顯著改變企業競爭環境。這主要是因為電子商務能夠顯著拓展企業進入行業市場的渠道,使得我國物流行業競爭壓力不斷提高,同時企業利益機制也發生顯著變化,從以前的企業價值最大化轉變為供應鏈整體效益最大化。第二,電子商務也改變了企業價值鏈。在當今市場環境背景中,信息、知識、技術等非物質元素已經成為創造企業價值的重要助力,無形資產的商業價值也得到較好開發。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價值鏈環節業務流程也出現了重構,各個企業逐步轉變為扁平化組織,使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變得更加緊密,因此企業價值鏈中間環節也得到優化,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二)動態物流聯盟的產生
動態物流聯盟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傳統物流模式很難發揮作用,并且在市場環境中也很難發揮較好成效。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模式的全方位貫徹與應用,整個物流行業市場也開始不斷外延,各類信息流通也呈現顯著的透明化與實時化。在這種市場環境中,傳統物流模式越來越難得到較高的利潤。在傳統物流模式越來越難取得顯著成效的情況下,動態物流聯盟應運而生。主要是因為單個物流企業已經很難在復雜市場環境中取得競爭優勢,必須聯合市場環境中其他企業才能夠提高自身競爭力。這種動態聯盟的產生,需要各個聯盟伙伴之間進行有效戰略合作,并實現各個伙伴之間的資源互補和信息共享。
(三)電子商務價值鏈下的動態物流聯盟發展策略
在整個電子商務價值鏈的相關理論影響下,動態物流聯盟體系發展策略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橫向聯盟。聯盟中各個企業在價值鏈中處于水平層次,或者整體業務比較相近。這類聯盟的代表有聯邦快遞與Fritz公司組成的聯盟。這兩個公司整體業務比較類似,但聯邦快遞將自身不擅長的空運業務外包給Fritz公司,最終形成動態聯盟,實現優勢資源互補,同時也顯著降低企業在運作過程中需要承擔的各類風險。第二,縱向聯盟。聯盟中各個企業在價值鏈中處于非水平層次,或者企業整體業務相差較多,但聯盟中的企業伙伴在物流發展目標方面具有較強一致性,最終也能夠實現各類資源和信息共享。這類聯盟的代表有羅蘭愛恩跟聯邦快遞之間形成的聯盟。羅蘭愛恩公司是一家服裝與家具零售公司,自身業務跟聯邦快遞有較大差異。而羅蘭愛恩公司將自身物流業務外包給在這個領域專業性較強的聯邦快遞,有效節省了羅蘭愛恩公司在物流運輸方面的成本,實現了兩個公司的共贏發展。第三,混合型動態物流聯盟。這類聯盟主要是以物流企業為核心點,納入其他企業主體以后形成的動態聯盟。而在企業伙伴構成方面,既有橫向聯盟中的平行企業,也有縱向聯盟中的不平行企業。這類聯盟能夠充分發揮各個伙伴優勢資源,最終實現優勢資源互補,提高內部各個聯盟伙伴綜合競爭力。
基于電子商務價值鏈的動態物流聯盟伙伴選擇指標體系構建
(一)動態物流聯盟價值鏈模型構建
第一,在內部模型方面,主要展示物流企業內部各項業務與服務的具體情況,展示企業基本價值活動。從圖1可以看出,整個內部模型主要分為三大塊。其中物理價值鏈主要是對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整體描述,能夠綜合體現企業業務價值現狀。而虛擬價值鏈則是企業內部業務的信息化,能夠促使企業通過信息化途徑提高各項業務運作成效。而中間的價值創造矩陣則主要是指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項價值產生點。從這個整體模型布局中也可以看出,三大塊內容之間的聯系相對來說比較緊密,同時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動性也比較顯著。
第二,在外部模型方面,主要展示企業各項經營活動跟外部各主體之間的聯系,實現外部市場的競爭與合作。從圖2可以看出,單個物流企業跟外界的交流非常密切,并且也能夠跟互補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形成一個大型聯盟,共同參與市場競爭,也就更容易獲得優勢地位。而從整個外部空間來看,外部價值鏈主要由供應方、聯盟和需求方三個主體組成,并且在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綜合影響下,實現各類信息互動與交流,并顯著優化業務整體運作流程,促使各項業務與服務在市場環境中實現價值遞增。
(二)物流聯盟伙伴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具體指標內容如表1所示。第一,關系水平,主要展示聯盟伙伴之間的整體關系,對于聯盟合作進行順暢度以及聯盟結成的成功率等各個方面都有顯著影響。第二,敏捷性水平,直觀體現聯盟整體的動態性,即聯盟伙伴能否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而做出相應業務調整。第三,業務水平,是對聯盟伙伴自身各項業務的綜合評價,明確聯盟伙伴運作現狀。第四,物流能力,對于各個物流企業來說,物流能力是最核心的內容,同時也是明確聯盟伙伴在整個行業中競爭力情況的具體表現。第五,企業間關系,主要是評價企業之間的信息互動與交互關系,明確各個聯盟伙伴之間的信息與物質流通情況。第六,聯盟效率,直觀評價聯盟運作成效。
(三)動態物流聯盟伙伴選擇模型設計
構建聯盟伙伴選擇指標體系之后,就可以設計具體選擇模型。在模型構建方面,可以借鑒前人研究,引入結合關系理論、DEA方法等相關內容,最終可以搭建三階段伙伴選擇模型,如圖3所示。整個模型體系明顯分成三大板塊,同時各個板塊之間也有明確分界線。
合作伙伴的初選。在第一階段的物流聯盟伙伴模型體系中,具體模型運作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結合之前擬定的指標體系對聯盟伙伴各類信息進行整體收集與評價,并基于指標體系從多個維度分析聯盟伙伴實力,最終直觀展示聯盟伙伴各類信息。第二步,結合當前動態物流聯盟實際情況設置企業伙伴指標閾值,綜合評價候選伙伴能否參與物流聯盟中,并在這個階段篩選掉那些沒有達到標準的候選伙伴。第三步,通過預先制作好的聯盟伙伴數據信息采集表格,將所有候選伙伴企業相關信息依次填進去,繼續對候選伙伴進行篩選。通過這三步的初選工作,能夠對整個候選伙伴企業進行篩選,先去除那些明顯不合格的企業,將一些有價值并且很有希望成為聯盟伙伴的企業送入下一輪,顯著提高聯盟伙伴選擇效率。
合作伙伴的精選。在精選合作伙伴時,需要使用一些量化指標,同時還要集中展示聯盟候選伙伴核心競爭力要素,并橫向對比各個候選伙伴具體差異,突出具有競爭力的聯盟伙伴。精選過程也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通過指標體系展示單個物流企業業務情況,具體可以使用之前指標體系業務水平模塊中的各個指標,搜集企業各方面信息。第二步,使用分析模型和計算公式對候選伙伴企業實際競爭力進行定量分析,展示企業在這方面的實際情況,具體可以采用C2R評估模型等。第三步,通過之前模型分析和數據計算以后,可以橫向對比得出最具有競爭力的伙伴企業。但這個過程不能直接選擇數據最高的伙伴企業,而應該將前幾個具有競爭力的候選伙伴都保留,進入下一步聯盟伙伴選擇體系中。
組合策略優化。透過聯盟運作效率進行最優化求解,最終可以通過組合策略選擇出在各項業務和各個方面都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聯盟伙伴。從這個角度來看,組合策略優化階段已經是物流聯盟伙伴的最終選擇過程,因此必須要確定各項業務合作伙伴。由于本文建立的動態物流聯盟在市場環境運作過程中,本身就是秉承利益最大化的相關目標來運作的,而各個聯盟伙伴在具體運作中本身就各有優勢,因此才會產生優勢互補,提高聯盟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要考慮聯盟伙伴在單項業務方面的突出能力,還要明確物流伙伴專精業務跟整個聯盟的契合度。在具體策略方面,聯盟可以考慮使用模糊層次法組合不同策略,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能夠突出聯盟伙伴在整個聯盟中的具體價值,形成最佳伙伴組合策略。這也需要聯盟使用模糊層次法構建層次結構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指標內容權重分配,最終展現不同企業的模糊評價等級,將其融入聯盟體系中以后,就可以評價出最優伙伴選擇組合模式。
(四)動態物流聯盟伙伴選擇模型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指標體系在使用過程中,應該能夠充分結合個體指標與組合指標的共同使用,避免整個指標體系出現片面化的情況。特別是在動態物流聯盟體系中,具體指標內容也應該具有相應動態性,并且能夠根據實際市場情況和行業環境進行動態調整。第二,指標體系應該合理分層,并且能夠分批次篩選伙伴,能夠精簡后續活動。本文建立的三層模型就遵從這方面的特點,分層逐步淘汰候選伙伴,顯著優化后續物流候選伙伴篩選決策。特別是本文引入數學計算工具和模糊評價法,使得最終分析與篩選決策更加科學合理。第三,指標體系應該簡單明了,并且各項指標都應該具有較強可執行性。物流聯盟伙伴選擇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制定也應該具有較強可行性與有效性,才能夠保證各個指標發揮較好成效。
參考文獻:
1.高太光,黃敏,王慶,王興偉,陳培友.面向3PL動態物流聯盟組建自動協商模型[J].信息與控制,2018,47(5)
2.田雪,王丹丹,付帥帥.跨境電商物流聯盟云平臺的構建及運作研究[J].價格月刊,2018(5)
3.杜志平,付帥帥,王丹丹.基于FAHP-Shapley值法的4PL跨境電商物流聯盟利益分配研究[J].價格月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