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趙曉漾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順應信息時代的多媒體式閱讀方式應運而生,快節奏的生活環境對讀者追尋原始閱讀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分析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為重點進行闡述,從完善資源結構、改進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注重資金投入、創新相關技術、注重館員素質的提升這幾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建設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數字閱讀環境建設
進入多媒體化時代進程后,閱讀的形式也相應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青睞諸如電子書、網絡文庫一類與時俱進的閱讀渠道,同時最原始的紙質圖書逐漸被人們忘卻。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作為年輕讀者云集的閱讀圣地,自然肩負著引導紙質圖書閱讀風氣的責任。為此,相關人員需給予數字圖書館建設高度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充分發揮出來,為推動圖書館數字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1 移動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優勢
1)有著更高的互動性。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所以不管距離有多遠還是生活范圍差異有多大,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將信息在第一時間傳播出去,讓人們及時獲取,通過新媒體去互動是極其便利的,所有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去了解有用的信息,你可以是演講者的身份也可以是觀眾,使新媒體互動充滿了多樣化。所以在科學領域中,新媒體將成為21世紀科技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2)信息傳遞更加簡便迅速。新媒體的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非常快,幾乎是瞬時傳播,因為新媒體是數字化信息,所以它不像以前的傳統媒體一樣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比如報紙、電視、廣播等等。如今的新媒體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段去接收信息或發送信息,使人們之間實現零距離通信。
3)具有增進圖書館與讀者之間聯系的作用。智能手機采用的就是新媒體的技術,因為新媒體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使得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來獲取信息,這些手機工具采用了新媒體技術,滿足了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這不僅給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更是對閱讀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新媒體信息傳播速度的提高,也積極地提升了閱讀推廣宣傳工作的效率。新媒體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同時也打破了傳統面對面科普宣傳的工作方式,讓人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生活的同時,又創建了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通信平臺,通過在線交流的方式使圖書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
同時,閱讀推廣工作在新媒體出現之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宣傳不到位、讓群眾產生誤解和無法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溝通等等。而新媒體通過建立閱讀推廣平臺通過新媒體數字化技術把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通過網頁形式進行展現,并在線解答讀者提出的問題形成一種能夠與群眾實現零距離交流的渠道。
2 公共圖書館閱讀現狀分析
1)新媒體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科學家常常議論,一種創新的產物,在全新技術支持下的媒體功能,其擁有信息載體的功能,其指的就是新媒體。隨著科技領域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應用在各種產品中,其中在公共圖書館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因為數字新媒體的加入,公共圖書館各類信息的傳遞速度變得非常迅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都做出了極大貢獻,也促使人們的思維、生活習慣、學習方式和閱讀方式都悄然改變。
從傳統的媒體,比如報紙到雜志再到如今公共圖書館數字化閱讀的電子書刊,這一切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們學習和閱讀等方面的阻礙。在最近幾年的時間里,幾乎所有的圖書館都開始應用數字閱讀方式,給人們閱讀方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2)公共圖書館利用新媒體開展數字閱讀推廣現狀調研。據相關調查,目前國內各類型圖書館幾乎都開通了手機移動圖書館,利用短信、WAP、APP等形式展開閱讀咨詢服務,社交媒體則主要以微信平臺、微博、博客等為主。公共圖書館推廣閱讀內容的方式則是通過短信發布消息和借還通知,發布活動消息及文獻推薦則主要通過微博、博客等方式。微信、WAP、手機APP移動圖書館主要有信息發布、圖書館借閱、數字資源檢索和全文閱讀等功能。
3 移動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建設的有效措施
1)優化館藏數字資源體系。新時期數字圖書館建設越發注重體系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但相對來講對非體系化數據管理較匱乏。基于此,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需以人為本,合理調整信息資源,以保證信息資源本身的質量,切實滿足讀者對文化資源的實際需求。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建設不能完全實現數字化,但在實際建設中需重視信息資源整合,進而實現信息資源科學化,推動圖書館持續穩定發展[1]。
2)優化圖書館服務模式。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以集成化、數字化為主要發展方向,通俗地講,具體展現在下述幾點:(1)提供個性化服務。新時期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心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在對讀者進行大數據分析的前提下,以館藏為主體,依據不同讀者的興趣進行分類整合,合理整合各自數字化資源,進而加強圖書館服務水平。(2)提供智能化服務。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建設重點已經從對知識集中處理變為知識的個性化處理與新知識發展。大數據背景下,處理數據的顯著特點為預測,群眾常常稱其為數據智能化,預測數據一般需要應用半結構化或是結構化的信息資源,并在該前提上提出對應的優化方法。例如,分析有關數據能夠掌握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的讀者流失狀況,并制定針對性措施防止此種情況出現,通過類似方式分析用戶數據資源,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讀者喜好,在該前提下為讀者提供智能化服務[2]。
3)加大數字化建設資金投入。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需合理應用社會各方面力量,拓展資金獲取渠道,以此來推動數字圖書館建設。給圖書館提供資金支持可謂是公益活動,其對數字圖書館長遠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除了國家免費開放經費支持以及應用社會公益基金外,能否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把資金運用到數字圖書館的相關建設上,以優化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這也是我們未來需要探索的方向。
4)加大相關技術創新力度。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建設需重視自身技術優化,不但要大力拓展業務范圍,還需重視資源管理與整合,以滿足讀者對多種信息資源的實際需求。信息資源自身包括諸多價值,需對多種信息資源分析,才能將信息資源存在的實際效用探尋出,通過分析信息資源不但可以掌握已存在的信息價值,還可以找出數據內在價值,以便于探究信息內所衍生的知識。
5)持續提高館員綜合素養。建設數字圖書館需高度重視知識版權問題,基于此,在建設數字圖書館時需高度重視館員綜合素養培養,讓館員具備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加強對數字資源管理。同時圖書館內部人員一定要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注重保護文化產權。圖書館內部相關部門需重視優化法律法規,明確數字圖書館在實際發展中所運用的各類規章制度,防止出現知識產權問題,以保證每個讀者的合法權益[3]。
4 結束語
大數據背景下,為了保證圖書館發展滿足現代群眾實際需求,相關人員需意識到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若想保證圖書館健康穩定發展,加強數字化建設勢在必行,其不但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還能為讀者提供更加高效且優質的服務。為此,圖書館需加大數字化建設力度,讓其存在的實效性發揮出最大化,為圖書館事業的長遠發展做鋪墊。
參考文獻
[1]陳寶生.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服務轉型研究[J].人文天下,2019(18):32-35.
[2]夏小青.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圖書館建設與發展路徑探索[J].蘭臺內外,2019(25):50-51.
[3]何蛟.移動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數字閱讀環境建設研究[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9,43(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