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可見的未來,或將集中誕生人類歷史上最多的超級技術,對人類社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作為人類社會核心經濟組織,企業在戰略和管理上也面臨著重構。數字化時代中國企業組織管理的引領者——陳春花教授所作的《協同》,正是此背景下對企業管理革命的系統、深入思考。
本書提出了四個基本觀點:企業必須是個整體;效率來源于協同而非分工;共生是未來組織進化的基本邏輯;價值網絡成員彼此互為主體。這些構成了超級技術時代管理變革的基本理論框架。內破“部門墻”,外拓“企業邊界”,以系統效率贏得未來。作者正向我們闡釋:百年管理已從分工走向協同,協同是當今提升組織效率、獲得高績效的根本方法,也是共生共贏的必然選擇。
企業目前面臨著許多難題: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痛徹于反應遲緩的層級結構,無法快速響應;客戶需要的是極致的體驗,但免不了經過厚重的部門墻,無法有效整合;客戶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快速組織內外資源,協同共贏,是所有企業正在探索、研究的“課題”……
管理的核心目的之一是提升效率。百年管理通過分工、分權、分利,帶來了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的提升。然而,在萬物互聯的數字化時代,外部環境已成為影響組織績效的關鍵因素,企業戰略由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取得績效的關鍵正由“分”轉向“合”。企業必須自建或者加入一個“共生系統”,找到不可或缺的位置。而通過協同管理內破“部門墻”、外拓“企業邊界”,使得內外系統整體效率最大化,才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贏得未來。
對于今天的組織來說,系統整合效率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在組織內、組織與組織間找到效率的來源。傳統企業與新興互聯網企業之間較大的區別在于增長方式不同。增長方式的改變帶來了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效率。要想獲得系統效率,就必須進行高效的價值創造,在萬物互聯的環境下與外部協同,而非僅僅關注內部的責、權、利。而使系統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協同。
協同管理的關鍵構成要素包括:(1)重構企業邊界;(2)建立基于契約的信任;(3)找到組織內外協同的解決方案。在生成協同管理的過程中,更需要找到協同的價值取向,并且培養卓有成效的協同管理行為。本書適合所有在數字化轉型中探尋管理新方法的人。
希望借助于本書,可以解釋和描述今天優秀企業的組織管理實踐,幫助理解這些實踐中可借鑒的部分,綜合現有的研究成果,幫助企業管理者理解當前組織效率的改變,并應用在自己的企業實踐中。同時,本書可以幫助拓展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讓更多的學者關注到共生時代背景下,系統整合效率的價值貢獻,并延伸出更多、更有意義的研究。

書中沒有枯燥乏味的數字堆砌,也沒有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只用有趣的段子和易懂的漫畫來解答這些生活常識問題,為你理清背后那些讓人迷惑的經濟學原理:人口與經濟的相互作用、借貸關系、貨幣的起源、消費者心理……

丹尼爾·卡尼曼是現今在世的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因對由判斷和決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戰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研究打開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對理性與幸福的研究以及行為經濟學的新局面。本書正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深度剖析了企業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企業文化,詳述了如何運用五行文化,將管理分為五個層次。層層推進,條分縷析;章末配有思維導圖,總結要點,梳理思路;對所有創業者和企業管理者都有極大的借鑒作用。

為了弄清為什么會貧窮,貧窮又會導致哪些特定問題,從而不斷讓窮人陷入無法逃離“貧窮陷阱”的怪圈,本書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愿意去做。這樣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要從日常瑣事中解脫出來,進行更多的策略性思考、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際關系網絡、提升影響力,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深度工作,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知識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時代的自控力、專注力、精力管理和時間管理指南,是在新經濟形勢下取得成就必備的核心技能。在這個以快為先的網絡時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