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
[摘要] 目的 討論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 方法 現隨機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間該院接診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為研究樣本,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將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63例患者設定為對照組,將使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的63例患者設定為實驗組,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63例患者中,顯效的患者為30例,有效的患者為20例,無效的患者為13例,總有效率為79.36%(50/63),而對照組63例患者中,顯效的患者為21例,有效的患者為14例,無效的患者為28例,總有效率為55.55%(35/63),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85,P=0.002);治療后血糖情況比較,實驗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7.21±0.04)mmol/L,對照組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9.30±0.94)mmol/L,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75,P=0.018 <0.05)。結論 對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腹腔鏡全胃切除術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 腹腔鏡;全胃切除術;2型糖尿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5.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a)-0040-02
胃癌是近些年臨床上發病數量比較多的一種疾病,且其致死率較高,如果治療不及時,極易致使患者出現死亡的狀況,嚴重地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迄今為止,胃癌的治療手段以手術比較多見,而2型糖尿病患者因疾病原因,導致其機體受損嚴重,致使其術后傷口較難愈合,進而使其出現感染的情況較多,嚴重地影響了臨床上的治療效果。因而,使用小創口手術方式,對患者血糖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3]。該研究中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間該院接診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為該次調查分析的樣本,這些患者分別接受了開腹全胃切除手術和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該院接診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為研究樣本,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將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設定為對照組,將使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的63例患者設定為實驗組,每組樣本數均為63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為(56.5±3.1)歲;其中,胃類癌患者有16例,低分化腺癌有28例,黏液腺癌有19例。實驗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為(57.0±3.3)歲;其中,胃類癌患者有20例,低分化腺癌有26例,黏液腺癌有17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兩組治療同時進行降糖治療,采用鹽酸二甲雙胍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837),1次/d;隨餐服用,0.85 g/次。
實驗組采用腹腔鏡全胃切除術:體位選取平臥位,將患者的雙腿進行分開,導尿管留置。選取患者臍部上端長約2 cm的縱形切口,創建二氧化碳氣腹,壓力設置為12 mmHg,將氣腹針拔除拇指猴將12 mmTrocar置入,將腹腔鏡送至患者腹腔,之后進行探查。在電視的監視之下,在患者的作側上腹部分別置入10 mm和5 mm Trocar,而在患者的右側上腹部分別置入5 mm和10 mmTrocar,將無創抓鉗和超聲刀送入,將大網膜子橫結腸中部進行游離(使用超聲刀),同時順著逆時針方向將周圍組織和胃進行游離,在其相應的動靜脈根部雙重夾閉之后進行切除處理,對患者的淋巴結進行清掃處理(以第6、14v、11p、7、9、8a、1、3的順序),對照組在患者的上腹部正中位置選取6 cm的切口,對其切口進行保護,同時將游離的胃部提到腹腔之外,切除其迷走神經干在食道表面,將其食管下部約4 cm處(距賁門上不約2 cm)顯露,對其空腸和食道進行吻合處理,對其漿肌層進行間斷縫合處理。而對照組則在吻合口左右兩側分別放置引流管,對其腹腔進行逐層縫合處理。而其清掃范圍及消化道重建等于腹腔鏡相同。
1.3? 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排氣時間。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同方式治療12周之后,患者的胃癌表現基本消失,且可正常生活為顯效;不同方式治療12周之后,患者的臨床表現明顯改善,且其生存質量明顯提高為有效;不同方式治療12周之后,患者的臨床表現未有任何好轉,且有加重跡象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7]。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計量資料如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等應用(x±s)表示,行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如臨床治療效果則應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排氣時間對比
實驗組63例患者手術時間為(220.26±39.46)min,術中出血量為(164.13±87.52)mL,術后排氣時間為(45.16±12.23)h;對照組63例患者手術時間為(216.42±39.41)min,術中出血量為(211.58±91.76)mL,術后排氣時間為(69.36±20.89)h;實驗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935,P=0.000,t=2.970,P=0.004)。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47,P=0.586)。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
實驗組63例患者中,顯效的患者為30例,有效的患者為20例,無效的患者為13例,總有效率為79.36%(50/63),而對照組63例患者中,顯效的患者為21例,有效的患者為14例,無效的患者為28例,總有效率為55.55%(35/63),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85,P=0.002)。
2.3? 治療后血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實驗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7.21±0.04)mmol/L,對照組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9.30±0.94)mmol/L,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75,P=0.018 <0.05);治療后實驗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6.21±0.27)%,對照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8.89±0.75)%;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5,P=0.008 <0.05)。
3? 討論
近些年,隨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數量的逐步升高,該合并癥已成為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因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可導致患者的抗病能力下降,致使其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顯著增多,進而使其手術風險指數明顯升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恢復影響較大。臨床上多以常規開腹全胃切除術治療為主,但因其切口的創傷性較大,且傷口愈合較慢,致使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對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來說,因為胰島素分泌功能的不足,再者由于脂肪、肝臟等以吸收血中葡萄糖為主要途徑,而調節血糖的組織器官由于胰島素抵抗的存在致使細胞對葡萄糖的反應變慢,使其機體調節過高,導致其血糖能力嚴重受損,因而,使用創傷較小的手術方式,對其血糖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而腹腔鏡全胃切除術的切口較小,術中出血量不多,傷口的愈合時間較短,所以說,該手術方式是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8]。該次研究中也發現,使用腹腔鏡全胃切除術的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要遠高于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且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排氣時間均遠遠少于對照組,雖其手術時間稍高于對照組,但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說,腹腔鏡手術方式的有效性是有據可依的。
綜上所述,將腹腔鏡全胃切除術使用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且其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排氣時間均明顯減少。
[參考文獻]
[1]? 田貴,孫作成,宋延強.胃癌根治切除聯合Roux-en-Y消化道重建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32(4):317-319.
[2]? 羅聰.普外急腹癥中應用腹腔鏡臨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2018(33):268.
[3]? 張偉,李保中,王子銘.腹腔鏡全胃切除術聯合D2淋巴結清掃術治療42例中上部進展期胃癌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1):53-54.
[4]? 金海敏,黃海,李曉文.中上部進展期胃癌患者的微創手術效果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6):71-76.
[5]? 史一楠,董劍宏.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現狀及未來挑戰[J].中國醫刊,2016(2):75.
[6]? 彭良群,楊巍,張占東,等 3D腹腔鏡技術在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4):616-619.
[7]? 左婷婷,鄭榮壽,曾紅梅,等.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J].中國腫瘤臨床,2017(1):78.
[8]? 黃華.全腹腔鏡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8):98.
(收稿日期: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