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種內動力,能促使學生萌生出強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要想讓學生喜歡表達,就要允許學生的真實表達、個性表達。下面,筆者就微博式寫作教學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微博式寫作;特點;優勢;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13-02
引 言
傳統機械的應試化寫作訓練是抹殺學生個性的重要因素。如果能讓學生從討厭寫作文到喜歡寫作文,那么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妨借鑒微博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因興趣而表達,因個性而表達”,從而收獲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快樂感受。
一、“微博式”寫作的特點
微博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的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在微博平臺上,你既可以作為觀眾,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作為發布者,在微博上公開信息供別人瀏覽。把微博寫作引入作文教學,就是引導學生仿照微博,借助微博的形式,細心尋找生活的瞬間,表達真切的內心情感,并借此積累素材,進行寫作訓練,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作文教學產生了巨大活力。
“微博式”寫作的基本特點:一是關注熱點,話題自由。要想讓學生有話說,就得讓學生說自己感興趣的事。作文的命題權可以交還給學生,每期話題由學生輪流提供或者海選。二是篇幅短小,表達簡潔。能讓學生用最簡潔的文字表達、抒發內心的真實情感,抑或是對社會現實問題的理性思考。三是形式多樣,寫評結合。靈活多樣的寫作形式能讓學生隨心表達;寫評結合的內容呈現,能讓學生參與表達、愿意表達[1]。
二、“微博式”寫作的優勢
1.尋找出口,重建學生的表達欲望
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失去了表達的欲望。作文是一種情感性極強的活動,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實的流露,如果作文訓練無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體驗,不但訓練不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可能會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恐懼心理。這也是在平時的考場作文中我們看到的大多是一些胡編亂造、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的原因。運用“微博式”教學策略,強調用自由表達和自我表現的方式來重建學生的表達欲望。有了寫作興趣,進而啟發學生向深層的思維發展,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學會捕捉并感受生活點滴,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學生有了對觀察材料敏銳、獨特、細膩的感受,就能寫出有個性的文章。
2.彰顯個性,符合學生的寫作需求
著名教育家葉瀾指出:學生不僅僅是“認知體”,其首先是“生命體”。只有富有個性、充滿創造力的生命,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大空間。在作文教學評價中,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作文評價是對“生命體”所創造的另一個“言語生命”的評判,是鮮活生命的培育,而不是簡單的等級劃分。所以作文寫作應該是顯現個性而不是壓制個性。
網絡微博要贏得較高點擊率,必須新穎,所以微博式寫作的重要特征應該尊重原創,強調個性化見解,拒絕人云亦云。而這一特征正是學生寫作追求的目標,尤其可以彰顯學生的個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將微博這種文字呈現方式引進課堂,能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養成思考的習慣,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3.精簡語言,重塑學生的表達習慣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理應成為作文表達的常規,但是應試作文具有一定的字數要求,這就使學生的個性表達往往淹沒在一大堆廢話中。很多學生的作文其實都是在湊字數,既然是“湊”,通常就是車轱轆話說得顛三倒四的。而微博式寫作對字數沒有要求,學生正好在有限的文字中盡可能地負載有效信息,可繁可簡,隨心表達,說欲言之語,抒心中真情。
4.多元評價,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作文分享”理論認為“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作品,作品的讀者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大”。學生在微博展示過程中就可以建立一定的回復評價機制,實現合作交流的愿景。在“微博”中,“網友”作為讀者都會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樣學生心目中有了“讀者”,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寫作。傳統的作文評價大多是教師批改評分,而微博共享的特點讓作文評價也變得多元起來。
學生準備“微博平臺”(可以是本子,或者有條件的學生也可以以“電子微博”的形式)來寫作,然后將自己發表在平臺上的“微博式作文”不定時上交,放在讀書角,供教師和同學傳閱。微博作品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同學、教師作為閱讀者擁有旁批權和評價權。
微博式寫作需要學生間的傳閱和批注,讓教師和同學及時點評,不斷發現博文中的亮點,并加以肯定、賞識,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點評的學生也可以強化自己的評論能力。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還有利于學習借鑒、取長補短,甚至促成一篇新微博的生成。這種作文訓練方式打破了單純的教師評講或師生問答式的沉悶局面,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同時又實現了生生參與的教學愿景,并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與成就感[2]。
對同一社會熱點,學生的觀點必然各有不同;對同一篇微博體的作文,同學的評價肯定也會褒貶不一,學生自然而然地便會興起爭論的熱情,在爭論的氛圍中,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必然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交流和碰撞得越多,得到的正面評價就越多,也就越能鼓勵學生思考和表達,至此可以形成利于寫作的良性循環。
三、“微博式”寫作的程序
“微博式”寫作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個性秀。不限字數,不苛求題材,讓學生在微博本上寫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所有事情或對剛剛發生的新聞事實的意見、看法。因為沒有框架限制,學生很喜歡去寫。然后再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在班級里展示,寫得好的全班投票推薦到校報發表,這樣更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第二階段:隨時練。讓學生慧眼發現素材,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寫個性化的博文。經過上面兩層的鋪墊,第三階段可限定主題寫“微博式”大作文,因為學生在平時讀與寫的基礎上,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素材,所以后續寫作就變得很輕松了。經過這三個階段的訓練,學生會將寫作當作一種樂趣,而非負擔。
因而,學生寫的過程就是寫作成長的過程,微博式寫作教學策略能有效引導學生的寫作成長。把微博式寫作方式引入語文作文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松自由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快樂的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欲望,改變了過去沒有東西可寫的局面,讓“每一個巧婦不再苦于無米下鍋”。通過這種微博式作文教學,終有一天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愛上寫作,并讓我們的作文教學走出現有的困境。
結 ? ?語
當然,“微博式”寫作也會引發一些弊端:一是網絡閱讀的特點,決定微博走紅的原因多在于新奇險怪,微博的博主為博人眼球大多成了“標題黨”。二是微博的篇幅限制決定內容往往隱晦、抽象。而學生寫作不能刻意標新立異,要符合生活和邏輯;學生寫作要言之有物,不能刻意晦澀、艱深。這是在“微博式”寫作具體實踐中需要規避的。
[參考文獻]
汪治華.寫作有效性教學摭談[J].學語文,2013(01):54-55.
莊琪,車雅琴.以微博為例淺談利用網絡共享平臺促進語文寫作教學[J].經營管理者,2015(36):472.
作者簡介:肖丹(1983.4—),女,吉林臨江人,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