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芳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在寫作基礎和語言表達等方面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應該重視這一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教師忽略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如今,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首先,教師長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習慣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受到沖擊,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要求的思路去學習。在作文課堂上,教師會給學生安排固定的題目和寫作素材,沒有給學生自我發揮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訓練,對教師的依賴感就會逐漸增強,學生的想象力不能被有效地發揮出來,作文水平自然也難以得到提高。
2.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眾所周知,小學生與中學生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他們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存在明顯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小學生都有愛玩兒的天性,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增添了難度。特別是在寫作方面,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他們在寫作時不能夠形成明確的寫作目標,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此外,小學生在寫作時可選擇的素材少。這些問題都阻礙了小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去感知身邊的美好事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能夠把當天所經歷的趣事進行思考和總結。除此之外,教師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并將其融入到寫作過程中,讓習作變得生動、具體。例如,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察校園里的白楊樹,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用心感受,并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來。觀察結束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景物,獨立完成一篇習作。
2.合理設置作文題目。教師在設定作文題目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獵奇的心理,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幫助學生創新寫作思維,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力,讓習作變得更生動。首先,作文題目的設定必須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先圍繞《學會生存》這個題目,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同時,教師要適當地引入“校園事故”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后選幾個學生代表發言,將每個同學的真實想法都表達出來。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圍繞生存這一主題進行寫作。這樣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感,也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
3.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才能夠將自己的想象力融入到習作當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一些優秀的文章,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情感,并讓學生回答作者的想象力是在文章中哪一部分體現出來的。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與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體會事情當中包含的親情,進而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更飽滿的情感融入,提高文章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把握住這一優勢,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