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園
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電子商務也以其驚人的速度增長。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我們享受著其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它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①我國的電子商務法的立法工作開展比較滯后,我國的大部分電子商務立法都分布在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中,直到2018年電子商務法的出臺。
電商平臺是我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媒介,可能平時對電商平臺不直接接觸所以不太清楚其所發揮的作用。其實電商平臺是連接我們消費者與電子商務經營者的關鍵一環。如果我們在互聯網購物的過程中出現了商品質量問題甚至侵權行為。在我們聯系不到經營者,或者經營者信息不夠明確時,為了維護我們消費者的權益,《電子商務法》規定了,當平臺內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可能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時候,電商平臺明知或應知此情況,但沒有采取必要措施時,其應當與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當電商平臺沒有盡到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審核義務,或者沒有盡到對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時,電商平臺需要對消費者的損失承擔相應責任。這就能更好的規制電商平臺的不作為,從而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
《電商法》的出臺對電商經營者的義務進行了明確?!峨娚谭ā返谑畻l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并免除了小市場主體登記的義務。此條規定對電商經營者進行了規制,進而也規范了電商環境?!峨娚谭ā芬幎穗娮由虅战洜I者應當履行納稅并如實申報納稅的義務;而且還強調了電商平臺經營者應依法向稅務部門報送平臺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和與納稅有關信息的義務,這些法律規范的實施,明確了電商經營者的義務,也有效防止了電商經營者偷稅漏稅的行為。
在我們日常的互聯網消費時,時常出現經營者所給予的好評返現,好評給予優惠券,要求消費者刪除差評等等行為,甚至很多經營者花錢請人刷單。這些不正當的行為使消費者難辨真假,對良好電商環境的創建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此條規定有利于防止經營者不當的行為,為消費者創造一個良好的電商環境。
在《電商法》出臺之前,在網上銷售的賣家是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也就是說沒有工商登記的義務從而不需要納稅,從而也導致了網上平臺的雜亂不規范。也是對實體商鋪的一種不公平的做法?!峨娚谭ā烦雠_之后對電子商務的經營者進行了規范,明確了電子商務經營者進行工商登記的義務。但是隨著現代社會微信的普遍使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微信這一平臺比如發朋友圈以及群聊的方式進行銷售。通常情況下,受到損害的消費者為維護自己的權益,會直接找賣家或者第三方平臺進行溝通。但是由于微信賣家因其不受微信平臺的監管,消費者權益也不能進行好的保護。然而新出臺的《電商法》對于這種社交軟件進行銷售的主體是否應該進行工商登記并沒有明確規定。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也將線下知識產權侵權的現象引到了線上?!峨娚谭ā芬惨幎讼鄳闹R產權保護的問題,比如《電子商務法》規定了知識產權權利人認為其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的,有權直接通知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還規定因通知錯誤造成平臺內經營者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惡意發出錯誤通知,造成平臺內經營者損失的,加倍承擔賠償責任。雖然《電商法》這一規定有利于權利人進行維權,但對平臺內經營者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據線上平臺反應,在所接到的投訴中,惡意投訴占了相當大的比例。②其對網絡平臺以及經營者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如何規制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是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也流行了起來。跨境電子商務是指為屬于不同國家、地區的交易主體,互聯網作為平臺進行商品或服務的交易、支付及結算,并最終通過國際物流配送交易商品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許多個人從事境外代購,通過從境外購買大量商品然后在境內進行售賣,從而躲避稅收和匯率而謀取利益。然而《電商法》僅對跨境電商企業進行了規制,并沒有對跨境個人的明確規定,對于個人跨境電商的海關申報、稅收和相關的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缺乏規定。③
針對微信這一社交平臺進行從事電子商業活動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將其納入《電商法》規制的主體范圍內。因為很多微信賣家雖然只是一個社交賬號,但也通過各種宣傳的方式有了巨大的閱讀量,從而宣傳商品、銷售商品。有的微信賬號甚至比網店的銷量更高??傮w來講,微商對于商品經濟發展是利大于弊的。根據《電商法》的立法目的,電子商務中的經營者應履行納稅的義務,應該進行工商登記。但是對于微信經營者不能一味的打擊,可以從政策上去鼓勵其進行登記,從而完善主體的登記制度。④
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網上經營者履行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義務前提得明確是經營者存在侵權這一行為。但是確認網上經營者存在侵權的行為僅靠權利人的一面之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問題在于如何確定網上經營者存在侵權行為。但是在電子商務的過程中,經營者與消費者都是線上下單、線上支付,是網上遠程進行操控的,沒有完整的證據,對于侵權行為的舉證來說比較困難。而且還有職業舉報人的存在,其進行購買然后再對商品進行掉包,進而敲詐賣家。所以筆者認為對于網上經營者履行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義務必須進行限定,合理的規定網上經營者的義務,不能夠一經舉報,網上經營者就需履行此義務。⑤在保護權利人知識產權的同時也不能侵犯網上經營者的權益。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個人跨境電商作為近年來崛起的銷售者,由于稅收制度不規范以其快速發展的勢頭取得較大收益。但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消費者權益得不到維護等。為了規范跨境電商環境,我國《電商法》對其納稅問題進行了規定。但是很多個人跨境電商為了逃避法律對于稅收的監管,在和消費者交易時采取同音字或者特定的代購術語進行買賣,從而逃避了法律的監管。⑥甚至有些個人跨境電商讓消費者進行銀行卡轉賬等各種方式進行躲避相應的監管。但是法律對于個人跨境電商如何確保其納稅以及其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沒有明確。因此筆者認為《電商法》應出臺相應配套法規與細則,完善《電商法》的內容,增強其可操作性。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是未來貿易發展的大趨勢。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其出現的相應的問題也亟需解決?!峨娚谭ā返某雠_標志著我國的電子商務將進入一個有法可依的良性發展軌道,填補了我國電商領域法律法規的空白,也開創了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先河。《電商法》對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子商務合同的訂立與履行、電子商務爭議解決、電子商務促進、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但其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但筆者相信在經過大量的司法實踐之后,會有更多的配套法規和細則來完善其所存在的問題。
[ 注 釋 ]
①周欣.淺析《電子商務法》施行后的若干法律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9:88+92.
②杜穎.網絡交易平臺上的知識產權惡意投訴及其應對[J].知識產權,2017:39-45.
③楊春梅,胡麗明.我國跨境電商監管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7:47-50.
④楊立新.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電子商務交易法律關系主體及類型[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6-126.
⑤劉曉春.《電子商務法》知識產權通知刪除制度的反思與完善[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9:126-138.
⑥胡煒,馬曉.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治理的困境與解決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9: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