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元 李亞杰
[摘要]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是國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治優勢,也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對國企發展的基本要求和準則。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水區,各個領域也都在積極的探索一條符合時代發展、符合自身發展的路徑來推動黨建工作的深入,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長效,但通過對黨建工作實際的開展效果來看,這種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政治要求,仍然存在嚴重的“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四化問題,不僅體現在企業黨組織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上,也體現在職工群眾對黨建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等方面,追根究底也是傳統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的弊端以及新體制帶來的沖擊所產生的雙重影響,使得黨建工作在體制上、制度上、工作層面上等呈現出巨大的滯后性,從而導致了“四化”問題的出現和激化。如何消除“四化”問題,促進黨建工作的深入是企業各級黨組織機構急需面對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此文章就詳細的分析了“四化”問題的主要表現以及產生的原因,并對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相關意見,作為工作的參考。
[關鍵詞]國企黨建;“四化”問題;表現;原因;解決對策
[作者簡介]陳敏元(1985-),男,漢族,云南祿豐縣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主任 ,政工師,本科,研究方向:國企黨建及反腐倡廉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6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11-0020-02
一、引言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入,國企也在經營模式、管理理念、經濟結構以及工作內容上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優化,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市場經濟環境中,實現與全球經濟的接軌。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將工作重心從單一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的獲取轉移到了與政治建設、文明建設共存的格局上,強化了黨建工作在企業運營和發展中所占據的核心領導地位和積極的政治教育、引領、保障作用,并在工作理念、工作制度、工作內容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予以了創新和補充,取得的成效是十分顯著的。但從整體上來看,黨建工作并未達到預期的“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性的要求,始終存在著嚴重的“四化”問題。如何解決“四化”問題,黨和國家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中就此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企業要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工作宗旨,始終遵循群眾路線,始終保持政治生態環境的和諧和平衡,將黨的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實現以黨管黨、從嚴治黨,徹底解決黨建工作存在的淡化、弱化、虛化和邊緣化的“四化”問題,實現黨的政治教育、引導和保障作用的充分發揮,推動企業穩定、健康、和諧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四化”問題的存在是伴隨著黨建工作一直存在的、沒有徹底消除的問題,而在新的經濟環境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當前最新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并向國有企業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全面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而要想轉變這種現狀、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就需要企業更加深入的從體制、制度、機制以及工作模式等方面予以創新和完善。
二、當前國企黨建工作“四化”方面的主要表現
(一)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弱化。一方面改變了黨組織的地位和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個別黨組織認為黨建工作與單位的經濟效益沒有直接性的關系。黨組織機構極少有涉及企業中心任務的部分,這就使得他們在參與企業經濟決策和部署時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對企業全局有利的建議和意見,無法實現黨組織機構的交叉任職,進而削弱了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
(二)黨建意識的淡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推進,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呈現多元狀態且良莠不齊,反映在國企的黨建工作中,部分黨建人員也深受其害,在思想上與國家堅持的原則和政策產生了背離,只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從而忽視了身為黨建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阻礙了國企的發展。
(三)黨建執行力度的虛化。企業內部監督環節不到位,導致在具體的工作中分不清主次和側重點,搞不清工作進一步的發展方向,還有部分企業在面對一些事件的時候都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尤其是企業的紀檢監察部門,對一些違紀、違法現象的懲處力度不夠。其次,從企業用人機制上看,很多情況是利用自己的職權和職位的便利隨意的任用自己的親朋好友,或通過委托人的行賄來幫助其辦事,以致于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關系網。雖然黨風廉政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這種風氣,但在執行力度的全面性上還有待加強。
(四)黨建工作范圍的邊緣化。這主要體現在黨建工作始終無法完全的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心任務中,始終存在“經濟”與“政治”相互獨立的“兩張皮”的狀態,而忽視了它對于企業經濟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價值,由此就呈現出了黨建、經濟兩者各自為營、獨立戰斗的局面。
三、國企黨建產生“四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主觀上分析。一方面企業職工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并且逐漸向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這就會導致他們在思想上過于追求時尚性和現代性,對傳統優秀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并不在意,對個人利益的得失甚是在意,價值觀向著利益的方向傾斜,從而導致他們信仰的缺失和淡化。另外,黨員隊伍隨著社會思想和風氣的多元化發展,他們本身的黨性意識卻在逐漸的淡化,對黨建思想的認識不充分、不深入,導致道德滑坡。再者目前的黨建隊伍本身的素質和能力不能滿足工作的現實需求,專業知識不牢固,最新的經濟、法律等范疇的常識不學習,也不積極的深入到職工中學習和交流,從而對企業改革之后的運行機制、工作理念以及對職工多元的訴求變化都無法切實掌握,工作的開展也進入了瓶頸,無法突破。
(二)從客觀上分析。企業本身的態度決定了黨建工作的實效與否。企業領導和管理層對黨建工作不夠重視,一是機制上并沒有將黨組織融入到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即使是在企業的規章制度中做出了要求,也只是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的指導方法來說明黨組織應該發揮怎樣的功能、應該怎樣去介入到企業的經營決策中、又應該怎樣去協調新老“三會”的關系等等。二是工作采取的方式比較落后。企業黨組織在參與企業決策的程序和方法不規范、權限不明確,或者直接將民代會的意見拋于腦后,不予重視和采納,從而影響了黨組織參與決策的效果,另外黨組織的工作內容陳舊、單一,僅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經濟效益以及宣傳國家相關政策等方面,并未重視落實企業內部的思想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以及企業安全文明標準化建設、職工的人文關懷等方面,并且工作方式單一,缺乏創新和互動性。
四、解決國企黨建“四化”難題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思想重視。企業要積極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學習,強調黨員的職責和使命,提高黨員群體的黨性教育,同時舉辦各種學習、教育和培訓活動來集中向黨員傳播最新的黨政方針政策,拓展他們的思維和視野,鼓勵黨組織機構及其成員參與到自我學習中,補充政治、經濟、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以此來豐富和鞏固他們的知識框架,用更加科學的眼光和思維來判斷工作需求和工作走向,提高破解難題的能力,切實將黨組織建設成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黨組織執政機構。
(二)構建和諧黨群關系。首先,積極推行民主管理,全面激發創新活力。黨組織要以“圍繞中心抓黨建,創先爭優促發展”的理念,將黨建工作與企業中心任務融合起來,擺正工作態度,以身作則,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激發工作積極性,并深入到一線職工中,鼓勵他們參與到行業的發展規劃中,并聽取他們的意見、關注他們的實際需求、反饋他們的實際問題,切實解決職工們的困難,從而增加工作的說服力。同時還要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黨建活動,設置專門的活動室、組織先進黨員干部事跡報告會等,讓黨建思想深入到一線的職工群眾中,增加黨組織機構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三)豐富黨建活動。企業要以“工作爭先、服務爭先,業績爭先”作為主要目標,將培養“學習優、作風優、素質優”人事干部隊伍作為工作重點而開展的有效的活動,并立足本身的實際情況,端正工作態度,真抓實干,結合職工實際需求,將企業的中心生產任務與黨建工作內容結合起來。黨組織要積極融入一線,定期舉辦一些活動來滲透黨建內容,選擇一兩個具有企業代表特色的或者能表達出企業安全生產之類的節目,或者鼓勵職工自己設計、表演一些節目,舉辦技能比武大賽這樣貼合職工實際需求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反映出職工的真實工作狀態以及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愿,同時黨組織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參與得到啟示,便于調整工作方向,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活力。。
(四)明確管黨治黨責任。切實做好黨建工作,務必要將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落實到人,各司其職,通過完善的黨建體系,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以便及時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企業領導干部要建立完整的黨政工作體制,完善配套制度,具化考核機制,創新黨建人員的激勵制度,做到賞罰分明,不同職位、不同工種進行不同的獎勵,同時也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互相溝通和監督力度,從而有效的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的各項環節緊密聯系起來,為企業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五、結語
“四化”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黨建工作的深入發展,要想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企業就需要在認真分析“四化”問題出現的原因及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策略,不斷地完善體制、機制、組織建設和工作內容,讓黨建工作切實與企業經營融合起來,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政治環境和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忠平.破解國有企業黨建“四化”難題的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8(01).
[2]許懷成.解決國企黨建“四化”問題須創新思想理念和體制機制——習總書記全國國企黨建講話背景下對加強國企黨的建設的新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