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文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將非法放貸討債的犯罪活動明確列為掃黑除惡專項打擊的對象,暴力討債引發的社會問題不容輕視。
1.暴力的內涵。暴力,從用語通常含義上講,“暴”是兇狠、殘酷、顯露的意思;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暴力一詞多次出現在刑法條文中,是一個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學理上也有不同的解釋,有學者認為暴力是指侵犯他人人身、財產等權利的強暴行為;有學者認為暴力是指行為人在侵害他人的人身、財產等權利的同時,所采取的摧殘、強制他人身體或精神的毆打、捆綁、傷害等兇惡、殘酷的一種手段。因暴力討債具體情形不同,可能涉及不同的刑事罪名,暴力行為只是一種為了實現債權的一種的手段行為,在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和惡勢力犯罪中表現形式有所不同。
2.暴力的程度。筆者認為,根據個罪犯罪構成的不同,暴力程度對他人身體傷害達到入罪的標準或者對他人精神上產生強制即可。
3.暴力的表現形式。(1)“軟暴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關于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稱《若干意見》)第二條規定了“軟暴力”違法犯罪手段通常的表現形式,如跟蹤貼靠、揚言傳播疾病、揭發隱私、惡意舉報、誣告陷害、破壞、霸占財物等等,只要是“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的違法犯罪手段”,不以必須產生實際的嚴重后果來評價。近幾年,討債公司或討債團伙討債越來越“軟”。《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依法懲處黑惡勢力利用“軟暴力”實施的犯罪。《指導意見》第17條規定:“黑惡勢力為謀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響,有組織地采用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等手段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破杯經濟秩序、社會秩序,構成犯罪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相關規定處理。”即分別以尋釁滋事罪、強迫交易罪、敲詐勒索罪、非法拘禁等相應罪名處理。該《指導意見》還指出暴力、威脅色彩雖不明顯,但實際是以組織的勢力、影響和犯罪能力為依托,以暴力威脅的現實可能性為基礎,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或者影響正常生產、工作、生活的手段,屬于行為特征中的“其他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所謂的“談判”“協商”“調解”以及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等手段。根據《若干意見》的規定,黑惡勢力在討債活動中,利用“軟暴力”,符合相關犯罪構成要件的可能構成尋釁滋事、非法拘禁、敲詐勒索等罪,但犯罪主體不限于黑惡勢力,一般主體也可實施“軟暴力”的違法手段,構成相關犯罪。“軟暴力”可以作為普通討債活動中的行為手段而構成刑事犯罪,如一般的不具有黑惡勢力的基本特征,只是個人上門追討,采取騷擾、語言恐嚇、跟蹤等“軟暴力”的方式,也可構成犯罪,對以跟蹤、騷擾、威逼等手段、涂污損壞門墻、堵塞門鎖等,情節較輕且不涉及雇傭專業討債人員等第三方討債不構成刑事犯罪的,可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罰。(2)“硬暴力”。硬暴力和軟暴力的區分標準,在于所造成傷害的性質主要是物理傷害還是精神傷害。①與“軟暴力”相對的就是前些年慣常采取的方式,外在表現形式為非法拘禁他人、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毆打、捆綁、傷害等對他人直接采取物理打擊的行為,他人既指債務人本人,也包含與債務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如近親屬、好友等。討債可否對物實施暴力?筆者認為,在討債活動中,物可以作為債權人實施暴力的對象。例如,在討債活動中,打砸債務人的手機、破壞門窗、打砸汽車、強行收車等,以此威脅、恐嚇債務人,具有影響力,其目的是迫使債務人盡快還債。
債在《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被定義為:“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二款也規定了債權人的權利。②此處的債是因各種法律事實產生的法律關系,是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但實踐中,暴力討債中的“債”不僅限于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還包括非法的債權債務關系。
所謂暴力討債,就是指在合法或者非法的債權債務關系中,債權人以索取債務為目的,在討債過程中對債務人及其利害關系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手段相威脅的行為。非法活動形成的債權債務不受法律保護,如賭債、嫖債、販賣毒品形成的債、“莫須有”的債等。
第一,法治觀念淡薄。債權人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為了防止債務人逃避債務而采取控制人身自由、電話騷擾等方式無不妥,且沒有直接暴力打擊即可,但事實上也會觸犯刑法。
第二,民間借貸興起。民間借貸是緩解銀行借貸壓力、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融資手段。合法的民間借貸當然受法律保護,但不排除遇到“老賴”。另外民間資本投資渠道有限,各類投資、融資、理財公司、小額貸公司、“擔保公司”、“地下錢莊”、民間“打會”紛紛涌現,輕信民間非正常機構、個人的煽動和宣傳,非金融機構辦理的金融業務和參與高息存款,導致“高利貸”盛行,受到眾多民間投資客的青睞。如果遇到資金鏈斷裂,就集體崩塌了,很多人將血本無歸,被逼無奈走上暴力討債之路。
第三,違法犯罪活動引發。賭博是我國法律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而為賭借錢,甚至欠下高利貸,因賭債不受法律保護,債權人只能采取暴力手段追債。另外有些犯罪嫌疑人采取詐騙、傳銷活動,騙取被害人錢財形成債務,之后作為債權人暴力討債。
第四,訴訟難以成功追討債務。“乞貸的是孫子,欠錢的是大爺”,經濟往來中,礙于面子,缺少甚至沒有明確的書面約定,一旦一方喪失誠信,另一方債權手續不全,通過合法途徑無法證明自己的主張,難以維護自身權益;法律權威不夠,訴訟周期長,執行難。
第五,違法成本低,打擊力度不夠。非法討債游走在法律的邊緣的灰色地帶里,有的行為難以界定為犯罪。再者對暴力討債的違法或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不夠,個別執法機關不作為,甚至充當保護傘,催生出“專業討債人”,“地下出警隊”及打著公司旗號的黑惡團伙。
“陳某剛以公司名義追討債款…該團伙在2016年至2017年11月間,為討要債務采取威脅、毆打、侮辱、非法控制、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暴力手段先后向多名受害人暴力討回債款80余萬元…”③暴力討債離不開討債團伙、討債公司。
討債公司的經營范圍在法律上是禁止的,目前注冊的“討債公司”追債是利用法律上的債權轉讓,是合法的。在有“借條”或其他合法證明的情況下委托他人以合法的方式幫自己討債,并不違反法律規定。如個人委托討債公司在合同中注明“需以合法的手段討債,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討債,觸犯刑事犯罪與委托人無關”并白紙黑字簽訂委托協議。但討債公司在追債過程中采取暴力、拘禁等手段逼迫債務人還款,債權人是否構成相應的犯罪?合同中作出可能觸犯刑事犯罪這樣的約定,說明債權人可能意識到討債公司對債務人會采取暴力討債。合同中的約定只對合同雙方有約束力,對合同之外涉及的第三人沒有約束力。如果債權人明知討債公司暴力討債,應該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如果債權人對討債公司暴力討債的行為確實不知情,不承擔刑事責任,但可能需要承擔連帶的民事責任。
2016年末,李某以自己的奧迪車向E市某獵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借款及專業討債活動)抵押借款30萬元,并辦理抵押登記并約定抵押期。借款到期后,未如期還款,獵豹公司員工張某、王某兩人在某小區前攔截該車,采取堵車的方式逼迫駕駛者李某下車,強行將李某拖下車并拳打腳踢,后將車開走。經鑒定,李某損傷程度為輕微傷,奧迪車價值30萬元。隨后,獵豹公司向法院起訴主張債權,該奧迪車被依法執行償還債務。
該案中張某、王某兩人的行為如何認定?一種觀點認為是張王二人構成搶劫罪。本案中借款約定的還款期限及抵押期屆滿,債權的實現應采取正常的催繳或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李某系抵押物的管理人或者占有人,這種管理或者占有受到刑法的保護。張王二人仍采取暴力手段當場搶走奧迪車,具有將他人財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另一種觀點認為張王二人構成尋釁滋事罪。兩人的行為符合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強拿硬要。客觀上張王二人借索債生事,非法插手民間糾紛,強取他人財物;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僅受雇于討債公司,為了實現債權強行收車,不顧后果具有逞強耍橫的動機。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張王二人受雇于討債公司,本意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債權,無非法占有的目的,以索債為由強拿硬要他人車輛,并毆打他人,具有較大隨意性。
某地有一個30名中老年婦女(大多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組成的“大媽討債團”,平均年齡約50歲左右。她們以幫人討債為業(每人一天100元或200元),非法參與各種債務糾紛、工程糾紛等各類糾紛,采取拿著擴音喇叭喊話、罵人、恐嚇、吐口水、拉扯衣服等手段,直至對方息事寧人。最終“大媽討債團”14名主要成員被當地人民法院一審以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和尋釁滋事罪,判處2年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大媽討債團”、“艾滋病團”受雇債權人或討債公司,未采取物理打擊式的暴力手段,而采取騷擾、語言侮辱、罵架等方式逼迫債務人還款,是否涉黑?筆者認為,大媽團討債不構成“涉黑”犯罪。這些大媽是跳廣場舞結識的,彼此相熟,關系松散,沒有固定層級,只是有人牽頭聯系業務,不一定符合“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特征;對于經濟特征,司法解釋規定,“一定的經濟實力是黑社會性質組織坐大成勢、稱霸一方的基礎”,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獲取高額利潤,大媽們賺的糊口錢明顯不符合經濟特征;大媽們多數身患疾病,屬于弱勢群體,在討債過程中發生罵架、拉扯等行為,該手段不足以威脅他人,令他人感到恐懼,不符合行為特征;大媽們認為幫助他人討債是正當的,不是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在危害程度上未必達到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程度。從此層面上夸大犯罪行為,上升到欺壓、殘害群眾顯然不妥,不具備非法控制性。大媽們被定為黑社會顯失公平。
民間債權糾紛頻發,正常訴訟渠道難以實現債權導致討債難,也使一些投機者發現商機,各式各樣的討債團伙和討債方法產生。遏制暴力討債亂象:一要加大法律宣傳,提高公民法律意識,通過合理合法途徑借債,借款需謹慎,多使用抵押和擔保,討債需合法化;二、堅決打擊非法“高利貸”、暴力討債、非法集資等行為,防止黑惡勢力介入到私力救濟當中;三、切實解決“執行難”,加大對“老賴”行為的違法成本,讓民眾對法律渠道討債重拾信心。
[注 釋]
①林毓敏.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中的暴力手段及軟性升級[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8(6).
②《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③毆打、侮辱…手段極其惡劣!這起涉惡勢力犯罪集團案公開開庭審理[Z].原文參見微信公眾號鄂檢在線,201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