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摘 要: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高等院校招生人數逐年上升;與此同時,大多數本科院校選擇拓寬本校宣傳的線上線下渠道,吸引各地優質生源,線下渠道以在校生利用寒假招生宣傳的社會實踐項目為主。院校以大一新生為傳播媒介,提供相應的宣傳資料,資料涵蓋專業、環境、就業前景等,利用他們寒假返鄉的時間進行院校宣傳,但由于宣講人的選拔機制不同,會使宣講變成高校推銷會,宣講人只完成固定內容部分,較為死板的復述,并不能達到自我轉化的效果。而高中生因地域、信息接觸、長期在校學習等因素較弱于大學生,更需要接收正面積極的宣傳信息。本文以廣東省乳源高級中學實情為例,根據具體實情對本科院校招生宣傳資源作整合與探索分析。
關鍵詞:本科院校;招生宣傳;普通高中;活動策劃
一、項目背景
2014年9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發布了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對于最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社會、高校學生、學校、家長四方要相互溝通,擴大學生的就學選擇,使高中畢業生能夠根據自身個人情況獲得更多選擇考試與教育發展道路的信息。
本科院校綜合實力不斷提高,相應的校園形象宣傳卻沒有很好的面向高中畢業生開展,普通高中學生作為高校主要生源,沒有很好的渠道去了解院校的情況;高校布置和發布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缺乏對宣講者的深入培訓,大多是發放印刷好的資料,讓有相應表達能力的學生,或同一區域的同學組成小組進行招生宣傳。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希望了解的是宣講者在校生活的真實感受,普通高中也希望能以此來激勵高三學生潛心備考。綜合以上條件,普通高中作為接受方需要對此類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彌補招生院校方的缺陷。乳源高級中學已舉辦校友返校系列活動四次,歷時三年,筆者作為活動策劃人,就宣傳資源的利用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因地制宜,對考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與宣傳。
二、項目細要
參考新政策發布后的改革意見,筆者采用分析法和歸納法,對本科院校招生宣傳的弊端和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后,托外部交流的校方負責人聯系往屆畢業生或校友,告知本次活動的大致情況,并賦予活動選擇權與行為權,主要通過高效方式進行人才招募,再經過高中校方負責人對生源進行嚴格篩選,最終組成活動小組,集中參與活動。
在活動籌備階段,策劃人需要通過與高中校方積極溝通,了解校方可提供的場地,協助教師,參與人數等信息;然后提出策劃方案,主要從活動的時間,現有人員的數量及分工,往年的舉辦效果并結合高校對宣講人的實際體現提出初步的活動方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中校方
首先要明確高中校方的活動效果愿景,如達到教育的目的、對高三畢業班同學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為高考結束后選擇院校做一個提前的了解和憧憬、對同學們的視野進行一個開闊等。活動面向的群體,不僅包括高三畢業班學生,也包括畢業班老師和學校的負責老師以及學生工作的團體;活動舉辦的時間應該放在暑期開學即最后一個學期的開學階段,這樣能保證活動效果的最大化;場地的設備保障屬于學校的基礎設施。
(二)活動組織小組
活動流程安排表,包括宣講人和宣講團隊的招募方案、面試方案、培訓方案、試講方案,活動啟動和活動應急方案,活動宣傳方案,還需有物資需求、餐飲需求等。
本科院校方的代表作為參與活動的另一方,在整個活動中要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多樣化,對自身學校有較高的認知度,本科院校方的代表要圍繞分享為主線,弱化招生無關信息,將自身的大學體驗復述出來,也可以在院校介紹結束時添加學習方法和個人見解。
高中方負責人在試講環節可以通過宣講人及團隊的表述、宣講課件的內容等,進一步了解宣講人的表達能力和院校的大致情況,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給予其足夠的時間對宣講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在試講結束后,再次與其對活動目的和方向進行交流,確認活動宣講順序,對相似內容的進行篩選、錯開。在完成后續的面試、培訓、試講等環節后,可以從側面規劃活動的參與度和執行度。招募途徑可通過學生花名冊、線上發布等。
為了提升活動的官方性和知名度,體現學校對外交流與學生校園生活結合度,此次活動設置了啟動方案。普通高中學校負責人和活動參與者出席為主,告知其活動應急方案,使其協助處理相關突發事件,提高活動的儀式性和活動的關注度。
在宣傳方面,首先高中院校可以先進行前期預熱,將往期的活動剪影與現時的備考話題相結合,將宣講人的備考經驗與教室中的學生相串聯,達到共鳴,也可適當增加母校懷舊的氛圍。在人員招募方面,主要列舉時間、地點和選拔要求,附上報名方式和通道。其次,可以通過走進高中課堂進行相應的活動宣傳,收集學生的需求和期盼,視頻、文字和圖片是最能將活動紀實完整表達出來的形式;最后,公開的活動反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對活動的不足進行提點,有助于后期類似活動的提升。
本科高校也應作好信息的整理與反饋工作,根據招募本科高校團隊或個人提交的報名表,收集院校專業、高中文科或理科方向、是否有過分享經歷及現在的校園活動參與情況等信息,從而有效安排活動,提升活動的多樣性和針對性,提高正確信息的傳達度。
三、安排宣講場次及宣講順序
場次和宣講順序的安排需要依據高中學校的班級配比,讓層次不同的學生能夠了解到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院校現狀,宣講者的宣講匹配度也會更高。宣講要貼近高中學生;宣講順序也要依據宣講者的流暢程度和宣講內容進行排序。對宣講場次和宣講人員進行層級分配,要更加切合高中生的具體問題,使其問題可以得到有針對性的解答。
四、項目效益與整合成果
(一)學校對接
宣傳資源的整合是提升學校品牌聲譽、傳播學校教育文化、塑造校園形象的重要途徑。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展示給大眾和招生對象,有助于塑造全新的學校形象,形成富有號召力的學校文化。
(二)社會導入性
招生合作活動的舉辦是考生近距離接近社會的一個難得的機遇,可以將學子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教育的參與力與選擇權。除此之外,良好的招生宣傳工作和活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會對高校的關注和對教育的管理,使得社會能夠對教育工作做出更加準確、貼切的評價。
(三)教育選擇權
普通高中與高校的宣傳資源對接,為考生的象牙塔鋪上了一條通往外界的光明大道,使考生和家長盡可能早的詳細了解高校的相關信息,直接與高校人員進行深度交流,經過宣講人員的匹配,相應能力的考生通過傾聽同等院校的宣講,能夠更準確地對于自身成績與所選院校進行大致對應,從而提出對更加貼合自身情況的問題,對自身高校選擇范圍得以精化。
五、總結
(一)問題分析
各本科高校對招生宣傳,特別是依托在校生資源進行拓展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并且普通高中作為主要面向學生的傳播方,只能將極少信息的傳遞到學生團體中。高校和高中的信息斷層問題一直存在,普通高中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不了解、也不想對學生普及高校情況。
(二)發展與探索
從乳源高級中學2017年舉辦該活動至今,對高校招生宣傳資源進行調整,校友介入,學校協助提供相應的場地和支持,從活動籌備到院校招募再到活動信息傳遞,都給予了本科院校宣講同學一個高層次的展示機會和表述平臺。
在活動舉辦時,學校通過前期資料數據的分析整合,加之宣講效果的回收,注意到了不同高中同學所能達到的院校層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除此之外,學校還注意到各院校種類的分配結合,完善籌備流程,對高校宣講人員進行前期培訓和內容調整,滿足高中學生、高中校方和高校同學的三方需求,實現活動共贏。
參考文獻:
[1][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2]郭麗麗,汪霞.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6):22-25.
[3]張建發.高校招生宣傳的心理策略與傳播技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6):146-147.
[4]谷進軍,曹東方,蔣玉國.高校招生生源競爭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