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輝 謝耄宜
摘 要:勞動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從而養成熱愛勞動和尊重勞動者的教育,是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將“勞動教育”納入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為高職院校在新時代更好開展勞動教育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目前,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仍存在不足之處,分析高職院校當前勞動教育現狀,并就此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將“勞動教育”納入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是對勞動教育提出的要求,彰顯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新時代國家發展建設培養適合不同崗位需要的應用性人才的重任,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必不可少。
1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1)勞動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檢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奉獻意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綜合素質,以實現學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全面鏈接。
2)勞動教育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在需要。高職教育首要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秀的高技術勞動者。由此可見,勞動教育的地位不可或缺。通過回訪用人企業,筆者發現企業對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實踐出真知,勞動教育能讓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勞動實踐有效結合,在實踐中獲取更高的勞動技能。
3)勞動教育是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勞動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勞動實踐,在思想方面更加務實、勤勉、熱愛生活。勞動體驗與知識轉化能給學生積極的影響,能讓學生更加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思政政治素質。
2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困境
1)教育往往與勞動相分離。受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我國的學校教育長期存在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傾向。雖然在國家層面上,把勞動教育提高到一定高度,進一步明確了“五育”的內容,但在現實中,勞動教育被邊緣化,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識不強。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缺乏勞動教育的意識,勞動觀念的宣傳教育也不夠,能與勞動教育勉強搭上邊的活動,其形成和內容仍處于一成不變的狀態[2],實際上教育往往與勞動是相分離。
2)勞動教育載體缺乏。大學勞動教育的載體主要有課堂、活動。課堂是實施勞動教育的基礎載體,然而現在的大學生培養計劃中基本沒有專門賦予勞動教育部分,使得勞動教育在勞動方面源頭的缺失,致使勞動教育載體缺失。大學活動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陣地,新生入學教育、寢室文明建設等都是勞動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勞動教育在時間節點、重點區域等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致使勞動教育的載體也存在相應的缺失。
3)勞動教育成果難以量化。勞動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對象的普通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基本勞動能力,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良好的勞動品質。然而學生樹立的勞動觀念,養成的良好勞動品質等成果難以量化,很難通過幾項指標體現勞動教育的成果。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對勞動教育專門的設計研究,相應的體系不完善。二是對勞動的定義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衡量的對象還沒有統一的前提下無法用統一的標準去量化。三是主陣地還沒有完全破題。大學各類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主陣地,但是現在的大學并沒有把勞動教育放在突出的教育地位。
3 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的路徑
1)積極宣傳引導,為勞動教育營造良好氛圍。將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作為學校宣傳的主流思想之一,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切實深入人心,這就需要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宣傳,將校報、校刊、宣傳櫥窗、門戶網站等傳統宣傳載體與學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相結合,積極推送以弘揚勞動精神為主題相關信息,同時規范師生自媒體,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
2)做好與家長間的溝通聯系,加強協作。家庭作為學生成長的“搖籃”,家長作為第一任教師,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得到家長認可和支持,在家庭中弘揚勞動精神,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提高學校勞動教育效果。學校與家庭要通過多種途徑保持密切聯系,打造家庭重視勞動的氛圍,如通過學生家長通訊錄電話聯系;在家長微信群、QQ群開展交流;邀請學生家長參加校園開放日、專業技能展示會、邀請家長參加由教育專家主講的關于勞動價值觀的專題報告等。同時,學校與家庭要共同開展勞動教育,加強協作。家長注重言傳身教,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鼓勵參與社會實踐,學會與人交往,體驗社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3)將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養貫穿于高職教育全過程。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要求融入到學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一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元素。無論是專業課還是思政課教學,都要既關注學生從業技能養成,又不能忽視勞動態度、勞動品德培養,從學生自身需要及所屬專業角度出發,結合當前社會形勢、職業特點、就業方向、生活所需等因素出發,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二是探索勞動教育規律,結合專業特點,開設勞動教育課,給予相應課時及學分。授課教師根據培養目標及課時安排,靈活選擇場地、時間組織授課,讓學生參加勞動,全程給予指導,勞動結束后,根據學生表現打出成績。三是邀請各行業領域的專家、杰出代表及校內思政專家、名師作報告,就國家、行業發展需要,結合親身經歷,分享弘揚勞動精神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認可勞動教育。四是積極探索、組織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思維和身體動起來,體驗付出,感受收獲。精心安排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實踐,如組織學生參與清理衛生、主題宣傳、科普知識、維持交通秩序等勞動鍛煉。
4)提升教師整體認知,提高勞動教育效果。勞動教育遍布于高職教育各個環節,這就要求廣大教師不僅要認識到勞動教育重要性,更要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儲備勞動教育知識,不斷探索勞動教育規律,提高勞動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蔣麗君.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理念辨析與實踐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19,306(2):78-81.
[2]黃黎明,王永秋.新時代培養和塑造高職學生勞動精神的思考[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28-32.
[3]丁志健,潘樂.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育人實踐路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1):105-106.
作者簡介
劉麗輝(1986-),女,漢,湖南益陽人,湖南都市職業學院教師,助教,藝術學學士,主要從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書法教學工作。
謝耄宜(1983-),男,湖南婁底人,保險職業學院保險系教師,講師,法學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