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意大利奢侈品牌范思哲因一款T恤產品遭中國首位代言明星公開解約登上熱搜之后,蔻馳、紀梵希、CK接連被網友點出T恤印花文字不尊重中國主權,將香港、臺灣單獨列為國家。
盡管各品牌也應聲道歉,但中國消費者對其三番五次漠視中國主權后的敷衍道歉已不買賬。國外奢侈品牌既極度依賴中國市場造血,但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不尊重中國主權的問題,其背后是傲慢、是不屑,是心底里對中國消費者的不尊重。正因為此,大牌才有了“我渴望賺你們的錢,可是我又不打算正眼瞧你們”的拙劣姿態。
一旦企業或組織有了傲慢,便不能生產以人為本的產品、創造為人為本的服務。此時,做出傷害消費者民族尊嚴、民族情感等荒誕行為就不難理解,因為他們就沒打算尊重你。
歌力思集團董事長夏國新曾對想要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品牌如此建議:“對于國際品牌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選擇適合中國的產品,討中國人喜歡。如何討?真正地在乎和尊重。”
尊重消費者,意味著品牌要深度洞察目標消費者所需,洞察其行為的變化,以他們的體驗感和愉悅感為中心,拿出讓人由衷贊嘆的東西,才能在富有挑戰的商業環境中,有機會成為讓他們喜歡和擁戴的品牌。
對于新興消費者來說,真正讓消費者實現購買動作的,已經不僅僅是產品本身,不是低廉的價格,而是精神,是生活文化,是意識形態,是信仰。品牌建設不僅僅是要讓人記住,還要讓人認同和贊頌。因此,也相信這些盲目自負的國際品牌一定會為他們的愚蠢行為付出深刻代價。
除了品牌建設,再說些題外話,近期拉夏貝爾“爆雷”,貴人鳥質押風險再現,富貴鳥欠債42億元退市,st步森董事長滯外不歸,一連串的服飾上市公司都因為各種問題出現了危機。與此同時,同樣有像如意、安正時尚、比音勒芬等企業上半年營收、利潤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這也充分說明,行業進入新一輪戰略重構與積累發展期,“危”“機”并存,更需要企業的專注與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