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素質教育;實踐;活動
一、我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的變更,從平面上講,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育人”——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根本
堅持育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我們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要在這個過程中,注重人才在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全方位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面向社會需要,優化結構布局,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綱要》再一次強調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為提高國民素質,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育人”再一次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是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根本,高度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記錄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歷程,不斷調整和完善學生的行為準則,使其在智力、情感和意志上達到協調和統一,在“育人”的過程中,完成全面的素質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不是不要求文化課,而是要求學生不但要學好文化課,還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在更高的層次上對“育人”提出了新要求,更好地推進全面素質教育。
在“育人”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協調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把學生心理健康納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無疑是素質教育最有意義的方式方法。在“育人”同時完成完善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三、探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科學”育人
(一)開展讀書活動,啟迪學生心靈——“三篇文章三部書”
開展讀書活動,比如毛主席的“老三篇”:《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從而吹響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建功立業教育的號角。繼而展開大討論——“我們向白求恩、張恩生、老愚公學習什么和怎么學”。這次參與討論的學生發言大致可概括如下幾點:
1.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現在學習是為了人民,學有所成要報效人民。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認真、踏實學習,多為學校、班級、同學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擺正位置,不要好高騖遠,考慮問題要有大局觀念、集體觀念。
2.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正確處理好同學關系,互幫互學;學習白求恩同志對工作的極度熱忱、精益求精的精神,抓好學習、做好本職工作。
3.學習老愚公挖山不止的拼搏精神,敢斗困難,敢打硬仗。在學習和生活中遇見困難,要有愚公這種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不怕困難的精神。
三篇文章三個榜樣,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方向,三篇文章三個榜樣,像翻騰的長江,沖擊著他們的心靈、激起他們建功立業的渴望,三篇文章三個榜樣,像涓涓細流,流進他們的心田,滋潤著、哺育著他們美好的思想情感的成長。根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依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我們又引進三部書,即戈登·德萊頓的《學習的革命》、拿破侖·希爾的《成功學全書》和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商學院MBA最新案例訓練,《學習的革命》能幫助我們解決若干學習方法問題,《成功學全書》的引入是要了解成功者應具備的素質與條件,《哈佛學》的引入,目的在于讓我們的學生了解當代世界著名大企業的動態、變化和成功企業家應具備的素質和所走過的道路,為他們做企業家奠基,幫他們瞭望世界。我個人的基本想法是把這些書作為窗口,讓我們能通過這個窗口觀察,了解并對這個世界有所認識,這有助于學生的思考。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不來點“超高”意識,因為我們所要培育的是“跨世紀的人才”,面對的是21世紀的挑戰。魯迅曾說過“拿來主義”:我們拿來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培育新人。
(二)開展“一需一”活動
除開展讀書活動,還可以組織長跑活動和其他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適應性,為他未來的發展奠基。例如“一需一”活動。
“一需一”活動是我們班實施目標管理制定的第二項活動,日常教學活動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就是一個學生從他的同學那里學來的東西一點也不比從他的老師那里學來的東西少。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有“教學相長”的議論。“一需一”活動,就是指定班級里學習好的同學去幫助班級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一需一”活動,實質是“兵教兵”,它是課堂的延伸和演練,“一需一”活動的深層次的價值在于,這種“兵教兵”活動,勾畫了同學之間的思想感情,后進生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增添了希望和信心,體驗了溫暖,增加了班級的感情,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從尖子生的角度講,他們做出的奉獻,品嘗了“給予”的人生快樂,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良好的健康狀況,精神飽和體力充沛——這是朝氣勃勃地感知世界,樂觀主義精神和隨時準備克服困難的思想的最重要的條件。
只有學生集體豐富多彩、生氣勃勃的生活,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開花結果,如果認為只要對學生進行個別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發展,那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原則
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原則——集體動力,整體性原則,在更高層次上的尋求合作與競爭。場論的創始人、社會心理學家的先驅、傳播學研究中守門理論的創立者庫爾特·盧因認為“比起心理學領域中的其他理論來,集體動力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更緊密,它不僅能解釋一些實際現象,而且對一些理論問題也能做深入的探討。”集體動力核心是觀察、誘發集體每一成員特殊力量的作用情況,富有魅力的感染和體貼入微的情感,使集體情況不同于單個行為。他認為,任何一個群體都會具有格式塔的特征。團體是一個整體,團體中每個成員之間,都會有彼此交互影響的作用,團體中每一個成員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動力。“一需一”活動無疑就是這種思想的實踐。
回顧我班從組織讀書活動到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無一不是遵循素質教育的原則,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從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信念,并把它們擰成一股繩,形成一個合力,產生以一當十、以百當千的效應。我們應當感激“素質教育”,正是素質教育的思想引導我們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要全力以赴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期我們的班級工作和班級管理再上一個新臺階。
結 語
“素質教育”是長期的戰略思想,作為教師要有長期打算,要像一個企業家,兢兢業業、精打細算,絕不能敷衍了事。我們要立足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自覺地多學一點“素質教育”理論,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多一些理論思考,努力提高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質能力,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幫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成為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是一門無止境的科學研究課題,這也要求我們教師要勤于實踐,勇于探索、不斷認真總結經驗,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德育活動基地,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教育的新格局。
作者簡介:孟凡瑜(1976-),女,遼寧錦州人,遼寧工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服裝設計與工程。
參考文獻:
[1]王曉俊.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公益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24):210+212.
[2]本報評論員.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N].長治日報,2019-08-17(001).
[3]張先翱.思想教育要貫穿、滲透在素質教育之中[J].少年兒童研究,2019(08):74-77.
[4]李丹.以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為抓手推進素質教育取得新成效[J].工會博覽,2019(1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