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璋
周易文化之二十二
《序卦傳》曰:“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易》之三十九蹇卦象為下艮上坎,山上面有水也。山洪暴發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只有深刻理解在危急關頭退是為了進的哲理,才會險中顯智,果斷地選擇遇險而止。《易》之四十解卦為蹇卦的綜卦,卦象為下坎上震,雷雨興起也。險以動,動而免乎險,如同雷雨興起而百果草木喜得甘露,突破艱難茁壯成長。啟示我們,要想轉變蹇局,必須仁至義盡,化惡為善,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有讀者提出,學習易學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嗎? 下面我們就先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后天勤奮努力是成就每一項事業的關鍵,學習《周易》更不例外。掌握方法技巧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學習《周易》,先人們給我們探索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解讀方法。勤奮加方法是學習《周易》利己惠人的靈丹妙藥。
良好的品德修養、豐富的社會經歷、深厚的知識功底是學習《周易》取得良好效果的三大條件。這三大條件是后天勤奮努力積累而成的。具有這三個方面優勢的賢人志士為我們探索了以下行之有效的解讀方法。
一要聯系實際。這個實際包括自己的一切直接經驗和間接的歷史經驗,所見所聞的一切社會現象。要通過思考,從象、辭、理、數、位、時等方面對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提升,從中感悟出易理,綜合出卦體,落腳于實用。要發散思維,不可生搬硬套,死摳文辭;要有效聯想,穿越時空。試想,如果不穿越時空,3000多年前的社會現象怎能適用現代世情? 不跨越空間,中原腹地的地方風土人情怎能行之四海五洲? 要綜合運用,重在運用文化資源服務現代社會,重在把握精髓,開拓創新,為現代所用,促進文明進步。通過聯系實際總結提升,易學定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
二要突出重點。要突出義理大用這個重點。要注重對卦、爻辭的理解,從解讀中感悟道理、開拓思路、解除困惑、趨利避害。例如,從記載古代故事的記事之辭,從抽象的某種事物的運動狀態的取象之辭,從直接敘說人事行為的說事之辭,從九類斷占之辭,來感悟義理,把握易德,擬喻人事,而后自然理解卦、爻吉兇緣由,而且可以舉一反三。先學義理大用,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這樣的做法建立在理性客觀的基礎之上。反之,心急獵奇小用,最易鉆入鐵口妄斷庸俗化的死胡同,既不會準確,更不會使人信服,因為主觀臆想得出的東西不可靠。
三要象辭結合。要把象與辭有機統一起來。辭所闡述的理多是深邃的哲學,象所展示的形態則多是事物存在的形式。象是先人智慧的顯示,辭提出的多數問題能從象中找到答案,象所展示的形式也多能從辭中找到解釋。孔子說變化不測謂之神,而卦、爻象正是要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即幫助人們去把握變化不測的世間萬事之規律,其表示的物象的存在形式、變化狀態和變化過程,會給我們十分有益的啟示。辭是對象簡潔精到的說明,辭與象結合便產生出深邃的義理來,學習《周易》,象與辭密不可分。
四要易德為先。易德是貫穿《周易》始終,覆蓋《周易》全體的網絡主線,是《易》之靈魂,學《易》的根本。偏離了易德,不論預測占斷結果如何,都不會對人生和事業有任何正確的指導作用,更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學習《周易》一定要識德、修德、立德,只有這樣,才能剛柔適度,中正不偏,修身養志,謙虛謹慎,經世致用,永遠處于不敗之地。《周易》通過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等卦,從不同角度詮釋易德的內容和要求,我們要深入理解,努力提高修養。德才兼取,以德為先,為學好《周易》奠定堅實的品德基礎。
五要經傳互動。孔子所作《易傳》是解讀《周易》最全面、最具體、最權威的輔助材料。《易傳》 應該是孔子及崇敬圣人的大儒們集體創作的,聚集了先人們的智慧,其成書時間為戰國爭雄時期,也與《周易》產生的殷周交替背景相近,堅持以學習《易傳》來促進對《周易》的理解不失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盡管有“依經不依論”的學習經驗,但借傳助推學經應是明智之舉,況且在歷史的長河中經與傳已融為一體,形成《周易》完整的體系。
六要繼承與發展并重。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雖然他講的這個“信”的對象是《尚書》中講的歷史事實,但也適用于書中所講的一般道理。《易》博大精深,一方面,我們應懷著敬畏之心去學習、探討、應用,以謙虛的態度吸取前圣之思想精華,同時也應當在傳承中轉化發展,更上一層樓。另一方面,要棄其不適應今天之思想觀念,甚至封建迷信的糟粕,令其文化精髓服務于現代社會。要敢言前人之未言,發前人之未發,這也是前圣在天之靈所希望的。總之,我們要以經世致用為要務,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言,依今不依古,依實不依書,尊崇經典,但不照搬書本,現代實用是硬道理,通過經傳互動,吸收更多精華。
如何深刻理解在危急關頭退是為了進的哲理?
“蹇(jiǎn)”,難也。西南為坤位,為大地柔順。東北為艮位,為大山險阻。遇險而知止,時不利而不妄進。此非膽怯而是智慧之舉。要順勢而止反身修德,更要趨利避害率眾濟險。身當其位,聚賢明智之力,濟天下之難。把握時局,進退自如,方呈吉祥。
初六:往蹇來譽。
觀險而止,以待時機。既明且哲,定獲稱譽。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匪躬”意為不是為了自身。忠心耿耿為民謀利的為政者,能夠奮不顧身率眾濟難,如此,即使遇到重重險難,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也不會受到責怪,而且仍會受到擁戴。
九三:往蹇來反。
前進中遇到暫時無法克服的險難要及時止步,反身修德,待機而進,這是統籌大局的智慧選擇。
六四:往蹇來連。
遇險而止,尋求有利因素,壯大自我,爭取支持,聚積沖破險難的實力,待時而動。
九五:大蹇,朋來。

蹇卦

解卦
居中守正、 為民負責的執政者在大難之中,堅守正義,患難與共,自會得道多助,贏得各方朋友來援。
上六: 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大人”意為能夠得其幫助的明智之人。是進是退是行是止要權衡利弊。只要心誠意專,進退之際,得到仁人志士相助,化解危難便為時不遠。
總論
識時務者為俊杰。在危急的關鍵時刻,不少人驚慌失措,常常使局勢更為被動。學習蹇卦,將會使你增長和順而止的大智慧,遏制浮躁妄動。“遇險而止,險可顯智”是本卦的精髓思想。六爻啟示我們:見險能止,既明且哲。舍身濟難,雖難猶榮。及時而止,大局為重。聚集實力,以備化難。居中守正,必獲擁戴。權衡利弊,宜退則退。
如何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和解決問題?
“解”,緩也。“西南”為坤位,意為坤德。“夙”為早。緩和化解矛盾和問題,營造順利發展的氛圍,采用柔和平易適宜順進的方法最為有利。時局不利就固守陣地,戒急勿躁,總會有緩解局勢的可能。條件成熟就要主動采取行動,及早取得化解效果。
初六:無咎。
居強勢的剛位,而有懷柔化解之心,秉持仁至義盡、化惡為善的戰略,把理智謀劃、統籌全局作為第一要務。積極溝通打破隔閡,剛柔相濟,統一步調,明確方向整合聚力。只有這樣,方可化解險難。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狐”為狐貍。“矢”為箭頭。抓住有利條件,時至不疑,立即行動,必會有大的收獲,必帶來正固吉祥的結果。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逞強盲目行動,猶如背著東西坐在車上,不但勞而無功,而且還會招寇致禍,遭災蒙難。
九四:解其拇,朋至斯孚。
要放開手腳,積極作為,以誠信務實凝聚力量,形成化解難局的態勢。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維”為專心。君子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以誠信溝通的方式化解敵對狀態,必將獲得吉祥結果,即使對小人也要先禮后兵,立足于化解。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隼”為猛禽。“高墉”為高墻。明智者站高望遠,在以戰略眼光謀求不戰而勝策略的同時,對負隅頑抗者,雖仁至義盡但仍無效果,即可實施打擊不留后患。此乃爭取多數、集中打擊孤立頑敵的戰略,自然無所不利。
總論
如何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和解決問題,進而營造順利發展的良好氛圍? 學習解卦,會使你感悟到不少有益的方式和方法。“仁至義盡,化惡為善”是本卦的精髓思想。本卦初六柔居剛位而無咎,是由于立足于懷柔攻心,減少硬性對抗,把理智謀劃全局作為第一要務。九二之吉在于善抓機遇,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必有大的收獲。六三才柔位剛,盲目逞強,只會招來難堪和難上加難。九四啟示我們要積極作為,以誠信務實來凝聚力量,形成好的化難態勢。六五作為當局主宰,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以和為上,化解小人對抗格局是明智之舉。上六告訴我們,頑惡不除,大難不止,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邪惡勢力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