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科學把握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蘊含的根本政治邏輯、理論邏輯、價值邏輯、辯證邏輯、實踐邏輯、外交邏輯及其內在關系,有助于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機遇,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關鍵詞]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內在邏輯
[作者簡介]岳雪俠(1977-),女,漢族,河北遷安人,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研三處副處長,法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 D61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11-0004-02
習近平在今年兩會上強調,要“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①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總結新中國70年偉大歷史變革蘊藏的內在邏輯,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黨的最高理想大有裨益。
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政治邏輯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的政治前提和保障。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保障。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的根本思想基礎,在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三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創新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同時,指導不同時期中國社會變化發展的實際,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偉大實踐,不斷取得新勝利。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開創;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確立;“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構成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不同時期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根本問題的指南針、定盤星,引領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
(二)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變革的辯證邏輯保障。黨的建設與社會變革是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之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社會的變革發展又為黨的自身建設不斷提出新的課題。始終根據社會變化發展實際,加強改善黨的領導,是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客觀要求。建黨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辯證分析共產國際及前蘇聯共產黨帶給中國革命的幫助及影響,科學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加強自身建設,經受住了大革命失敗、長征、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乃至“文化大革命”“蘇東劇變”等一系列來自國內外的挫折與考驗,黨的號召力、影響力、領導力不斷增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偉大變革,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乾坤扭轉,正是黨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變革辯證邏輯的生動詮釋和演繹。
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邏輯
“民者,萬世之本。”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始終著眼于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走群眾路線,是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的核心動力。
(一)不變初心和理想推動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人民幸福安康,國家獨立富強,民族復興昌盛,是中國共產黨實現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題中之義。確保人民幸福安康是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基礎前提。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現狀,中國共產黨在學習借鑒前蘇聯建國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成就。雖經歷了曲折和挫折,但中國共產黨初心未改,因而能在曲折中總結經驗教訓,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最終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黨將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勝利在望,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國家和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邏輯,使黨實現民族復興和最高理想的物質基礎愈加堅實,動力基礎愈益堅韌,光輝前景愈益清晰。
(二)始終走群眾路線確保方針政策的科學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②要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科學有效,必須充分汲取群眾智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過細致扎實的調研,問計、問需、問策于民,科學制定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確保了在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階段,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就了新中國成立前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排山倒海之勢。面對“大躍進”等指導方針上的失誤,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實際情況,開始了糾正“左”傾錯誤,全面調整國民經濟的新實踐。改革開放初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及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鋪開,無一不是黨踐行群眾路線取得的碩果。新時代,面臨黨內的四大風險和考驗,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著眼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充分汲取群眾實踐智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考驗提供了理論遵循和根本政治保障。
三、始終抓住主要矛盾的根本實踐邏輯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抓住主要矛盾就牽住了推動事物發展的牛鼻子。始終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有著科學的把握,是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
(一)科學判定不同階段的主要矛盾。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決定復雜事物發展變化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對影響事物變化發展的主要矛盾有科學的把握。黨的八大正確分析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國內的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來的戰略決策。雖然歷經曲折、探索和反復,但黨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作出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判斷,義無返顧地走上了社會主義改革的道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了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成就。黨的十九大再次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準確指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轉化方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基本方略及奮斗目標,擘畫并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