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蓉
【摘要】在古典舞表演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也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平時在課堂中基本功訓練就是為了解放肢體,用自己的肢體以及情感去塑造美,來體現舞蹈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只有良好的基本功才能良好地運用手、腰、眼、腿、動作去表現美、傳播美,只有良好的基本功才可以在舞臺上更好地塑造藝術形象。以思念的情感以及主人公為對象探討分析基本功在其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來加強基本功能力,提高作品的觀賞效果、藝術效果。
【關鍵詞】舞蹈;基本功;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J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舞蹈基本功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基本功是舞蹈訓練與表演的核心基礎,也是舞蹈藝術價值的決定性影響因素之一。在初學舞蹈時,必須重點做好基本功的學習與訓練,才能為今后的舞臺表演奠定扎實的基礎。舞蹈如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雖然早期的基本功訓練并不能體現出顯著效果,即使基本功不扎實也不會對早期學習表演造成嚴重影響,但是隨著表演難度的提升,基本功不扎實的后遺癥就將日益顯著,功夫不到位,舞蹈的學習與表演將越來越難。因此,基本功的學習和訓練,是舞蹈表演的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之一,能夠為學習者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更好地把握高水平作品,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
舞蹈基本功以力量、柔韌性為基本要素,同時也是對表演者身體控制力、穩定性、協調性與靈活性的全面訓練。其中,力量的含義具體是指表演者肌肉的速度力量,通過肌肉收縮完成相應動作的能力;柔韌性則指人體關節的活動幅度,是避免動作僵硬呆板、實現體態優雅美觀的關鍵要素;控制力則是在舞蹈動作中表演者對肌肉張力的控制能力從而實現舞姿的平衡;穩定性則具體指在表演過程中通過對自身肌肉的調整和控制保持自身平衡與穩定的具體能力;協調性則是舞蹈動作過程中表演者調動全身肌肉、通過肌肉之間的協調配合實現特定動作效果的能力;靈活性則是表演者根據表演需要快速調整各個身體部位位置與方向的具體能力。
在舞蹈表演中,雖然觀眾更加驚嘆于高難度的表演動作,但是從專業眼光來看,基本功才是展現表演者舞蹈藝術功底的重點所在。舞蹈基本功的學習和訓練,能夠奠定扎實的舞臺表演基礎,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各類舞蹈動作技巧的同時,要求學習訓練過程中不能僵硬地模仿老師的動作,避免出現“死學”與“學死”的問題,而是要科學認知基本功訓練的目的和意義,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創造力,將枯燥的基本功訓練轉變為一種科學合理、全面豐富的訓練方案,從而通過持續訓練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并培養學生準確展現舞蹈藝術內涵乃至創編舞蹈作品的能力??梢哉f,對于一個舞者而言,基本功的訓練是其表演藝術功底及發展能力的重要基礎,只有充分練好基本功,才能滿足舞蹈表演的能力要求,為舞蹈藝術的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二、獨舞《鄉愁》作品介紹
女子獨舞《鄉愁》以濃縮的節奏變化與細膩的情緒描寫為主要特色,通過舞蹈動作的編排充分體現了主人公身在異鄉遇到的工作中的順境與逆境、思念家鄉的人。舞蹈整體結構清晰自然,層次分明,準確把握不同環境下主人公情緒的變化,并通過極富張力的表演形式將這種變化的情緒進行濃縮與宣泄,以緊張與寬松相濟的藝術效果調動觀眾的情緒,因此充分喚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在舞蹈動作的編排上,對主人公在工作時的神情與體態,通過藝術加工用各種不同的舞蹈節奏來演繹,以蓄勢、閃凝、斷續、舒揚的舞蹈節奏來體現其中的競爭,并將思念的感情進行展現。在舞蹈節目中,作者用別具一格的連續快速風火輪動作穿插于舒緩的動作之后,營造出一種蓄勢后爆發的強烈舞臺效果,以快速猛烈的舞蹈動作為觀眾創造一種激揚澎湃的視覺藝術效果。
三、獨舞《鄉愁》對舞蹈基本功的要求和運用
舞蹈基本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含義是指不同風格特點、不同類型舞蹈節目所擁有的特殊動作內容;其廣義含義則是舞蹈表演者基礎的形態動作,具體包括基本站姿、坐姿,關節軟組織的開發程度,肌肉能力和動作張力以及樂感與節奏感的培養和體能訓練等一系列內容。舞蹈基本功訓練內容十分豐富,形式也非常多樣,但所有訓練的根本目標可集中總結為力量與柔韌的訓練?;竟τ柧毜某R姺绞接袎和取⑾卵⒋筇咄取杭?、壓胯等不同類型,是對舞者舞蹈表演能力的基本訓練。通過科學的基本功訓練,能夠全面鍛煉表演者的身體素質與動作協調能力,為舞蹈表演的順利完成奠定扎實的能力基礎。
(一)《鄉愁》中風火輪技巧
在女子獨舞《鄉愁》中,最為典型的動作就是風火輪這一傳統古典舞身韻模式。在我國古典舞身韻動作訓練中,風火輪的動作以“立圓”為核心,具體以腰部運動為軸,帶動全身運動從而完成特定的舞蹈動作,非常考驗表演者腰部基本功,對重心的保持和身體協調性的要求較高。風火輪又稱之為“八字圓”,基本動作是雙臂同時進行兩個反向的圓線運動,從而在身前與身后同時形成兩個圓,營造動態的變化效果。
(二)舞蹈節奏對基本功技巧的影響
快速變化的節奏是《鄉愁》最為顯著的舞蹈動作特征之一,以此體現工作中那種奮斗與壓力的效果,因此舞蹈整體動作處理以快慢相接為主,節奏變化比較顯著。在舞蹈表演中,通過快節奏的風火輪實現由舒緩向激烈的轉變,從而充分激發觀眾的情緒。在這個環節,表演者先后通過四位轉、跨腿轉以及變身跳等一個完整的動作系列,以干凈敏捷的動作節奏表達主人公的激動與憤怒的情緒,營造一種快速風火輪效果,以此體現工作中的壓力很大,從而體現人物情緒的快速變化,表現出極具張力的舞臺效果;此外,舞蹈也通過一種慢風火輪進行連接,在舒緩的節奏中推動劇情的發展。表演者先后經過次翻身接慢風火輪的動作,由快變慢完成情緒由激蕩向平和的轉換,從而體現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三)基本功對的舞臺效果的影響
《鄉愁》的舞蹈動作以速度快、幅度大為典型特點,以此營造立體式的視覺效果。通過表演者的動作,自其身前與身后構建不同的圓,通過動作的松弛有度體現出顯著的層次感,并通過動作幅度的變化展現一種流暢自如的舞臺效果。風火輪動作的快慢轉變,能夠展現一種剛柔并濟的視覺張力,充分發揮其“圓、擰、傾、曲”的古典韻律,進而完美詮釋圍棋對局中的種種變化。
圓形運動是我國古典舞動作的主要特征,這在風火輪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脫胎于我國傳統圓形審美觀念的風火輪更是將圓形的藝術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雙臂動作幅度大、發力猛、變化快,形成風火相繼的視覺效果,動作行云流水、剛柔并濟,對表演者的藝術功底特別是基本功的要求較高,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性與肌肉爆發力才能準確完成風火輪舞蹈動作。只有力量及柔韌性都達到一定水平,才能確保良好的舞臺表演效果。
四、結語
首先獨舞《鄉愁》是筆者自己編創的一個小作品,通過研究舞蹈中基本功在《鄉愁》的運用這個問題時,其中基本功的運用很好地結合在自己編創的舞蹈中。對此問題的論述旨在此領域中發表個人見解,提供新的參考資料,舞蹈中的基本功的正確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古典舞基本功的訓練有很多東西值得繼續練習。
參考文獻
[1]潘麗.強化編創教育完善舞蹈教育模式[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4).
[2]李俏.淺析舞蹈教育的普及與提高[J].戲劇之家,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