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梅
摘 要: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了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主張教育應該順應人的自然發展,遵從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這一主張與我國現行的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相一致。本文將通過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當中契約精神、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最后統一于自然的教育來指導職業學校的班級建設,以契合國家的教育改革要求,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學生。
關鍵詞: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班級建設
現行的教育改革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了新的思考。教育改革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了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并提出設置綜合實踐活動為必修課程,通過實踐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這不單單體現在了教師課堂教學中,同時也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作出了總體指導。學校教育是以班集體為單位來進行,學校教育的各項工作都和班主任緊密相關,因此如何體現教改思想并能在教育中實踐,是班級建設中值得探索的問題。而在班級建設中,很多班主任都是借自己的經驗慢慢摸索前行,缺少理論作為指導。本文借鑒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來探討班級建設,以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并遵循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規律的班級管理模式。
一、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與我國教育改革總體理念相契合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代表作中《愛彌兒》一書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認為:“人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會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人們對影響自己的事情上得到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盵1]他認為個體的教育應該是這三種教育的和諧統一,無論是人的教育還是事物的教育都應該要遵循個體的自然發展規律,“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2]。這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相一致。
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要結合管理對象的身心特點,了解其發展規律,這是班主任管理班集體的基礎。從整體來看,中職生普遍成績一般或者較差,對書本知識不感興趣,自律能力差,有些學生甚至對待老師和家長的態度不友好,他們更多的精力放在讓他們產生好奇的事物上,愿意接受新事物,樂于嘗試,同時基于年齡和見識的有限,他們是非觀念不強,盲目性強,做事不考慮后果。而且,“經歷中考的失敗,使大部分中職學生感到沮喪、失落,看輕自己,既不能正確、客觀的評估自己,對自己重新恰當的定位,也不能對自己的能力和優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實事求是的評價,更有甚者,會產生一種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別人的心理”[3],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內心的矛盾沖突。基于上述特點,管理者要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利用學生正面的特點修正他們的缺點,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
二、盧梭自然主義教育中的契約精神對班級組織結構建設的啟示
盧梭認為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有執拗的天性,與其和他相背而行,不如利用這種天性和孩子建立契約,使其自行履行職責。盧梭認為:“當他訂下條約的時候,我總要使他覺得履行條約就能獲得很大的現實利益;萬一他不履行諾言,我也要使他覺得,這樣撒謊所招來的痛苦是由于事情發展的必定結果,而不是出自老師的報復?!盵4]將其引申到班級管理當中,這種契約便是班規。
現實中,班規的制定方式是多樣的。盧梭認為自然主義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著手學習、設計事物。因此,在班規的制定中,每項議題都需要作為主體的學生討論他們在學校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如關于學生手機的管理問題,關于學生的頭型及服飾尺度問題,關于出勤出操的問題等,并對此提出議項,討論細節,最后表決。這改變了由班委代替全班學生作出決定的傳統,讓全班學生參與到班規制定的過程中。班級要建立班級民主大會,讓每位同學都擁有表決權。當然,這些所有議項必須建立在遵循學校的規章制度上。
這種高度的參與精神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在學校的主人翁意識,與此同時,學生的不滿、意見等都可以通過大會表達出來,相當于建立了學生發泄自己情緒的窗口,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使班主任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為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減輕了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的自律。違反規定的學生心甘情愿接受處罰,如果不服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明白不履行諾言的后果所招來的痛苦是由于事情發展的必定結果,而不是出自教師的報復,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和師生矛盾。
三、盧梭自然主義教育中的事物的教育對班級活動設計的啟示
盧梭認為“人們對影響自己的事情上得到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與我國教改要求的“探究式學習”“設置綜合實踐活動為必修課程,通過實踐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非常契合?!盀榱艘獙W會思想,就需要磨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類器官,由于它們就是我們的智慧的工具?!盵5]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周圍的實物,結合學校不同期的教育主題來“磨煉”學生的四肢、發展他們的智慧。
首先,可以通過布置設計教室的活動來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動手能力,活動的方案和實施由學生集體協商完成,利用上文提到的班級民主大會,體現平等契約精神,同時為接下來的班級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可以借助學校開展各種各樣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設計活動形式。這種活動形式可以是室內的活動,也可以是戶外的活動環境。例如,在黨的發展史教育過程中,可以采用模擬“長征路”的教育實踐活動。在校園中,模擬長征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戰役,并在這些點上設置關卡,由學生組成的“紅軍”各軍團需回答長征知識題,答對才可通關?;顒舆€可以配備道具,模擬長征過程中的戰斗。同時,還可以為這些活動增加解說員,依照活動的關卡設置解說點,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為全校同學老師講解長征路上的故事,在實踐活動中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四、盧梭自然主義教育中的人的教育對班級精神建設的啟示
盧梭認為人的教育就是“別人教會如何利用這種發展(自然的發展)”,從教育科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實施的有意識、有目的指導”[6]。所以,教育者首先要捍衛學生的天性,讓其感受到身心和諧。例如,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是樂于模仿新奇事物,特別是在衣著打扮方面,那么在管理學生的服飾時,既要理解學生衣著的特性,肯定其個性的審美,也要曉之以理,讓其接受學校的衣著制度,穿著打扮得體。
另外,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教會他們熱愛生活,敬畏生命。筆者曾帶過一屆學生,在心理調查樣卷有一欄讓學生對目前的生活做一個評價,很多學生的答案是“生活很無趣”。盧梭認為:“唯有在用各式各類的方式對他的本性進行培養之后,唯有在他對他自己的感情和所見到的別人的感情通過不斷的研究之后,他才能把他本人的看法概括為人類這個抽象的看法,他才能在本人的愛之外再發生使他和整個人類視同一體的愛?!盵7]盧梭強調個體對自我本真的真實認知,然后才能研究個體與外部的同一性,體驗身心的和諧,從內到外感知生命之愛,從而感受幸福。在班級管理中,教育者要引導學生避免自我認知的矛盾,達到精神內在的統一?!白晕颐允?,同一性水平低”是影響中職學生幸福感確失的人格因素”[8],因此,“積極關注身心和諧是幸福的基礎”[9]。
五、結語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大多是在理論層面的論述,在思想實踐層面研究的投入還比較單薄。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單位,因此,本文將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運用到班級管理的建設中,并就此進行一些初步的探索。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對不同年齡的教育區進行了具體的區分,需要研究者仔細研讀,取其精華,以期更好利用其理論指導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4][5][7]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33-135,123,166,365.
[3]崔景貴.職校生心理教育論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46.
[6]魯雙.自然教育思想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價值[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215-216.
[8][9]紹立云.中職學生幸福感現狀及其積極教育策略:以Y市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16: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