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食品安全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是國家重點大事,確保食品安全過程中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都需發揮相應的作用,但目前仍然有相應的不足之處,待以解決。本文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淺析我國食品安全現狀,提供相應可靠的現狀分析結果。
關鍵詞:制度成本;食品安全;博弈
一、制度成本內涵
制度成本。任何一項制度的開展都必然會放棄實施另一種制度,即所謂的機會成本;并且在后續的維持中各種成本的消耗也無從避免。一項好的制度從成本與績效兩個角度對比衡量時,從而優勝劣汰抉擇出最佳的制度。從本文所研究的問題出發主要將其考慮先確定制度設計、最終達成制度變遷。同時,整個制度周期中的一切耗費,是各個主體利益博弈而產生的成本。
二、基于市場主體的制度成本分析
一項制度的建立與執行,必然涉及到三方的利益,即制度制定者(政府)、制度執行者(生產者)、制度承擔者(消費者);在各方的利益博弈下,最終建立有利于各方權益的制度體系。而制度的建立與后續執行也必然涉及到三種成本:制度成本、制度執行成本、制度監督成本。
消費者由于沒有或少許參與制度制定與執行,所以涉及到的成本主要為制度監督成本。一項制度的建立必然會導致各方利益的變化,而消費者處于制度的下沿地位,沒有權利參與制定,所以為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必須對制度的執行者行為進行監督,而任何一項工作定會付出相應的成本。對于消費者而言,若沒有發生問題則不會去監督某項產品,但是當危害發生時,所付出的潛在成本是巨大的。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消費者要想產品的真實性進行鑒別,就要獲得足夠的信息來對企業出售的產品進行判斷。
生產商在執行各項規則時,總是保持著自身利益最大化即“合乎理性的人”的思維,在監管不完善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諸如三鹿奶粉等事件,給社會帶來巨大傷害。執行者在執行過程中所涉及有關的制度執行成本必要的資源投入外,必須保證制度不走樣,如果制定出來的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那么肯定會增加額外的執行成本。新的制度必然會使企業做出相應的改變,此時,所涉及的相關設備的更新、監管、人員配置帶來的成本問題都會體現出來。
政府在社會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不僅是最初的建立、后續的維護與監督也是必不可少,這其中的成本主要為制度成本與制度監督成本。制度成本是指制度在其制定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耗費。制度形成過程中需要花費一定的信息成本,包括收集信息的成本和加工信息的成本;另外一項新的制度必然會使社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對于制定者會去推動這種改變,所造成支出費用以及各種勞力成本等,構成了制度成本。
三、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調查
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還不夠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比較多,但是各個部門的管理體制不一樣,部門之間的協調性比較差,導致不能有效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是實行切塊管理,導致監管鏈條斷裂,出現問題難以及時處理和解決,多部門之間存在著職責不清的情況。監管主體將大量時間用于食品安全檢查和懲處工作中,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水平處于較低階段,無法滿足食品安全監管需求。《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食品安全監管權責范圍,屬于行政監管權,但是與食品安全技術監管權存在混淆。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是技術因素,通過對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不需要行政機關負責,可以由社會技術組織負責,為后續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政府與食品加工企業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政府與食品加工企業之間產生了博弈。在和諧發展呼聲不高的前提下,對食品企業不重視食品安全的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大,政府主管部門也往往不重視其失責造成的聲譽損失,從而導致一種納什均衡(不監管、不重視),只有在其造成的社會成本大于政府監管的成本才能促進政府主管部門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去約束食品企業的行為。如此案例,一個食品生產商,在不違規正常生產情況下進行市場經營可能盈利20萬元,但是如果采取違法手段進行食品加工則可能產生50萬元的利潤,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被調查出來, 若被查出則會罰款60萬 但是如果在監管的過程中,監管者被生產商賄賂10萬元,從而導致一種“窮途困境”現象即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
結合市場競爭的不完全性,會導致市場形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檸檬市場”。消費者由于信息的不足,只會支付市場的平均價格,從而導致優質的食品逐步退出市場,充斥市場的產品只剩下非正牌產品。消費者便會認為市場上所有商品都是劣質的,從而繼續對價格高但質量好的食品進行擠出,形成食品市場上的“格雷欣法則”。“合乎理性的人”卻帶來負的外部效應,這是需要政府去協調,無形之中加大了支出。
結束語:
綜上分析,我國現行食品市場安全雖與過去相比有較為明顯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政府監管體制的不完善 ,上行下效,監管“倒三角”導致的成本問題;生產者謀取利益最大化,消費者投訴機制的不完善,加大了政府與其之間的“交易成本”。及此,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市場無形的手”作用,調動資源,改善機制,提高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怡.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09):12.
[2]劉順字,林雙娣,郭淑貞,等.新《食品安全法》視角下基層食用農產品監管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 (17) : 228-230.
[3]涂永前,王曉天.關于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治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04) : 18-26.
[4]李銅山,雷海章.中國食用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外部性問題及其應對舉措[J].調研世界,2008(05):12-14.
作者簡介:向飛(2000-),男,漢族,安徽省宣城市人,本科,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