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一舟
[關鍵詞]數學; 有效; 教學
高中生無論從學習能力還是學習心態上,較之初中階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在課堂上,可以更好地融入學習活動之中,且自律性較強。廣大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更多好的教學方法來利用好課上時間,將教學活動的價值最大化地發揮出來。一方面,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意義
建構式教學指出,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樂趣,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能力吸收,但是現在我國的課堂有效教學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對于像數學這樣的工具類學科,教師無法正確地認識有效性教學,所以一時間各個院校各個教師之間開始開發有效性教學的方式。
這些方式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針對“快樂教學”的,許多學校與教師一致認為,快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但數學本身是枯燥的,因此快樂教學并不適合數學,反而讓人有一種為了“快樂教學”而教學的違和感;第二類是導案教學,也就是針對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漏洞進行教案再設計,從最初的教學目標到最后的教學鞏固,都進行分門別類的設計,保障設計符合學生的發展,從而幫助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學習知識。但是這樣的設計無一例外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發展,忽略了一批無法跟上教學設計原則的學生,因此這一方式也不完全。
二、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通過上文的闡述我們已經能夠了解到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過于片面化”。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是嚴謹的“學科”研究過程,任何片面化的教學方式注定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對“學科”的掌握。因此我們應當統籌地看待這一問題,要增強“快樂教學”的把握程度,使快樂教學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要豐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讓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能夠符合所有學生的學習發展,要針對掌握快的學生、掌握適中的學生、掌握慢的學生分別進行設計調整,保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始終跟上教師的速度,從而顯現出這些教學方式的真正有效性。
有效性的第二個問題是過于片面化的思考,現在許多專家與教師喜歡將有效性教學放到一個大的教育環境背景下看待,認為有效性教學首先是要符合教學環境的,符合時代發展的,這本身沒有錯,但是如過為了強加給有效性學習一些理論上的框架,就顯得本末倒置了。什么是有效性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發展以及現有的師資環境和師資力量進行有效地教學,任何能夠幫助學生、促進學生成長的教學內容我們都可以看作有效性教學。教師教學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將有效性教學與數學結合起來,從數學的本身出發針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梳理,從而找出有關的問題漏洞,查遺補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持續吸收。
三、善于運用現代技術,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較為深奧的數學知識全部輸送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除了學生接受能力較為有限之外,還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從而無法將教學內容全面地呈現出來。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教學現狀,豐富了教學活動的展現形式,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教師應利用好信息技術這一教學利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例如,立體幾何一直是高中教學中的難點,學生理解不透徹、成績不理想的情況比比皆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生的空間觀念不強、識圖作圖能力有限、數學邏輯思維不清晰等問題,對他們立體幾何知識的學習造成了較大困擾。例如,在進行“棱錐、棱柱”表面積推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正棱柱和正棱錐的側面展開形象全面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分析與探索,推導出側面積公式。又如,高中教學內容中平行投影與三視圖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如果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是無法開展深入學習的??紤]到這一情況,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多媒體技術與知識內容融合在一起,并運用動態效果圖以及不同顏色的箭頭,將投影線與原先的幾何體區分開來,更清晰地展示了整個操作過程,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過程。
四、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選擇最佳教學方法
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有相對應的教學特點與學習難點,如果教師不加以研究而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從教學實踐中也可以看到,無論是傳統的板書加講解的教學方法或是改革創新后的教學活動,并不能片面地認為哪種最好,而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還以立體幾何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們可以在教學環節適當穿插演示,將幾何模型展示在學生面前。如事先要求學生在課下用鐵絲、鉛絲制作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他們在制作的同時也可以觀察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如此一來更便于學生理解。
結 語
在漫長的有效性教學摸索當中,我們一直認為有效性教學的理論來源于對新技能的掌握,其實忽略了有效性的根本,我們再怎樣提升教學的技術水平,如果這一水平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學生,那么也僅僅是“花式”教育而已。數學本身是工具學科,筆者認為,只要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方式,都可以看作有效性教學,不用刻意地用死板的教條式眼光看待這一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汪燕銘.幫你學好高中數學[J].中學生數學,2004 (5):13.
[2] 朱伶鷺.淺談提高數學課堂趣味性[J].新智慧,2018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