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 馬躍 吳京晶 葉智韞
摘 要:青年人才是一個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對青年人的培養和使用對我國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以此為背景探討了國企青年人才思想建設的必要性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以用促培;國企青年人才;思想建設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今世界正醞釀著一場以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光纖通訊、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以及宇宙工程等為標志的新的技術革命,知識經濟初見端倪。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一種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場挑戰的實質就是知識的挑戰,人才的挑戰。誰掌握了當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能走在時代的前列,哪個國家擁有眾多高素質的人才,它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青年人才業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儲備資源、地區崛起的主要改革創新動力、企業轉型的必備價值產出群體。
作為國家社會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在面臨經濟快速發展、危機和機遇并存的新時代,探索青年人才培養新機制,激發青年群體創新活力顯得尤為重要。而絕大多數國企現行的青年人才培養手段、理念,由于缺乏市場化人力資源流通的有效激勵,青年人才的投入產出、綜合素質均有不足。要在固有體制基礎上建立起一套靈活且行之有效的青年人才使用、培養機制,必須依靠不斷創新發展的黨建、團建載體,創造新的人才正常鍛煉方式,從而加強造血功能,為國企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國網安慶供電公司在長期團青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青年特點和一線工作需要,在新時代國網公司“一六八”戰略的指引下,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提出“青年突擊隊”人才“用、練、培”管理方案,真正解決青年成才有方向、企業用才不掣肘的人才供需矛盾,為國企青年人才思想引導指出了一條新道路。
二、把好青年思想關才能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
高素質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把青年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隊伍,必須對“高素質”這一概念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企業的目標是生存、發展、盈利,國有企業還擔負有保護國家安全、保障國計民生的社會責任。簡單來說,個體對于實現企業完成運營目標的出力大小是衡量該個體素質高低的直接指標,借用物理矢量概念,與企業目標相同的出力為有益人才,相反的為有害人才,功率角(有效出力除以實際出力)大的為高效率人才,功率角小的為低效率人才,能夠攻堅克難、發揮攻關作用的為瞬間出力,優秀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必然是高效率、有益企業且瞬間出力高的人才占多數為好。完成這些人才矢量的方向、出力特性調整,往往比盲目增加人員能產生更高的效益,而這種調整,就是企業人才的思想引導工作。
當前公司青年人才的思想引導仍是弱項,主要是用黨員、團員替代職工教育,青年思想工作浮于表面,僅限于召開座談會、交流會形式的淺顯交流,未結合企業形勢做深做細,職工思想匯報工作趨虛趨同,難以起到實效。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思想引導的工作錯誤地使用了心理刻奇的方法。
引導思想是一項極其講究方法技巧的工作,尤其在面對一群普遍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青年群體時,低劣的手段、粗糙的方式、強制的態勢,只會導致青年職工整體刻奇,當面認同、轉身就忘,無法真正產生價值認同感和團隊凝聚力。
引導思想是為了凝心聚力,不是簡單的復制涂鴉。在圍繞初心,符合企業航向的前提下,營造開放包容的氛圍,發揮青年群體的個人特質,不斷拓展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負責人把好大方向,每個人都是企業文化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自然更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集體自我認同。
把好青年員工思想關,至少需要從如下三個層面依次遞進,逐級改善。一是基于社會人的角色,引導員工對公序良俗的認同,以及合理范圍內的高尚追求。社會道德、文化傳統是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由于信息時代網絡沖擊,部分青年對傳統道德持懷疑、排斥的態度,向青年員工宣傳、指導如何對待遵守公序良俗,是最接地氣、最具可行性、最有必要性的工作,一方面幫助實現了學生到社會人的視角轉變,另一方面減少職工違法犯罪的可能性、降低了企業潛在的用人風險。二是基于企業員工的角色,圍繞企業發展目標,支持發展企業內部的“哲學體系”,形成具有豐富細節的企業文化。當前的企業文化教育倒置,不是由員工形成企業文化,而是為員工布置企業文化。誠然,大方向的引導必不可少,但自我革新的文化創造也不可或缺。企業內部的“哲學體系”并不深奧,它是由員工普遍看待事物、作出選擇的方式構成。面對公司的一團垃圾,是撿起來還是無視;面對其他部門的工作請求,是主動服務還是推三阻四;對于儀器儀表的擺放混亂,是主動整理還是湊活將就,所有這些細微的選擇,都是企業“哲學體系”的內容。公司可以圍繞國網公司企業文化,充分思考職工自身行為,充分發動青年參與討論,逐步將好的行為推廣到絕大多數職工中間,為企業文化繪制豐富細節。三是加強職工“提商”教育,增強青年反脆弱性。決定青年員工職場之路能走多遠、能走多高的不僅有智商,還有情商、逆商、德商、膽商、財商、財商、心商、志商、靈商及鍵商等。其中絕大多數素質可以通過后天培養進行改善,且改善帶來的效益巨大。幫助青年員工不斷“提商”,可以使其在面對各種困難、挫折、壓力時,主動調整自己,克服外界困難和內心阻礙,增強反脆弱性,大大減少用人風險。
三、文化熏陶是引導青年思想的最有效方式
引導青年思想的最終落腳點是激發其適當的行為,而人的想法、認知各不相同,如何讓青年群體內生性、自主性的進行某些行為,是一項有深度、很復雜的工程。先從單個人開始分析,個人要在清醒狀況下有意識地表現出某種行為,不僅要對該行為的作用有足夠的認知,還需要在內心構建相應的感受,且感受足夠強烈,才有可能克服惰性,達成表現。例如,讓人去完成獻血這一行為,首先要傳達獻血是什么樣的行為、有哪些注意事項;其次分析獻血的利弊、行為背后的影響、形象大使的引導、利益的刺激等,讓人從內心感受到對此項行為的認同與傾向;最后,當這樣的感受積累足夠多時,便能克服惰性、時間沖突、路程不便、畏懼采血過程等困難,達成獻血這件事情。在這條“認知-感受-行為”的通路中,前兩者滿足,即可達成后者,但在現實里,感受的準確傳達比認知的傳遞要困難很多倍。
根據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著作《烏合之眾》,群體心理具有心理趨同、情緒感染及心理暗示三個特點。不良的引導會產生有害的群體無意識行為,但一個民族或群體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傳統,是經過時間沖刷的有益引導的集合,也正是由于有這些文化傳統,遵從這種引導的人群、種族也才能存活下來。簡而言之,文化是調動群體感情的最有效的良藥。
落實到企業青年職工的文化熏陶問題,我們可以從四個層面來挖掘可供使用的文化資源。一是世界歷史與中國文化。這是承載所有人類生存及中華文明曲折發展的厚重基底,有助于建立客觀、合理、明晰的世界觀。二是安徽省市地方文化。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角度,了解自身和企業所處文化環境和人文特點。三是企業文化。從所在行業歷史和公司發展歷史的進程中,吸取有益教訓,了解當前組織架構、企業現狀的支撐因素及歷史由來。四是所在部門、班組、隊伍的團體文化。從團體中的突出個人事跡、團體事跡、團體所遵守的規則中,了解其中傳承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挖掘這些文化資源,絕不可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而是盡可能填充細節、貼近人性、符合實際。對文化資源的使用,也需要有鞭辟入里的總結,只擺事實、不談啟發,最終也只會入腦不如心,達不到引起共鳴、激發情感的作用。
擁有了文化資源,那如何進行有效的文化熏陶呢?核心是把握熏陶目的,合理選擇方式,使用專業人士。不同的目的,動用的文化資源和采取的方式都各不相同。如果是為了激發青年職工的愛國情懷,首選的資源就不是企業文化和團體文化;如果是提高青年職工的辦事積極性,則就要從各層級文化中尋找到有益的切面、細節,有輕重、主次、取舍地展現在青年群體面前。宣揚文化的方式,往往直接決定了宣揚的效果。一般來說,互動體驗式效果最優,其次分別是現場教學、課堂講授,但要計算企業成本和目標難度,綜合考量合理方式。文化的熏陶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除了在方向引導上要注意,還要選用對文化理解、把握較為充分的專業人員,以免效果不佳或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馬燦.青年科技人才培訓意愿的實證研究——以15家高科技企業為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1).
[2]牛萍,曹凱.關于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若干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13(5).
[3]張初永.試論國企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訓、使用與激勵[J].中國科技論壇,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