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波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國家課程實施不僅是一個執行的過程,更是在學校層面的一個創造和豐富的過程。近年來,嘉澤中心小學充分挖掘現有優勢,觀照學生的學習需求,努力彰顯課程特色。基于學校特質,期待能夠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改革創新,讓學生接受獨特的文化浸潤,在“水清木華皆課堂”自然本真的教育環境中成為快樂、健康、幸福成長的嘉小少年。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打造一支勤于鉆研、善于合作、敢于創新、精于反思、勇于奉獻、業務精良、一專多能,并且有較強課程建設能力的教師隊伍。
(1)校內資源。學校有著較為豐富的教師資源,每一位教師的特長就是寶貴的校本課程資源,為課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學校硬件設施齊全,校園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也極為豐富,校園里的“狀元亭”“三吳橋”“文化長廊”等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每一個學生。學校以“澤潤”為校訓,堅持“為學生幸福成長服務”的辦學理念,秉承“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2)校外資源。學校坐落于西太湖之濱有“花木之鄉”之稱的嘉澤鎮,這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一個具有豐富資源的“大課堂”。
學校對各年級學生代表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中的需求。(1)學習內容方面,學生尤其喜歡學校開展的學科學習之外的其他活動,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重在實踐的課程具有濃厚興趣。(2)學習背景方面,大多數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感覺有點壓力,到高年級時感到“壓力很大”。因此,校本課程要適當“減負”,增加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內容。(3)學習方式方面,大多數學生喜歡體驗式學習。因此,校本課程要盡可能采用游戲體驗、角色扮演、社會調查等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活動。
校本課程是學校特色形成的最堅實的基礎。因為校本課程能讓學?!罢酒饋怼保寣W生“活起來”,讓教師“動起來”,還能把社會“連起來”?;诖耍瑢W校重新規劃和統整校本課程,形成嘉小特有的“澤潤”文化特色?!皾蓾櫋弊鳛橐环N思想,它根植于嘉澤這片土地,世世代代的嘉澤人正是在西太湖水的滋養下默默耕耘創造輝煌的,它帶有鮮明的嘉小烙印。學校提出創建清新和諧的“澤潤”文化,實施“澤潤”教育,旨在秉承自然法則,追求教育無痕境界,讓教育回到最自然、最本真、最生態的境界之中,于無痕處育人,不斷激發師生自我成長的需要。為此,學校以“澤潤”理念統領校本課程規劃,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主要采用課程補充、課程整合、課程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研究。
實施國家課程時,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可以在國家課程框架下,遵循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原則,適當補充相關課程內容。這種適當的補充旨在通過實施適應學生需求的課程,讓學生的學習需求獲得真正的滿足,讓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以棒壘課程開發為例,學校2012 年引進軟壘體育項目,并成立一支訓練有素、成績不凡的校軟式壘球隊。之后,開發軟式壘球課程,充實學校體育教材內容,并配備相應的課程資源、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學校棒壘球隊2017 年獲得全國青少年棒壘球冠軍,2018 年又獲得常州市第15 屆青少年運動會棒壘球比賽冠軍。
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的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常用方法有開發關聯課程、跨學科課程兩種。我校的課程整合方式主要采用開發關聯課程的方法,現以嘗試自主開發花園課程為例進行說明。
人類的發展史從一定角度來說就是一部花木文化的發展史,因此,學校以“花木文化”為主線結合校本教材《嘉澤物語》,建起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構建“花木文化與學科課程”統整的花園課程體系,注重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科內容和不同的方法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用花木文化中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引導學生在花木文化情境中學會應用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親身經歷以花木文化為研究主題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具體的花木文化情境中讓學生張揚個性,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
課程拓展是以拓延課程內涵、拓寬課程外延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根據辦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在很多課程中進行了課程拓展活動。(1)自主開發“三基”社團課程?!叭鄙鐖F活動是指基礎知識的趣味活動、基礎常識的趣味活動、基本技能的趣味訓練活動。1)基礎知識的趣味活動:以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以游戲競賽的方式融合知識,加以鞏固與提高,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2)基礎常識的趣味活動:以生活常識、自然常識為主,在有限的校園里給孩子提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找到自己興趣的機會。3)基本技能的趣味訓練活動:學校完善相應的設施設備,聘請專職教師,并挖掘校內教師潛能,開設各類技能訓練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有所長。(2)積極探索社會實踐課程。1)“社區小公民”實踐課程。學校在周末、節假日組織學生走進社區進行調查、走訪、慰問、參與社區管理等活動。學生在與社會的高度融合中,能知曉公共事務的管理、懂得社區管理的意義,更明白作為一名社會小公民應該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努力做一位文明小使者。2)“我是小導游”實踐課程。學校組織“我是小導游”實踐活動,讓學生去觀察,然后以小導游的身份向最近幾年逐漸增多的嘉澤新市民介紹家鄉的獨特魅力。3)“護鳥小衛士”實踐課程。學校組織學生來到校外實踐活動基地之一——閔浩煥先生的“候鳥王國”參觀,了解鳥兒的習性,探究鳥兒的繁殖和遷徙。
以辦學理念“為學生的幸福成長服務”為基點,確立了學生發展與學生管理過程中的“生命關懷”的價值取向。以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生命個體為目標,在教育管理與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和關愛。
在教師發展與教師管理過程中,致力于挖掘、提升和展現教師在教育實踐與思考中的生命價值。促使教師認識到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做一個教書匠,每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還要不斷地向自身的人格、智慧、能力發出挑戰,在生命歷程中不斷創造突破、發現、成功的歡樂,用勤勉和才智換來欣喜和幸福。
每個學生都是一粒優質的種子,有高大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木,還有各色的花草等。每種植物的生長對土壤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求每粒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但求每粒種子都能茁壯成長,長成最好的自己。基于這些思考而不斷開發相關的課堂內容,努力為學生提供適時適量的營養。有了教師的辛勤耕耘,教育園地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近年來,學校各科成績穩中有升。其中體育成績在區域內名列前茅,學校多次在武進區中小學生田徑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并代表武進區參加常州市比賽獲得冠軍。科技教育屢獲大獎,2017 年在全國數棋比賽中獲一等獎。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也是學校的特色項目,“江蘇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有學生獲得個人一等獎,也有教師獲得優秀輔導員稱號。教師專業化成長速度不斷加快,在各級各類基本功大賽中獲得多個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