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雅樂”是近年來以中國古典音樂演唱家哈輝為代表,在傳統音樂基礎上創作和改編的一種全新的概念化音樂,具有靜雅、古雅、典雅、清雅的特點。本文對“新雅樂”誕生以來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從發展起源、作品風格、藝術影響、傳承路徑等方面,全面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為下一步加強和深化“新雅樂”專題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新雅樂;哈輝;研究綜述;傳統音樂
【中圖分類號】J613.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雅樂是用于宮廷祭祀活動或者朝會禮儀所使用的音樂,自西周初年形成以來一直是中國音樂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08年以來,以獻禮北京奧運的《禮》成功入選奧運歌曲30強為標志,新一代中國古典音樂家哈輝等所創造的新雅樂在國內外獲得了巨大成功,引發不少學者對其產生興趣,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增進文化自信提供理論依據。筆者在全面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重點從發展起源、作品風格、藝術影響、傳承路徑等方面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提煉,努力為下一步深化新雅樂專題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一、關于新雅樂發展起源的研究
作為首次提出新雅樂這一概念的中國古典音樂家哈輝,其成長經歷和藝術理念是所有學者開展研究的首要課題。羅穎于2006年在《新秀獨唱新樂府前輩力挺小哈輝》一文中細致介紹了哈輝作為民族唱法歌手所具備的優良綜合素質。潤東在2007年《年輕的生命在歌唱——訪空政文工團青年演員哈輝》中介紹,哈輝著手推出由知名團隊制作轉型新專輯,嘗試“另一種音樂風格”。崔巍在2008年《哈輝新歌唱<關雎>愿借音樂弘揚國學》中指出,哈輝以新專輯《關雎》發布為契機,正式宣告了“新雅樂”作為一個新的音樂學派的誕生。李紅敏于2014年《楊哈輝——一位洗盡鉛華的行者》一文中提到,2006年哈輝讀罷《成就你的君子風范——禮樂人生》一書,開始思考人生價值和從藝意義,由此萌生做新雅樂的想法并開啟了新雅樂的研究推廣工作。
二、關于新雅樂作品風格的研究
有些是關于新雅樂整體風格的全面分析。比如,張歡在2009年《“新雅樂”為哈輝導航》中指出,新雅樂既延用傳統雅樂的編鐘、塤、古琴等樂器,又立足古典審美在演唱、配器、服飾等方面體現了現代意識,完美實現了古代與現代、古典與流行的和諧。再比如楊芳在2018年《論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新元素”》中指出,新雅樂的曲調是在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基礎上加入現代音樂風格,表演過程中又融入了茶道、彈奏、服裝、舞蹈、吟誦等,全方位、多層面地展現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深遠內涵和無限魅力。
有些是關于新雅樂演唱技巧的具體探討。吳海清2012年《探究哈輝—新雅樂的演唱技法與文化意義》,從“圓”“潤”“糯”三個方面重點探討了哈輝所創新“吟弦腔”的演唱特色,并結合《葬花》《青玉案》《孔子曰》等作品,從抑揚、頓挫、輕重、疾徐等方面分層次探討其吟誦式的演唱特點。
還有是關于新雅樂代表作品的階段羅列。比如文章在2014年《論新雅樂聲樂作品的題材》中總結了2008年以來初步創作的25首新雅樂作品,其中,專輯《關雎》中就含有《山行》《春曉》《關雎》《蝶戀花》《青玉案》《相思》等11首作品,均以精心挑選的唐詩宋詞元曲為歌詞,此外,還有《君不見》《禮》《孔子曰》《茶香》《聲律啟蒙·東》《女德》以及林海作曲的兩首無字歌《無字吟》和《春渡》,對這些作品在創新中很好地傳承了禮樂文化給予高度評價。
三、關于新雅樂藝術影響的研究
有的學者驚嘆于新雅樂收獲了“墻內開花墻外香”的驚喜。葉飛在2010年《新雅樂讓外國人喜歡“聽”國學》中談到,新雅樂的出現不僅使中國傳統的禮樂文化再次興盛,而且意外地為外國人了解中國國學開辟了另一條視聽“捷徑”。梁黎在2018年《世界喚我傳播中華和善大美》中談到,2010年“新雅樂世界巡演”在以色列首演時,前總統西蒙·佩雷斯乘坐專機趕赴現場觀看,寫下詩歌《中國旋律》贊美哈輝和新雅樂,并在總統府親切接見了哈輝。
有的學者高度肯定了新雅樂在弘揚中國古典文化方面作出的貢獻。李軍于2016年《從哈輝“新雅樂”看中國文化復興之路》中闡述,新雅樂以其精神的創新、內容的創新、形式的創新,給國學插上了充滿時代氣息的音樂翅膀,也為中國民族文化復興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地。殷子晴在2016年《析<新雅樂>系列作品的創作與藝術價值》中還指出,新雅樂系列作品開創的古雅風格為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民族聲樂的作品創作在立意方面可以更加深遠。
四、關于新雅樂傳承路徑的研究
在哈輝新雅樂的影響和帶動下,有關雅樂的傳承和發展得到了極大繁榮。王任亞在2017年《中原新雅樂在地方高校文化發展中的傳承路徑研究》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平頂山學院雅樂團根據《詩經》《禮記》等文獻記載,創作了《應氏雍雍》《應樂雅韻》《應汝淳風》等六個篇章,并積極參加各類傳統文化交流。文中還特別強調,新時期發展雅樂必須要始終緊扣其基本要義和核心精神,才能在整體呈現帶有現代元素的同時,保障雅樂的基本功能。
五、結語
新雅樂開啟了民族傳統文化的融合繼承模式,在堅持古典審美、體現現代元素方面創設了“哈輝”樣本,為其他領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堅持和發展新雅樂,不僅是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新時代文化文藝發展的需要,隨著更多的國人開始學習新雅樂、實踐新雅樂,相信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定會進一步增強,中國文化也一定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羅穎.新秀獨唱新樂府前輩力挺小哈輝[J].北方音樂,2006(1).
[2]潤東.年輕的生命在歌唱——訪空政文工團青年演員哈輝[J].當代電視,2007(3).
[3]北晚.哈輝個唱不請嘉賓[J].北方音樂,2007(1).
[4]崔巍.哈輝新歌唱“關雎”愿借音樂弘揚國學[J].北方音樂,2008(5).
[5]張歡.“新雅樂”為哈輝導航[N].音樂周報,2009-03-25.
[6]葉飛.新雅樂讓外國人喜歡“聽”國學[J].中國文化報,2010-08-12(10).
[7]徐斯佳.中國古代雅樂與新雅樂對比探析[J].大舞臺,2012(1).
[8]吳海清.探究哈輝-新雅樂的演唱技法與文化意義[J].音樂創作,2012(9).
[9]李紅敏.楊哈輝——一位洗盡鉛華的行者[J].音樂時空,2014(12).
[10]文章.論新雅樂聲樂作品的題材[J].黃河之聲,2014 (11).
[11]殷子晴.析“新雅樂”系列作品的創作與藝術價值[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2).
[12]李軍.從哈輝“新雅樂”看中國文化復興之路[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13]王任亞.中原新雅樂在地方高校文化發展中的傳承路徑研究[J].音樂創作,2017(4).
[14]楊芳.論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新元素”[J].黃河之聲,2018(3).
[15]梁黎.世界喚我傳播中華和善大美[J].中國民族,2018(1).
作者簡介:肖園園(1985—),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南京藝術學院藝術碩士(民族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