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是我國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它對于教學的目的、內容、實施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將核心放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將課堂還給學生上。同時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引發了“大數據”時代革命,對于人類數感意識、數據分析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級的要求。小學數學計算能力作為邁向高級數學的根基,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初步思維意識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引導作用。但是,小學生天性粗心好動,很難在計算中集中精力,因此,本文依托新課改形勢下熱門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在分析目前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現狀的基礎上,分別從游戲模式、展示模式以及投影模式三個角度提出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計算能力
計算問題貫穿整個數學教學的始末,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會遇到不同難易程度的計算內容,而且數學計算教學也占據著數學課本的大面積篇幅。掌握好計算能力有助于小學生從小養成專注高效的數學處理能力,依托計算過程還可以轉變和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這不僅僅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技能,也是一項有效提升小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基本內容。信息技術與數學計算教學的整合,可以改變傳統模式下枯燥的課堂氣氛,通過豐富多變的計算過程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熱愛程度。
1 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現狀
計算問題一直都是困擾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作為學好數學的基礎元素,很多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興趣度不高,傳統單一的課堂練習或者課后題海戰術的鞏固模式,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積極性。同時,很多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基本口訣等知識掌握匱乏,比如加減法或者乘法口訣等基本元素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根基不牢穩,后期遇到復雜的多步運算問題自然就會漏洞百出。經常出現以下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式計算時位數沒有對齊;加減乘除運算時結算過程正確但是結果錯誤;遇到一些化繁為簡計算時無從下手等。
2 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
2.1 游戲模式,提高小學生計算興趣
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對于低齡化的小學生而言,數學這門枯燥的學科很容易讓他們喪失主動探究意識,尤其是面對復雜多變的數字以及枯燥的練習過程,很多小學生常常半途而廢,很難長久地堅持下去。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生動趣味的引導特點,在課堂中引入一些與計算有關的游戲模式,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興趣。
在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數學計算時,前面已經簡單接觸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因此在針對本階段的教學時,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已有的乘法計算能力,迎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信息技術多媒體播放一些對應的游戲內容。很多學生都喜歡沖關的小游戲,數學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一些類似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游戲,比如模仿“找寶盒”的游戲過程,設計一些尋寶排除障礙的計算過程。先從簡單的個位數、兩位數計算開始,然后逐漸遞增到三位數的乘法算式,這樣不僅給小學生一個計算熟悉和遞增的練習過程,還可以引導小學生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摸索出三位數的乘法秘訣。為了能順利打開寶箱,小學生們以小組形式展開攻關合作,大家紛紛出謀劃策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式。最先獲取正確答案的小組可以得到闖關游戲的一個小獎勵,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邀請這些解答出來正確計算結果的學生講一講他們的計算思路。
在游戲中展開計算教學,在游戲中摸索計算技巧,在游戲中總結計算經驗,這些緊張競爭的游戲環節,一下子激發了小學生主動參與計算的興趣,學生們學起來也得心應手。
2.2 展示模式,引導小學生計算參與
信息技術中蘊藏著豐富強大的教學引導優勢,可視化的教學演示過程對于計算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數學教師借助多媒體的播放效果,可以將一些抽象或者復雜的計算題型,通過一步一步明確清晰的結算步驟展示給小學生觀看。引導小學生在邊看邊摸索中緊跟教師的解題思路,逐漸提高小學生的計算參與能力。
電子白板是一種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便捷輔助模式,可圈可點的教學演示效果可以讓小學生更明白老師針對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同時,針對計算中一些重點容易出錯或者難點問題,都可以利用電子白板標注出來。這種可演示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更直觀地觀看數學教師如何規范書寫。比如針對一些簡便計算的題目:125×25×16的計算演示中,數學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的屏幕上逐步寫出簡便運算的步驟:125×25×16=125×25×2×8=125×8×25×2。教師的每一個運算,都同步顯示在大屏幕上供學生們觀摩研究。
通過這種形象直觀的計算演示教學過程,學生們可以瞬間明白面對這類題型的計算時,自己需要從哪一個數字的拆分上入手,拆分后又如何兼顧簡便運算中的法則進行兩兩組合。緊跟著教師的這種步驟演示教學法,小學生可以化繁為簡更清楚地理解此類題型的計算技巧,同時步步緊跟的演示也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效果,更激發和鼓勵了小學生參與到計算中。
2.3 投影模式,督導小學生計算準確
粗心大意是目前小學生數學計算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計算正確率低下也是讓教師頭痛的問題。針對這種常見的計算現狀,數學教師可以開啟公開化互動批評的課堂教學策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投影模式,將學生們的日常課堂作業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
比如,在小數的加法計算中,數學教師先引導學生掌握小數的加法運算規律,提醒學生們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隨機在課堂中布置一些小數計算的題目,等所有同學的計算題目完成后,數學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意義上手動批改作業的形式,挑選班級中幾名同學的作業在班級中進行實物投影展示。讓班級中的所有同學都來當一次“小老師”,從這些同學的計算結果中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同學計算結果明明正確,但是漏寫了小數點的符號;有的同學小數點的符號位置不對;還有的同學小數點的書寫不規范等。
通過這種學生之間的互動評價學習過程,被展示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存在哪些計算上的問題,今后更好地做到書寫規范,計算結果準確。而這些給出修改意見的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也容易總結和發現關于此類計算問題經常會出現哪些差錯,給自己也起到借鑒警示作用,督導他們今后更認真對待小數的計算,減少失誤發生率。
3 結語
不同小學階段的數學計算要求各不相同,對于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和運算能力也不盡相同,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數學教師應該熟悉和把握學生的內心學習需求,在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優勢,創設出一些豐富、趣味、多變的課堂計算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步步為營,從計算準確率、計算思維能力、計算書寫規范等方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穩步提升小學生在數學計算方面的思維見解能力,為小學生后期更復雜多變的計算奠定堅持的基礎,同時培養小學生成為一名思維敏捷、運算高效的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偉麗.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30):46-47.
[2]朱香平.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研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二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3]盧洪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9):105-106.
[4]蔣宏偉.淺議牢牢把握新理念,精心組織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78.
作者簡介
蔣志紅(1984-),女,漢族,本科,教師,天津人,天津市濱海新區古林街油建海濱第四學校,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