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 吳成亮
摘? 要:測繪工程中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往往與多方生產單位和人才部門的工作存在關聯,直接影響項目以后各階段的質量。如今,測繪工程中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問題將對整體工程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文章基于對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的相關概述,分析當前國內測繪工程中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瓶頸,并建議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以便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系統控制
中圖分類號:TU19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33-0191-02
Abstra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trol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 of multiparty production units and talent departments, direct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each stage of the project. Today,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trol issue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will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project. Based on the relevant overview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tr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trol bottlenecks in current domest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trol for reference.Key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科學質量,這是順利建立中國信息的先決條件。相關方應加強對測繪工程中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的了解,并采用科學方法管理整體工程,為長期開發土地測繪項目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建筑企業應通過加強測繪工程的整體質量管理及系統控制水平,不斷提高測繪事業的發展水平。
1 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概述
1.1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界定及發展
在中國現代工業發展過程中,人們提倡對產品質量的高要求,強調生產過程的管理、監督、檢測需得到更多的關注。根據《中國新地形測繪方法條例》,工程方需對地形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加以重視。
1.2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基本意識
在實施測繪工程時,應遵守質量為先、統一管理的原則,且注重加強測繪工程的經濟效益,監督測繪過程,確保測繪工程的質量。確定質量管理目標,確保測繪項目的多層面效益。因此,為了提高測繪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水平,相關方需提高對測繪工程質量管理的認識,并改進對測繪人員的技術培訓方式,且培訓方式需具有多元化。
2 測繪工程系統控制概述
2.1 測繪工程系統控制的界定及發展
對測繪工程系統的控制主要建立在一個綜合的工程協調和監測網絡中,以便在所有勘探和測繪作業方面對工程質量進行綜合監測,并確保勘探和測繪作業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測繪工程的系統控制可以依托某一城市控制網絡或一個國家控制網絡,并建立一個區域內統一的系統控制網絡,并根據測繪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特征確定適當的投影長度和高度。
2.2 測繪工程系統控制的基本意識
為了避免系統的控制網絡與實際測繪項目發生沖突,有必要將地形測繪工程系統的控制與實際情況相連接。隨著測繪工程技術的不斷改進,未來的智能自動測量系統將應用于全國各地的測繪工程中。相關方可通過控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地形共享和制圖優化,特別是可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及國際先進制圖技術,并將其與工程實際情況相結合,使數據的測量和分析更加全面。應用建模工具生成區域地質信息模型,由此將有助于技術人員更好地了解測繪工程項目周圍的地質信息。
3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瓶頸分析
3.1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效率不高
目前,盡管國內許多研究和測繪人員在測繪過程中不斷進行質量及系統控制,但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需要很長時間,這妨礙了測繪工程的統一質量控制標準的確定。而正由于缺乏地形測繪的標準,使相關方無法實現質量控制的預期結果[1]。
3.2 從業人員綜合事業素養較低
目前,我國的測繪工程缺乏同時熟悉調查和制圖任務并擁有調查和制圖專業技術的專業人員,人員的選聘直接關系到測繪工程的專業質量。然而,隨著土地勘探和制圖行業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測繪工程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這直接關系到目前測繪工程的從業人員整體職業綜合素養,職業和技術人才較少,甚至未有較高比例的從業者接受過正規職業培訓。此外,調查和制圖項目各小組或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需求和隱含的合作程度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增加,然而大部分參與測繪的工作人員未能及時溝通,沒有合作精神,這對項目的質量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并致使測繪工程的整體質量不高。
3.3 國內缺乏完善的測繪工程監察機制
一旦完成了測量和繪圖任務,則通常執行驗收任務,驗收任務較為簡單,因而在監督制度中極易被忽視。也因此,當測繪工程出現了質量問題,而這些問題卻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核實或糾正,一般情況下僅依賴于最終階段的發現并返工。返工意味著不僅增加了勞動力和物質資源的成本,而且延誤了建筑工期,這也將對其他規劃在過去幾天中產生了重大影響[2]。
4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發展思路
根據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所處發展瓶頸,本文提出了下列減輕影響的措施,以加強測繪工程中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的綜合應用水平。
4.1 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做好系統控制工作
測繪人員參與了中國經濟建設的各個部門工作,這些部門有著獨特的特點和差異。而目前的管理機制包括質量監督機制和獎勵機制、全面的質量控制機制等,可以說,測繪技術為質量管理和測繪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而,有必要加強對測繪部門管理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力求做好系統控制工作。除以上機制外,可通過年度調查,并利用考績和檢查結果作為年度檢查的重要基礎,及時了解質量管理機制的作用動態。建立合理的質量控制和系統控制,改進測量和繪圖質量檢查系統,擴大意外檢查采樣標準,包括密度范圍等,得出結果。
為了切實改進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工作,還需進一步規范和改進生產工廠的技術,使其與測繪單位的合作方案具有科學、公平、獨立的特點,確保土地測繪項目工作方案的一致性。為了確保測繪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需要在工程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及驗收階段等控制測繪工程的全建設過程,迅速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相關方應理解測繪工程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為了確保工程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逐步使地形測繪工程的業務控制標準化,并根據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持續改良測繪系統。除了不斷落實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政策外,還需要基于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和測繪設備,不斷總結獲得的經驗,逐漸形成一個基于現實的全面和獨立的測繪工程管理控制體系[3]。
4.2 設計從業人員培養方案,提升從業人員職業綜合素養
目前,測繪工程工作人員的總體素質參差不齊,因而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總體素質。針對專業和技術人員的數量少的問題,需擬定改善這種狀況的具體方法。考慮到我國國情,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提高目前測繪從業人員,尤其是專業人員的工作要求,改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多聘用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較高的綜合高素質人才,且有關部門也必須增加就業政策扶持。一線勘探和制圖人員必須持有由專門機構簽發的專業證書,保證其具有工作資格。
另一方面,加強對測繪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目前已經參與工作的測量人員和制圖人員許多屬于非正式用工,因而企業及單位對其的要求不高。而管理者應轉變傳統管理觀念,針對此類員工,應肯定其工作經驗,并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加強測量組與制圖組之間的合作,搭建溝通平臺,以加強各小組之間的溝通、團結與合作。
4.3 貫徹落實監管政策及法規,加大監管力度
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化,學術界、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國家測繪工程質量。目前政府已然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包括關于測繪工程質量的法律,同時還頒布了管理監督和質量檢查,包括測繪產品等的一系列規章和政策。此外,現有管理政策也包括了對研究和測繪質量的手段、監督和管理方法等的參考標準。
然而目前有關勘探和測繪的法律、規章和政策尚未最后確定,需要進一步提高其可行性,以便對質量管理和測繪技術系統的控制起到正確引導作用。
5 結束語
根據上述分析,下一階段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確保對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以及系統控制,這對中國發展戰略的建設有著較大影響。然而,目前中國地形測繪的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制度方面、人員方面及監管和執行等方面問題。因而有關部門需要不斷改進其法律,進行良好的執行準備工作。加強測繪工程的制度建設,改善人力資源管理效率,以實現測繪工程的科學性及長足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廖立軍.測繪工程中無人機的運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9(15):174-175.
[2]曲建光,張玉娟,梅曉丹,等.新工科測繪類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以地方高校測繪類本科生為評價對象[J].測繪工程,2019,28(06):64-68+74.
[3]景慧,王光東,田禹東,等.測繪技術在延安治溝造地重大工程中的應用[J].地理空間信息,2019(09):103-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