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濤
摘 要:以“案”為教材,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警示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感受到懲腐之“劍”一直高懸,懲戒機制越來越完善,貪腐即被懲、震懾時時在;以“促”為關鍵,根據對“案”的剖析找準風險點,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堵塞制度漏洞,扎牢不能腐的制度之“籠”,筑牢不想腐的思想之“堤”,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堅決杜絕“改”后還犯,達到“改”的真正目標。
關鍵詞:以案促改;扎牢;制度;筑牢;思想;注重;實效
一、新時代“以案促改”工作總體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提出了新時代正風反腐的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如何堅持標本兼治推進“以案促改”工作?應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為一個整體一體推進,必須堅持懲治和預防相結合、治標與治本同推進、注重自律與他律相統一。以“案”為基礎,通過對身邊案件認真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案發原因,研究案發規律,找準風險點位;以“案”為教材,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警示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感受到懲腐之“劍”一直高懸,懲戒機制越來越完善,貪腐即被懲、震懾時時在,使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感受到無論自我設計的如何“完美”,“只要伸手就必被捉”,“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已構建;以“促”為關鍵,根據對“案”剖析出的原因、規律和準確的風險點,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堵塞制度漏洞,促進制度之“籠”的扎緊,腐敗土壤的鏟除;促進黨員領導干部“不想腐”的自律機制的不斷完善;增強拒腐定力,提高黨員干部不想腐的自覺;始終做到以身作則、公道正派、潔身自好,正確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權力,自覺敬畏權力,把權力當成一種責任和壓力,抗得住誘惑、頂得住歪風、經得起考驗,在自己心里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開展“以案促改”工作,必須抓準“案”這個基礎
以“案”為基礎,就要把“案”的工作做足做實做細,所有案發單位要使“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落到實處,通過案發單位“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當眾宣布處分決定,及時通報案情”“(黨組)和黨支部進行集體學習討論案件情況”“黨員領導干部撰寫案例警示教育體會”等形式進行警示教育,體現懲腐之“劍”一直高懸,對黨員干部進一步強化不敢腐的震懾;通過深入剖析,把案發的深層次原因、發案規律,特別是查找責任落實、思想教育、監督約束、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剖析透徹,使黨員干部認清危害、反躬自省,以案析理、以案明紀,同時為下一步的整改提供準確的方向;有針對性的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黨員干部吸取身邊人的教訓,在身邊人的警示中警醒,在警醒中引以為戒,使全體人員強化對黨紀國法的敬畏意識,從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未發案單位在“案”的選取上更要慎之又慎,要注重選擇本系統、本地區近年來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或篩選出的典型案件進行警示教育,基于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在情感上和地域上相接近,使之容易觸動黨員干部心靈、強化震懾效應,并更有啟示性和現實針對性。未發案單位也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圍繞腐敗案件易發多發領域、部門、崗位、環節,進行認真研究,開展深入剖析,深入查找、認真查擺本單位、本部門在責任落實、思想教育、監督約束、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體制機制不健全的風險點;針對查擺出的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制定整改措施,積極進行整改,做到別人吃一塹,自己長一智。通過對查擺問題的整改,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政從業意識,使本單位的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完善本單位的權利制約機制,實現本單位的體制機制健全完善。
三、開展“以案促改”工作,必須抓住“促”這個關鍵
抓住“促”這個關鍵,促進制度之“籠”更加完善,制度建設要落細落小。“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通過對案件倒查,找出案件反映出的思想教育、監督制約、體制機制等方面問題;進一步明確各個崗位廉政風險點、風險等級、制定的完善防控措施,對權力進行科學分解和配置,規范權力運行,防范權力濫用;針對違紀違法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剖析出的發案深層原因、發案規律,圍繞授權、用權、制權等環節,對現有制度進行全面審查、評估和清理,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建章立制,完善體制機制,提高以案治本的精準度,形成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扎緊制度之“籠”,鏟除腐敗存在的土壤;案件易發多發和窩案、串案、重復發案單位(系統),要嚴查“潛規則”,細找“風險點”,明確風險等級,進而制定防控措施;織密防控網,及時“堵漏”,化解風險。要根據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完善、有關職責權限的變更以及反腐倡廉實際需要,動態調整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及時公開公示,建立長效機制。促使“以案促改”工作開展有依據、有步驟、有程序、有節點,形成懲防統籌協調、黨委總體引導、各單位有序開展的良好局面。
抓住“促”這個關鍵,促進黨員領導干部“不想腐”的自律機制的完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強調“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既要靠治標,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養文化,守住為政之本。將“以案促改”工作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日常業務工作,常態化開展廉政建設工作、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教育,如黨委(黨)專題民主生活會、集中觀看警示教育片、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及黨委(黨組)書記為本單位黨員領導干部上廉政黨課。結合本地實際選取典型案例,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建立廉政教育平臺,高密度推送“以案促改”動態,形成宣傳合力。此外,警示教育要觸及靈魂。不論哪個地方、哪個單位,發生了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都要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及時通報案情,當眾宣布處分決定,主要負責同志提要求,班子成員和重點崗位人員表態發言,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黨員干部要吸取他人的教訓,在警示中警醒,在警醒中引以為戒,強化對黨紀國法的敬畏意識,從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要堅持“一案四警示”,選取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編印懺悔錄、撰寫剖析材料、采寫紀實通訊、拍攝警示教育片,深化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黨員領導干部通過撰寫對照剖析、檢查材料等形式開展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全面增強了各級黨員干部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同時,常態化檢查領導干部“一崗雙責”活動開展情況,對領導干部“一崗雙責”活動開展活動的頻次和效果進行監督考核,促進領導干部“一崗雙責”意識的提升。
四、“以案促改”工作,必須注重“改”實效
注重“改”的實效;“以案促改”是構建長效監管機制的重要手段,是治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懲治,治是根本,懲是為了治”。各級黨組織要牢固樹立預警觀念,強化問題意識、問題整改意識,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好問題的整改,將問題整改到位,“改”出實效。同時,要善于從典型案例中舉一反三,查找類似的問題,提前制定防止問題出現的措施,防微杜漸,切實把堅持標本兼治、推進以案促改工作做實做好做出成效;對“改”的效果不佳,案件易發多發、窩案、重復發案單位(系統)追究黨委的主體責任,紀委的監督責任;實現“以案促改”工作責任明確,體制機制健全,所有風險點防控到位,效果顯著。
為使以案促改工作做出實效,對單位、部門“以案促改”的關鍵環節工作必須堅持“四個不放過”,即原因分析不透徹不放過、廉政風險點找不實不放過、防控措施不過硬不放過、實效不顯著不放過。各單位對“以案促改”落實情況進行自我評估,查找不足,健全清單,完善措施。上級紀委要有重點的開展“以案促改專題督導”,檢驗整改成果。進行跟蹤再整改,對以案促改落實不到位的,實施“一案三查”,明確案發時相關領導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是否追究到位;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予以責任倒查。敷衍應付、推卸責任、防控措施不到位、制度執行不力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追責。
達到“改”的目標,做好執紀審查后續文章,把成功查辦案件后的“戰場”打掃好;通過“以案促改”一系列活動的警示教育,剖析、整改工作,做好“戰后重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制度之“籠”,筑牢不想腐的思想之“堤”,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堅決杜絕“改”后還犯,達到“改”的真正目標。
認真做好監督檢查,督查是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手段。對各地各單位特別是案發單位“以案促改”工作開展情況、發案原因剖析情況、整改措施制定情況、以案促改效果等,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重點督查排查問題是否精準、突出問題是否整改。常長用力、久久為功,著力打好“持久戰”。堅定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恒心,做到不松不退不讓;推進巡視、審計、明察暗訪常態化、制度化,讓腐敗問題無處遁形。針對腐敗問題的反復性、頑固性,下大力反復抓、抓反復,確保徹查徹改,嚴防反彈回潮。堅持抓大不放小、抓小不養大,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早查處,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案件。
強化監督,保證權力正確行使。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到監督,都可能被濫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身居要位、責任重大、權力相對集中,管人、管錢、管物、管政策、管項目等部門腐敗易發多發,是強化監督的重點對象。要強化對一把手行使權力的監督,對于重大問題決定、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實行集體決策,明確決策權限、決策內容和決策程序,建立決策考核評價、失誤糾錯和終身追責制度,防止“一手遮天”。同時,緊緊抓住容易滋生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領域和環節,建立健全監督制度,防止權力濫用、尋租、擴張和異化;要形成監督合力。
在確保高壓懲腐肅貪的同時,通過“以案促改”持續強化預防治本功能,力求“查辦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決一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