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合理使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整與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能夠化解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與鍛煉,提升學生辨音識字的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實效。
關鍵詞:多媒體;聾生;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80-02
引 言
在聾生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結合不同的教學文本和內容,教師可以靈活地對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進行調整與變化,并有針對性地將多媒體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達到提升教學實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學生語文素養的效果,也能讓聾生在語文課堂上得到更多實質性的學習收獲。
一、調整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聾生由于聽力上的局限性,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會面臨一些特定的困難與障礙,整體的學習狀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靈活地使用教學輔助工具,調整、轉變教學的實施方法,幫助學生化解學習中的難題,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對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施效果,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具有推動作用。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與體會文章內容,學習的效率也會有所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準備階段就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做合理預設,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及時找到消除這些障礙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的準備更加充分,這也是轉變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方法[1]。
聾生往往通過實物、圖片、手勢語、指語和書籍等來學習語文,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把單調抽象的知識用生動有趣的動態畫面展現出來,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由此可見,有效引入多媒體來組織與構建語文課堂,不僅能極大地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還能夠化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豐富學生的綜合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春》這篇文章時,教師一開始可以創設情境,播放《春天》的視頻,展現春天鳥語花香、春風拂面和春雨斜織的美好景色,而學生看到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時,會立刻進入文本的學習情境中。這種教學鋪墊,更容易消除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遇到的很多理解障礙,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也因此得到極大的改善。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普遍來說,聾生對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并不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夠濃厚。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自身存在生理缺陷,這讓他們或多或少會產生自卑情緒,因此,參與和融入課堂學習活動的欲望會降低。在了解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后,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教學組織與創設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合理使用多媒體可以將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和題材呈現在學生面前。有了這樣的教學組織與設計后,課堂學習的氛圍會更加融洽,學生學習的欲望也會慢慢提升,這樣才能夠為高質量課堂的打造提供好的基礎[2]。
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有很多實踐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做合理設計。例如,教師可以預先了解學生感興趣或者喜愛的事物,把它們與文本有機結合起來制作課件,或者在課件中添加流行元素,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此外,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也要遵循聾生的一些生理特點,充分利用聾生的視覺補償,把最美、最亮的顏色元素和動態元素有效地融入課件中。例如,在教學《貓》這篇文章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就可以結合文本內容選入一些貼合的拓寬資料和延伸資料,將這些素材利用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被這些課件吸引,會隨之產生對文本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這才是合理使用多媒體組織與構建課堂所產生的積極效果。
三、提升學生辨音識字的能力
在針對聾生開設的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培養與鍛煉學生的辨音識字能力非常重要,這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提升學生學科能力與素養的有效方法?;诿@生的生理特點和生理局限,教師在開發鍛煉學生這方面能力時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法。同樣,教師可以靈活地將多媒體工具引入課堂,通過圖形和畫面,加強學生辨音識字能力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訓練效果也非常形象、直觀,是一種很值得嘗試的課堂教學形式[3]。
對聾生來說,單獨學習漢字和單詞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聾生很難掌握單詞和詞組的發音,記住這些單詞和句子,他們需要付出比健全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到學生的這些生理特質和生理局限后,教師需要加強培養與鍛煉學生的辨音識字能力,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解讀文本時,對于文本中的代表性事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呈現,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對聾生來說,記憶圖像比記憶單一的文本簡單,而記憶連續的運動圖像又比記憶單一的圖像簡單。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這些特點將多媒體充分引入課堂,尤其在詞匯和語句的識記與背誦上,多利用畫面的構建來幫助學生開發形象思維,形成記憶,這會起到更好的教學實施效果。
四、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實效
對于部分閱讀范本,引入多媒體來組織、構建課堂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實踐思路,起到的效果也非常明顯。聾生雖說聽上有障礙,但是這并不阻礙他們視覺能力的發展,也不妨礙他們具備很好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為了加深學生的文本體驗,教師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這樣學生對文本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學習的感受和體驗也會更加多元、立體。
聾生無法聽到各種聲音,往往也不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對所學文章的理解、感知。為了化解這一障礙,讓學生的學習感受更加多元與立體,教師可以合理地使用各種工具輔助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天上的街市》這篇文章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感受文章中描摹的美麗景象,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立刻進入文字情境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主旨。這種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下,學生不僅對文章有了更深的體驗,學習興趣和熱情會得到更充分的激發,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結 語
總之,聾生因為生理缺陷導致他們學習語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隨著年級升高,語文知識越來越復雜多樣,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聾生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堅持生本理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幫助聾生準確掌握課文內容,揣摩文本情感,使學生能夠在聽說讀寫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參考文獻]
高存波,孟軍.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聾校語文教學[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5(01):48-49.
徐麗紅. 聾校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 考試周刊,2013(10):30.
杜彩俠.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聾校語文課堂教學[J]. 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2(04):63-65.
作者簡介:朱曉蘭(1970.10—),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