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滿依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種全新動力,企業經營模式的變革對會計領域提出新的挑戰,中國財會行業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傳統財會人才與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端財務管理人才的差距越來越明顯,現代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已由傳統的“賬房先生”向“戰略性財務管理會計”轉變。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成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我國已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管理會計因學科的邊緣特殊性,在專業基礎知識講解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更高。管理會計運用能力在制定戰略決策中不可或缺,是創新、創業人才應當具備的素質,因此,管理會計教學應側重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轉型;創新創業;管理會計
一、“創新創業”教學改革背景
2014年末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爭取3-5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力爭通過5-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然而在2000萬的會計人員中,高級會計不足40萬人,管理會計師嚴重缺失,缺口至少420萬。未來十年,管理會計是中國的藍海人才,而財務會計人才需求將削減2/3。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會計領域的改革開放也應持續推進,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2018年5月17日財政部下發關于印發《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領域,應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管理會計理論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學習國際先進理念和方法,加快培養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管理會計人才。
在此意見引領下,會計人才轉型勢在必行,學生對此課程的重視程度日漸提升。據歷年管理會計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對于簡單的記賬算賬報賬掌握較好,但對會計綜合管理、決策分析運用能力較弱。通過將創新創業引入管理會計課堂,學生在掌握財務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學習企業運營,了解業務處理,掌握風險控制,提升會計職業能力與水平,為將來進入企業,順利完成財務人員轉型,為企業創造價值而奠定專業基礎。
二、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掌握管理會計相關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在現代企業制度環境中,進一步加工和運用企業內部財務信息,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營決策、規劃經營方針、控制經營過程和考評責任業績的操作技能。本課程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務會計》及《成本會計》等書的學習為基礎開設的。在工作任務引領下,以情景模擬、角色互換、仿真操作、分組討論及案例分析評比等形式展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真切體會到管理會計人員在會計循環中所需的職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要求學生做學結合、邊學邊做,以培養學生勝任會計業務操作的管理職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該崗位實際運用需要。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同學組成團隊創建企業,在整個企業管理和運營中充分展示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評價職能。
本課程作為專業的收官課程,學生對于會計專業前述課程學習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95后的學生思維活躍,信息及智能工具掌握比較好。對于管理會計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筆記本等信息技術工具,教師運用微信在線、云班課、雨課堂或學習通等應用軟件輔助課堂內外的學習。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情景演繹,組織學生赴企業實踐等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創業創新提升職業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
三、“創新創業”教育融于管理會計課程的途徑
(一)深化課堂,讓仿真教學滲透專業課堂
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較為發達的環境下,學生利用手機、電腦等通信工具,使用微信、網易騰訊課堂及云服務平臺等現代化手段實現資源共享,使教學更便捷與高效。同時,課堂上通過學生團隊創建的企業案例分析、情景演繹、小組討論等進行互動式的教學過程,學生學會了主動分析、團隊作戰,直觀而系統地梳理了知識點,讓復雜的內容簡便易于理解。
1.信息化工具輔助理論教學
結合教材和輔導用書講解管理會計的基礎知識部分,包括概念及相關公式。理論教學部分要加強信息化課程開設力度。大數據時代,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能力的首要需求是信息化技術運用能力,因此需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2.角色扮演、情景演繹
充分運用創建的企業案例講解管理會計的知識應用部分,包括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評價。課堂結合企業案例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分析和討論。通過分角色演繹情景故事,討論爭辯最后達成共識,培養管理會計工作中部門協調、團隊合作等素質與能力。通過情景演繹,豐富教學資源,讓實訓教學具有延展性。拓寬學生視野,了解實務中管理會計工作全過程,提高學生利用其他學科知識進行綜合分析。
3.團隊合作、培養主動“作戰”能力
以40名同學為一個教學班為例,每班分5組,每組8名同學。學完基礎章節后每組需要模擬創建一個企業,然后隨著課程進度,每組需要團隊成員嚴密協作,綜合運用學到的技能共同研究討論,對自創的企業進行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評價等。每個項目結束通過小組PPT匯報,教師評價結合小組間互評評選出最佳團隊。
(二)拓展課堂,讓創新創業融于專業教學
在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貫徹“創意、創業、創新”三位一體的綜合素質培養理念。CGMA發布的《全球管理會計原則》提出教學主要以實踐為主。管理會計教學應培養實踐能力,啟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短期經營決策零部件該采用“自制還是外購”方式時,鼓勵學生去查閱、調研企業的現實做法,讓學生更多思考和討論,捕捉他們的創意;通過小組討論,激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轉變為主動學習。
利用各類創業平臺,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引導學生參與和專業學習、學業要求相關的活動。多方面鼓勵并幫助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組織團隊注冊成立專業相關公司,通過創業實踐,充分了解企業整個流程,熟悉企業各個環節和流程,真正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實踐,拓展學生思維,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不斷轉化專業知識。
(三)結合課程,讓企業教學填補專業課堂
建立校外課堂,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課外學生可通過實地調研、參觀企業、社會團體等方式獲得幫助,使學生逐步形成開放式、創造性思維。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學科競賽,參加各種社團,走出校園,培養社會工作能力。
課外企業教學時將學生分成小組為單位赴企業考察交流,了解企業管理知識,了解企業運營、成本管控、內部制度建設、經營決策及市場戰略決策、會計人工智能化等管理會計前沿領域。深入企業通過各種講座、交流、現場參觀等了解企業的業務運營狀況,充分做到業財融合,從而促進會計教學工作的全面性和實踐性。
(四)拓展課程,積極實行課證訓賽一體化
加強管理會計工具的學習,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大數據分析和財務共享思維,強化管理會計素養,強化會計人員信息化理念。在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樹立素質教育理念,貫徹啟發性原則。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精神、創造潛能、創業沖動,啟發思考、探索、創新和創造。例如,講授虧損產品決策時,引導學生從市場、營銷、技術、財務,甚至國家政策等多個層面思考,理解虧損產品的暫時性、動態性及政策性,從而在未來創新和創業過程中增加耐心和信心。
1.管理會計師等相關證書取得
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考證(如CMA證書、MACC、初中級管理會計師考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學習資源取得的結業證書。通過證書考試,可以全面全面拓展學生的管理會計領域的知識,增強預測、決算、預算、成本管理工作中主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鼓勵與激發學生參與課程相關比賽
以課程為載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院級、市級、省級創新創業比賽以及其他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相關比賽活動,讓專業知識更加扎實,同時多方面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質、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3.積極建設實訓基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管理會計教學應增強實踐能力,著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余赴企業考察交流,了解企業管理知識、了解企業運營、成本管控、內部制度建設、經營決策及市場戰略決策、會計人工智能化等等管理會計前沿領域。激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轉變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Z].2015.
[2]蘇啟,畢可如.管理會計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運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3).
[3]胡玉明.中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J].財會月刊,2017(10).
[4]池國平.基于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管理會計創新與應用[J].中國國際財經,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