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 要:目前,我國的檔案管理在逐漸實現信息化,在精準扶貧工作當中,最基礎的環節就是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在精準扶貧檔案管理中,目前仍存在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業務指導滯后、檔案材料收集整理不規范、監督檢查與考核體系薄弱、管理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必須有的放矢、精準施策解決這些問題,改變“重精準扶貧、輕扶貧建檔”的現狀,加強對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業務指導和相關人員的培訓,加大對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切實做好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切實提升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質量。
關鍵詞:精準扶貧;檔案管理;信息化
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需要對精準扶貧對象進行完整的數據收集,然后錄入檔案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綜合的利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內容,也是黨委政府的強烈要求。將精準扶貧檔案統一收集,統一管理既滿足了工作的需求也是群眾的根本愿望,這樣大大節約了扶貧工作的時間,又能比較清晰的了解扶貧對象,對于回顧扶貧對象個人生活狀態提供了快速的方法。
1 精準扶貧檔案的構成
精準扶貧檔案系統反映國家、省、市、縣、鄉、行政村、幫扶干部、貧困戶脫貧攻堅進程,從各層級、各方面記載、印證這一歷史性偉大工程。從中央到基層、從干部到群眾,從點到面、從個體到整體,參與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形成了內容豐富的檔案材料。
1.1 政策與實施方面
包括黨中央、國務院,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工作部署、意見方案,以及工作推進過程中形成的脫貧計劃、幫扶計劃、貧困戶登記表、貧困戶信息采集表、貧困戶家庭成員基本情況、入戶調查登記表、農民人均純收入調查表、《扶貧手冊》、民生政策臺賬、幫扶臺賬、幫扶計劃書、“一戶一策”、貧困戶脫貧計劃書、家庭成員增加減少表、兩不愁三保障佐證材料、民生政策佐證材料、入戶幫扶照片等佐證資料、已享受民生政策情況佐證資料等。入戶走訪圖片、記錄等佐證資料、三大保險、低保兜底、公益崗位解決就業、危房改造(如房屋照片)、就學證明、醫保繳費收據復印件等。
1.2 扶貧基本信息方面
教育方面: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如就讀學校、年級、班級等;享受政策資助的情況,如營養午餐、寄宿生生活補助費等。醫療方面:包括因病致貧戶的基本情況,主要病種,參加新農合的情況,大病醫療補充保險、意外傷害小額保險、醫療救助情況。民政養老方面:包括低保兜底、民政救助、殘疾救助、參保人員等。住房方面:包括C、D級危房改造,住房保險情況。就業方面:包括外出務工、公益崗位。金融扶貧方面:包括享受扶貧貸款情況,參加合作社分紅情況等。
1.3 精準扶貧臺賬方面
脫貧攻堅項目臺賬:實施和計劃實施的項目,包括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上級部門下達的項目,以及社會其他方面幫扶的項目。產業發展臺賬:主導產業包括類別、規模、分布,以及帶動農戶戶數、貧困戶名單;新型經營主體包括類型、名稱,以及帶動的農戶戶數、貧困戶具體名單,利益聯結方式、帶動方式等。結對幫扶臺賬:結對幫扶相關文件、結對幫扶工作計劃總結、入戶走訪、開展幫扶工作的照片。
2 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幾點思考
2.1 建立精準扶貧檔案室規范的管理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立精準扶貧檔案室規范的管理機制,在精準扶貧檔案信息管理的過程中要明確相關責任人,并且有安全負責人保障,網絡和各個數據能夠安全運行,不受外界的侵犯,要從實際出發建立精準扶貧檔案室,要建立完善的精準扶貧檔案管理信息化流程和技術規范,細化工作人員工作內容和流程,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理,要保證精準扶貧對象檔案的完整和安全。做到檔案室的標準化才能穩步實現檔案的信息化。只有規范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管理人員工作效率。精準扶貧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用檔案管理信息化,加快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步伐,要堅持用科技做依托,找準科技和扶貧工作的結合點,用科技實現開發式扶貧,管理工作人員要做好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成果的應用,精準扶貧管理信息化也是科技的一種,能幫助更快的確立扶貧對象。是對不同貧困地區的農戶狀況進行精確管理,精準幫扶的統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準扶貧要做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因此對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加快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加快精準扶貧的速度,更好的實現精準扶貧致富的道路。
2.2 注重資料搜集、整理的及時性,分類存檔
在落實精準扶貧相關工作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資料的整合:首先,文件類資料。其指的是按照國家指示,各級政府對精準扶貧政策文件的閱讀以及執行,對貧困人群進行建檔立卡;其次,表格類資料,在扶貧工作中,工作人員應引導貧困人員認真填寫貧困申請書,結合實際內容填寫,不得摻雜虛假內容,包括:家庭人口情況、住房情況、耕地面積、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等,之后通過人員自評、群眾評審、各級干部評審之后進行貧困登記。再次,記錄類資料。檔案管理不僅包括搜集資料整個過程,也包含了精準扶貧的工作會議紀要以及會議決定,檔案管理人員需要詳細記錄和整理,為日后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資料依據。最后,公式類資料。其指的是在檔案管理中,工作人員在確定扶貧對象后,將資料進行歸檔并裝訂成冊,上報至上級單位貧困人員名單,并公開公示,保障精準扶貧檔案資料能夠規范、真實有效。
2.3 精準扶貧檔案數據化
習近平強調,精準識貧、精準扶貧要堅持,但是要講究科學、講究方法、講究效率,把各方面信息集中起來,建立信息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互聯網與精準扶貧檔案結合,首先,要對精準扶貧檔案全部實現全文數字化。其次,在數字化基礎上向數據化推進,建立有序結構的檔案信息庫,通過關鍵詞檢索可以找到需要的信息,實現全內容的無縫檢索,為上網鋪就道路。這里的數據化是指將數據結構化后存入計算機數據庫系統中,可以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和利用。
3 結語
綜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下,要實現精準扶貧管理工作,信息化就要建立完善的精準扶貧檔案,擁有精準扶貧機制,并不斷提升硬件設施,實現精準扶貧檔案管理信息化,最重要的是增強現代化意識建立精準扶貧檔案室規范的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做到檔案信息化,為精準扶貧提供資料支持。
參考文獻
[1]劉柏霞,李亮.關于山東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思考[J].財富涌現與流轉,2012,2(3):22-27.
[2]趙君,陳寶行.山東省測繪檔案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J].中國檔案,2017(6):42-43.
[3]付晶.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中文信息,2016(8):312.
[4]佚名.劉永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J].中國扶貧,2016(9):6-9.
[5]安洋.淺談如何做好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