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瑋
摘 要:鄉村振興、產教融合,符合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符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和訪談法,對民辦高校服務縣域經濟進行深入、系統地調查研究,并對其現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服務縣域經濟;四川工商學院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51-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G648.7 ? ? ? ?文獻標志碼:A
1 ?民辦高校服務縣域經濟理的優勢
1.1 ?校地合作,實現共贏
高校與地方優質產業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手,有益于雙方共同發展,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1]。企業、高校各自輸出優質資源,構建產學研平臺,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大力發展當地產業集群,做大地方產業[2]。
1.2 ?校地合作,引進資源
高校應立足實際,了解當地文化、歷史、經濟發展現狀,將優質的地方資源引進校園,與教材、課堂相融合,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搭建交流平臺,讓地方企業走進校園,讓教師走進地方企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有利于科學、全面、精準培養當地社會需要的優質人才,讓學生學有所用,既解決企業“用人難”的問題,又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1.3 ?校地合作,共建基地
高校與地方達成共識、簽訂協議,依據當地產業情況共同培養人才。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開設“定點班”“專業班”,培養地方實用型人才,為當地產業發展凝聚內生動力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2 ?四川工商學院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問題
2.1 ?四川省丹棱縣現狀
丹棱縣隸屬四川省眉山市,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邊緣。丹棱縣轄5鎮2鄉,76個村。截至2018年,統計戶籍人口155 241人,其中勞動力人口89 079人,占戶籍人口的57.4%。16~55歲外出務工人數為47 781人,占勞動力人口的42.4%,長期在外務工的20 106人,占勞動力人口的22.6%。全縣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建有37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1個農產品品牌,22村子開展了鄉村旅游接待業務, 55個村可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
2.2 ?四川工商學院服務丹棱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2018年四川工商學院與丹棱縣合作,以仁美鎮為試點開展校縣合作。學院與仁美鎮人民政府簽訂《科技創新合作框架協議》,為當地經濟發展培育應用型人才,為振興鄉鎮建設提供后備力量,為地方政治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通過高校提供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資源,引進符合當地特色的項目,將仁美鎮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特色鄉鎮。
2.2.1 ?仁美鎮農村特色產品電子商務業務與人才培訓
丹棱縣主導產業為種植業,是遠近聞名的農業百強縣,當地已建成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四川工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團隊以當地特色為出發點,建立電子商務平臺,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優質的農產品帶給廣大消費者,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為全國唯一的“橘橙之鄉”和全國最大的“不知火”生產基地提供通暢的銷售平臺。
2.2.2 ?仁美鎮學前教育人才培訓與發展規劃
四川工商學院與仁美鎮共同打造了一所幼兒園,建立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引入成熟的教育品牌、完善的學前教育體系、先進的學前教育思想。這一合作為幼兒園培養了專業的幼兒教師。同時對在崗幼兒教師做好繼續教育工作,每年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幼兒教師思想、業務能力,未來爭取在丹棱縣辦一所有地方特色的示范性幼兒園。
2.2.3 ?仁美鎮民宿建設
丹棱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仁美鎮依據當地特色打造精品農家樂,帶動當地民宿旅游業發展。當地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出臺相關文件,劃出約2.6 hm2土地用于民宿開發建設。依托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打造了山水秀麗現代化田園風格的特色民宿。同時,修繕了具有川西民居風味的閑居老宅,使古樸與現代相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呼應,打造旅居康養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產業集群。
2.2.4 ?仁美鎮文創團隊建設
充分發揮高校綜合優質資源,組建文創團隊,對仁美鎮特色小鎮文創產品及周邊進行開發,設計出既有當地農村民俗風情,又有現代化風格的文創產品,打造丹棱縣仁美鎮專屬品牌,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2.3 ?四川工商學院服務丹棱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問題
2.3.1 ?缺乏勞動力
丹棱縣外出務工人員占總人口比重較大,四川工商學院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幼兒園、民宿等項目,首先要吸引當地人才返鄉創業。缺乏勞動力人口,無法擴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規模;生育率低,幼兒園入園率低;民宿項目后期缺乏維護、管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發展效果。
2.3.2 ?觀念偏差
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校地合作。雖然四川工商學院與仁美鎮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可是由于兩者是不同性質的組織,導致雙方在合作中產生觀念上的差異。地方政府是國家機構,看重的是當地整體的發展,而高校是一種非盈利性組織,看重的是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在合作過程中容易產生觀念上的偏差。
3 ?四川工商學院服務丹棱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3.1 ?吸引人才
只有建設好鄉村,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主動返鄉。對于回鄉創業的勞動力,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同時,依托高校教育資源,提供技能培訓及繼續教育的機會,培養勞動技能,為建設鄉村夯實基礎。
3.2 ?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高校都應攜手共建美麗新鄉村。校地融合,打破瓶頸,為教學深入改革和特色發展尋找突破口。
4 ?結束語
四川工商學院以校地合作為突破口,促進學校融入地方、服務地方,有力地促進地方優質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為全面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現代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Z].2018-1-2.
[2]彭省臨,湛毅青,周鶴林,等.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南大學科教興湘行動為例[J].現代大學教育,2008(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