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運用文獻資料、調查訪問等方法,結合許多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差異和不足,以期促進高校體育的完善發展。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創新
引言
教育部頒發實施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指出,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級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同時還提出“開放的—三自主” 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開放的環境,讓學生擁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充分發揮自主權。
一、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的陳舊單一。雖然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我國體育教育做了些調整,但是在教學中,運動負荷、運動技能仍然是體育教學好壞的指標,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一味的接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及特長展示。
2、教學模式的混亂。現在高校的教學模式較多,但是在實踐的教學中,并沒有很好的理解和貫徹這些模式,沒有根據學校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而是多種模式的混亂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因素
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難以滿足教育發展要求,主要是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
1、教學場地因素
對于體育教學而言,主要是在室外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那么在室外的教學中對教學空間、教學器材等要求比較嚴格。但是就我國高校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體育場地嚴重不足,很多教學設備難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
2、教師以及學生數量因素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相應的組織教學形式,需要教師針對學生數量、學生身體素質以及教學場地等進行教學。但是事實上,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常常存在著教師人數少,學生人數多,教學設備少的情況,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難以為學生開展具有特殊形式的教學活動,體育教學目標也難以達到。
三、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創新的對策
影響著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因素并非一個,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教學硬件設備上,增加設備類型,豐富教學組織形式。改革高校體育教學班級授課制度,為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具體的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創新對策如下:
1、教學硬件設備的增加,創新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設備缺乏、教學場地較少導致體育教學組織活動形式單一。當教學設備以及教學場地充足之后,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就會實現多樣化,可供學生運動選擇的機會也就越多。
2、開展因地制宜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
高校學生個人身體素質以及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不同,為了促進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學生,開展因地制宜的體育教學組織活動,那么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考慮這方面的因素,開展各類競技比賽等,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
四、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1、 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制約因素
(1)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創新而言,學生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與制約因素。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直接受到學生課堂積極性、學習熱情、體育活動水平以及體育活動興趣、豐富想象力的充分發揮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表現不主動、不積極,即便擁有一流天賦,也難以有所表現。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其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動力。
(2)教師因素的制約。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素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往往對學生能否充分發揮創造力產生直接影響。高校體育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以便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創造能力。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喜好,科學合理地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并持之以恒。
2、 把握教學方法發展趨勢
未來體育教學方法將逐漸以創造性、啟發式教學為主,傳統的對學生限制過多、過死的教學模式將逐漸被淘汰。現代體育教學重心應以學和練為主,做到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學習。
3、 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實踐
(1)運用自主性教學法。自主性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主體意識,這種教學方法顛覆了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絕對主導的教學地位,而更加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更關注激發和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與進取精神。
(2)運用探究性教學法。所謂探究性教學,即著眼于學生實際生活或者所學領域內容來,由學生自主選擇研討主題,進而利用調查、實驗等方法展開自主探索,最終掌握必要的實踐技能以及理論知識,其學習方法也更趨于科學化。
五、 結論與建議
1、高校中選項課是體育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的生理機能及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是同時各高校應增加學生選修課項目,積極開展新新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潛力。
2、高校要不斷加大課內外結合教學模式的發展,大力發揮俱樂部教學模式優勢,形成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念。
3、轉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由“教師中心型”向“學生自主型”轉化,并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對學生進行強壓式的教學,轉換為引導和輔導學習,鼓勵和幫助學生學習,真正體育“快樂體育”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白剛,張軍.高校擴建后多元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8
[2]黃恩洪,王寒西.高校體育課內外教學一體化新模式的構想[j].化工高等教育,2008
[3]沈艷,蓋濤.國內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研究[j].科技信息.
[4]劉傳進.基于“三自主”高校體育教學“五.三”課
作者簡介:
楊佳嶺(1986.4-)男,佳木斯職業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