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愛德華·利文斯頓·特魯多
手術兩百年(中國)
說到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國產紀錄片,恐怕大多人都會推舉《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然而我建議大家看看這部新國產紀錄片《手術兩百年》。這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據說,劇組歷時3年,前往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匈牙利、土耳其、印度等國家,拍攝到重要的醫學博物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采訪50多位國際頂級專家。外科手術可算是不折不扣的西方“舶來品”,發展至今,手術治療的手段已日臻成熟,在治療疾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站在人類的角度觀察思考外科手術這個命題,而非中西醫之爭的局限性思維,這本身也有了一種大國氣度。
人類的外科手術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蠻荒時期。你一定想像不到,中世紀時,身份低微的理發師因為使用剃刀經常見血,順理成章擔負起手術工作,是真正意義上的“斜杠Tony老師”。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科手術都處于“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的三無時期。直到1536年,一位醫療理發師的兒子帕雷成為軍醫后,發明了更好的止血方式:用特制的鉗子將動脈抽出,再用線將其結扎,從此改變了用烙鐵止血的歷史。每一次重大變革,作為擁有天才想法的先驅,總要遭受保守派的巨大壓力,比如19世紀中期前的歐洲,產婦近一半死于產褥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醫生賽麥爾維斯提倡手術前要用漂白粉反復清洗雙手,卻遭到了傳統醫生的反對。他無數次給專家和權威們寫信倡導他的建議,但始終沒有回音,直至自己被折磨到精神崩潰,死在了瘋人院。醫學的發展也是一條生命鋪成的道路:在第一批研究X光的醫生們每天暴露在高輻射環境下。有人細胞組織壞死、有人患癌,最后,他們幾乎全部犧牲。這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史,竟也是高潮迭起,驚心動魄、蕩氣回腸。可以說,這二百年間,因為科學的飛速發展,也帶動了醫學包括外科手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歷史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了解一下的話,真的就OUT了。
人世間(中國)
正如觀眾說的那樣:少了煽情和雞湯,多了記錄和真實,在參差不齊的綜藝節目、娛樂八卦泛濫的時代,紀錄片仍然有它存在的意義。比如聚焦醫患關系的紀錄片《人間世》,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非常驚人的9.7分。在當下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局勢下,《人間世》觸動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也許,選擇呈現醫患矛盾的現實,對任何醫院來說,都需要勇氣。瑞金醫院黨委書記楊偉國說,片子播出后,很多人說瑞金醫院有魄力,但這是建立在忐忑的基礎上?!拔覀儧Q定探討一些根本性問題,希望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呈現醫學、生命中一些的矛盾與無奈?!彼f。這個付出已有一些正面回報。瑞金醫院急診部主任說:紀錄片播出后,如今在急診再遇到難的病人,做解釋容易了。而另一個與醫生這個職業擦肩而過的觀眾則說:“即便有人認為這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醫患關系調解片,還是感動于制片方的誠意。想當年高考完了我自己是打死也不學醫的,后來做了實驗狗,覺得幸好沒做醫生,天天和病人真刀實槍的干,天天面對失敗和死亡多壓抑。過了這么些年,突然理解了為什么還有人愿意做醫生,縱然那么多失敗,救人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是發多少篇paper也無法比擬的?,F在回頭看,如果10年前可以重新選一次,我會填醫學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