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林 張馨尹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1]。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思想引領[2]。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現狀,提出了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黨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將青年思想意識形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中再次強調“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要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要把堅定‘四個自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要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立場堅定批駁謬誤,要壓實壓緊各級黨委(黨組)責任。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調研時講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青年意識形態的理論根基,通過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能夠全面改進高校黨的建設,使思想意識教育成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自媒體應用更深入更廣泛——出現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同時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各種文化思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互相激蕩、交融、碰撞,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帶來了沖擊,對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提出了建設的新要求,高職院校的意識形態工作需要加強鞏固。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所做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8.6%;在學校、公共場所上網的比例22.1%和21.6%;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6小時;10-39歲群體占整體網民的67.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6.8%;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達25.4%[3]。由此可見,多元傳播主體、多樣傳播形式、分眾傳播信息的網絡空間已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家園,也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的沃土,更是高職院校進行黨員教育、提高黨建實效的有力載體。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職業類教育——培養職業技術型、技能型人才,滿足企業和社會需求,以職業素質為核心,注重職業能力訓練以及適應職業變化的先進能力、職業角色整合能力等;普通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是科研類教育——培養學術科研型、理論應用型人才,滿足國家科研和社會需求,以學科發展需要為核心,注重科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核心技術能力、組織管理等綜合能力培養。唐凡斯(2010)談到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學習重視不夠,自律性差,理論水平相對較差等;沈翔(2018)談到高職院校大學生急功近利行為突出、自我約束行為差、善于自我表現、受挫能力較低。高職院校大學生是專科層次的教育,入學分數普遍較低,文化課水平相對不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缺乏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強,所以在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時候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與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學生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一概而論。在開展高職大學生黨建工作時,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本科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經驗。
許青云(2018)指出2016年,河南省委圍繞黨的領導核心發揮、黨的建設、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選人用人狀況等對全省39所公辦本科高校進行了重點政治巡視。從省委巡視情況看,高校黨建工作主流是健康的,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如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選人用人不嚴格不規范、違紀違規問題較多等等。
廉思(2017)于2017年1月至6月,帶領研究團隊,通過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以及定向推送電子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等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7所高校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0193份。此外,還采取深度訪談、焦點組座談等社會學研究方法,深度訪談123人,召開座談會44場,對“95后”大學生的入黨狀況形成了如下一些認識和判斷:入黨競爭加劇與入黨動力降低“矛盾式共現”;入黨門檻提升與黨員光環消散“共生性并發”;高中宣導缺失與大學黨團工作“斷崖式割裂”;思想政治教育固化與價值追求分化“內生性沖突”;就業渠道多元與功利主義抬頭“融合式發酵”;形象認同深化與現實表現弱化“張力性演進”。
鄧喆等(2018)指出從2012年的290.5萬名到2016年的187.0萬名,學生黨員總數減少100多萬;從2012年占比3.4%到2016年占比不足2.1%,學生黨員占比下降;從2012年到2016年發展學生黨員數量減幅35.6%。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入黨申請人1927.5萬名,其中入黨積極分子916.1萬名,共發展黨員198.2萬名(其中學生69.9萬名)。對比鄧喆等的數據,2017年學生黨員人數為178.8萬名,學生黨員總數還在減少;2017年占比不足2%,學生黨員占比持續下降。同時鄧喆等還以清華大學為例對高校大學生黨員數量與質量進行了研究,指出在當前形勢下,高校大學生黨建應該圍繞現有黨員樹立的發展趨勢,以更加嚴格的考核標準、思想要求,著力提升高校大學生黨員的發展質量。同時,要以不同的系別為單位,積極發展新黨員,吸納更多品學兼優、思想健康、積極進取的學生參與到黨員隊伍中來,為高校黨員隊伍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綜上,普通本科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時,貫徹全面從嚴治黨,嚴把入黨條件,注重發展黨員質量,大學生入黨積極性有所降低,大學生中黨員數量有所減少;高校宣講黨的基本理論、基本方針、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權威性、知識性、先導性和引領性,但個別大學生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念以及實際行為與之還是有一定差距。
以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發展黨員是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開展的。一是實際發展黨員人數由學院組織部參照學院教務處提供的學生人數上報遂寧市委組織部,由遂寧市委組織部下達計劃指導數,各教學系部黨總支以學院下達控制數嚴格程序發展學生黨員。按照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官網的公示情況,全院2016年學生黨員發展對象為111人,全院2017年學生黨員發展對象為131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各系黨員發展計劃指導數》全院2018年學生黨員發展指標數為160人。二是發展黨員過程中,各教學系部黨總支在開展工作時切實貫徹中央控制總量的要求,嚴格程序,確保質量,對每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審查和篩選。
1.高職院校生源以及教育教學安排等實際情況導致的困難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總體欠缺,對黨的認識不全面,導致入黨動機不端正;學生黨員發展名額較少,打消了部分同學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積極性,部分培養成熟的先進分子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削弱了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難以在學生中擴大學生黨員先進性影響。
2.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以及黨務工作者實際情況
近年來隨著高職大學生人數增多、國內外復雜的環境變化、應急突發事件不斷攀升,日常工作量加大加重,工作任務高標準、嚴要求。同時,各教學系部負責黨建工作的黨支部書記大多由高校科任教師兼任。這樣的黨務工作組織模式雖然能夠實現教育價值的最大化,但是反過來也使這一部分教師面臨著教學任務繁重、科研教學探索積極性不足等問題,這樣的發展現象使基層黨組織工作面臨一定的困境。
3.自媒體時代網絡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
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隨著自媒體融入到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各種信息充斥在高職大學生生活。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幾何倍數增加和傳播,充滿了不可控性和不確定性,積極正面的信息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夠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消極負面虛假的信息對一些辨別能力不強、意志不堅定的高職大學生就有可能有不利影響。
1.重視對高職院校黨建教育工作的開展力度
為了不斷深化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加強思想政治引導,需要黨建工作者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傾注心血來加大工作力度,把黨建工作真真實實地落實到實際當中去,把黨建中一些利于拓展學生眼界的熱點、重點知識融入到學生專業課程中來。在對學生進行整體課程設計和規劃時,要將其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和其他綜合能力統一起來,確保高職院校大學的人才培養綜合體系更加全面,以此逐步解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面對的實際困難。
2.加強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以及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
黨務工作專員缺乏,其他黨務工作者人員數量不足,且專業知識、理論知識、綜合能力均需要加強。應當考慮制定專門的用人計劃,有計劃地吸收工作人員。同時迫切需要重視黨建工作者的政治素質、網絡運用和創新創意能力的培養,提升黨建工作者的整體實力與綜合素養,創新黨建隊伍建設。
3.正確運用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手段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自媒體,可以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成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用新理論指導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黨員教育機制,用新方法豐富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內容;加快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用新技術支撐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環境。
總之,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更好地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需要黨建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主動學習貫徹維護黨章,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等,加強網絡技術應用,提高收集、匯總、整理、處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信息的效率,將自媒體應用
深入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去,正確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培養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