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對小學音樂教師的課程實施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而課程的有效實施關鍵在教師,課程實施的主陣地在課堂,由此,提高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成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無可回避的任務和追求。但通過課堂調研發現,區域內小學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整個社會對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思想認識在不斷提高,廣大家長對小學教育的要求也在相應產生變化,逐步關注孩子的全面素質發展。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的精神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以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滿足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新課程的有效實施關鍵在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成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無可回避的任務和追求。然而,通過調查發現區域內的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目標知識化、教學內容保守化、學生評價單一化等。為此,筆者將結合實踐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教學目標變“知識輸入”為“素養輸出”
在開展教學前,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做到全面、具體、準確又切合實際,是至關重要的。它的存在,不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輸出,還在于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需要“隱顯”兼顧、“遠近”結合,使目標更加具有科學性、發展性、育人價值。
(一)明晰音樂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程實施最終要達到的標準,是教師對教學活動效果的預期。音樂課程目標對課堂教學的實施起著統領作用,明晰音樂課程目標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二)細化年級教學目標
在研究中發現,多數老師的教學目標存在大而空,年段目標不明等現象,不著邊際,對所有的教學內容泛泛而教,對不同的內容同樣的教法……這些現象凸顯了當前音樂教學的一個共性問題。目標意識模糊,定位不夠精準,目標泛化、虛化、窄化。針對此現象,以《新課標》為指導,圍繞“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大內容細化了各年級教學目標,轉變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現象。以一年級教學目標為例:
(三)優化教學目標
在細化年級目標的基礎上,要求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和水平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如蘇少版六年級下冊《白蘭鴿》一課,原教學目標是“學生能認識并掌握切分音的節奏”現改為“學生在律動、聆聽以及多聲部合唱中體會切分音在音樂中的運用”,通過多元體驗,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
二、教學內容變“孤立”為“整合”
教材是最主要的課程資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存在著適應性的缺陷,更無法兼顧地域、學生的差異。由此,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需求入手,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做到立足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又超越教材。
(一)著眼整體,進行以關鍵能力為“內核”的內容整合
教師在備課時,從已有的單元內容中提煉出核心知識,圍繞某一個關鍵能力,將教材的內容進行梳理,重組學習內容。
關鍵能力 訓練要點 教材內容
合作能力 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做出恰當的反應,掌握輪唱方法、簡單二聲部合唱及三聲部合唱 一下《青蛙合唱隊》
(二)圍繞“主題”,進行新舊知的整合
縱觀教材,有不少內容是有聯系的:或是同一個作曲家創編的,或是不同作曲家對某一地域的歌頌,或是同一季節、同一場景的不同國家的不同創作……我們抓住這些聯系,圍繞同一主題重組教材,進行整合教學,對分散的、獨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架起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
(三)抓住切入點,進行課內外的整合
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絕不只是單憑手中的一本音樂書或一堂音樂課,而是以大量的音樂材料的積累和反復多次的音樂實踐活動為前提的。可以抓住內容的切入點,把課外的內容帶入課堂。歌唱民歌時,去聽一聽這個地方的其他民歌,看一看那里的風土人情;歌唱戲曲時,去搜集有關這劇種的音像、文字資料;欣賞中外名曲時,去找一找這些樂曲的創作背景資料等。在課堂上,教師重組學習內容,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唱、奏、演、動等)把課外內容融入課堂中來,進行課內外學習內容的整合,從而解開教材的束縛,將音樂學習延伸到課外,融入學生的生活。
三、學生評價變“單一”為“多元”
一錘定音的評價已經過時,現代化評價體系的特征之一在于用多樣化記錄反映學生的持續成長。為此,建立了相應的評價制度,從課堂學習表現、社團活動參與、校園藝術節參與和社會實踐等維度,用實操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從單一性評價擴展到綜合性指標來評價學生的音樂學習態度、合作能力、欣賞能力、創造能力等綜合音樂素養。
總之,小學音樂教師應以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為指導,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結合自身特長和學科專業特點,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能力的途徑,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掌握教學方法,發揮自身優勢,汲取豐富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在教學中逐步完善起來,為提升自身的專業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榮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與能力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
[2]龍亞君.音樂新課程教學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6).
[3]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新課程與小學音樂教學[M].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