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玉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方向上的一個大的引領,它體現了效率與創新時代共存的特性。基于“互聯網+”的這種時代特性,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板塊,在其閱讀內容、閱讀服務推廣上也隨之進行著服務形式上的與時俱進。
關鍵詞:“互聯網+” 公共圖書館 服務策略
處于“互聯網+”的新時代中,強烈地體會到創新時代給民眾的工作與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一種質的飛躍。在此時代的變革中,克服了人與人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公共圖書館是突出一個城市公共文化事業的縮影。如何利用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圖書館閱讀,更好地為民眾提供創新與高效上的服務,是新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在此時代背景下做出服務上的改變,突出其人性化的特性,才能有效地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
“互聯網+”其時代背景就是利用信息平臺,把傳統行業的各種信息一一融合起來,包括政策與技術等方面上的連接,創造出一種新的領域。“互聯網+”的行動計劃被提出后,引起全國越來越多傳統行業的關注,并參與到“互聯網+”時代的接軌中,造就了用戶創新、大眾創新等無處不在的創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實現了互聯網的創新與傳統各行業的完美對接與融合,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改革發展提供了更具有生命力的互聯網平臺。
二、公共閱讀在“互聯網+”時代中的特征
(一)閱讀的多樣性特征
在新時代背景下,讀者對閱讀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媒介,會追隨時代的進步而拓寬閱讀范圍。隨著移動終端的應用與普及,以微信、微博等為主的閱讀方式被廣泛使用。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需要借助新媒體來開拓服務渠道及提升服務質量,在保留紙質閱讀的基礎上,采用以電子閱讀為主導的閱讀方式,將其枯燥的文字演變為圖像或視頻等多種形式,使閱讀內容更生動形象,讓民眾在感知力上有了更強的興趣,同時帶動了閱讀資源的傳播性與共享性。
(二)閱讀的自由性特征
隨著閱讀途徑的多樣化,在“互聯考網+”時代下,讀者隨時隨地可以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體現了讀者在閱讀選擇上的自由性。雖然其特征給閱讀形成了片段式的記憶,但給讀者帶來了豐富多樣的內容,使閱讀內容更加廣泛。基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其自由性的特性增加了讀者的便利感,閱讀時間自由、內容自由,更好地利用了空閑時間,使工作、閱讀兩不誤。
(三)閱讀的互動性特征
公共圖書館傳統閱讀方式比較單一枯燥化,讀者不能自行選擇喜愛的閱讀形式,對于閱讀知識量的接受情況,只能根據讀者自身的特性來做自我檢驗,讀者缺乏與寫作者或閱讀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在“互聯網+”新時代背景下,通過微博、微信等媒體輔助下實現了閱讀的互動;在公共閱讀服務上可以進行關注并同讀者、寫作者、閱讀愛好者等人士交流互動,打破了以往傳統式的閱讀環境,體現出閱讀的互動性特征。
三、“互聯網+”時代下公共閱讀服務形式的體現
(一)新媒體閱讀平臺
公共圖書館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在閱讀范圍上具有局限性,在“互聯網+”時代下,閱讀服務只有與時俱進,將閱讀與多媒體進行有效融合。公共圖書館將傳統閱讀模式進行信息化處理,可以為讀者提供簡單便捷的服務查詢和閱讀等。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可以通過開設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推送閱讀服務活動,讀者可以根據不同閱讀層次和喜好隨時上網查閱。公共圖書館為提高讀者閱讀興趣,可以開通官方微博,讓讀者參與到微博平臺互動中去,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活躍性。在“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要加快資源整合步伐,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互動性,以視頻圖片等多元化形式體現出來,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使讀者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閱讀限制,實現了公共圖書館的互動服務性,使讀者在閱讀上更快捷,更具成效。
(二)個性化閱讀服務
根據當今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提供個性化閱讀,重視讀者的閱讀體驗。實施個性化閱讀推廣服務,要在讀者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水平上進行調研,通過大數據資源與云計算對讀者從年齡、工作、學歷等因素上進行有效分析,從閱讀量與瀏覽過程中,分層次了解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并做個性化的推送閱讀服務。如:某南方城市公共圖書館大數據統計,圖書館男性的閱讀量僅占總閱讀量的12.5%,根據此數據可以針對性地開展男性閱讀活動,選擇男性較為關注的話題,如時事政治,體育論壇之類的;圖書館女性閱讀量較高于男性閱讀量,在此基礎上,為了促進更多女性加入閱讀中來,同時也可以選擇女性較為關注的內容如子女教育,居家養老,時尚前沿等感興趣的話題開展女性閱讀活動;青少年作為新時代下的重點培養對象,正處于大量提高閱讀知識的階段,更應加強“互聯網+”時代下公共閱讀的個性化。
(三)閱讀體驗推廣
讀者閱讀體驗是否良好直接影響著未來的閱讀興趣。關注讀者閱讀體驗,除了滿足個性化閱讀需求,同時還要滿足共性需求,在其“互聯網+”時代下公共閱讀推廣服務上做優化。首先,從公共圖書館服務空間設計入手,開設閱讀服務區,增設交流、休閑等有特色的閱讀服務空間,讓讀者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服務區域來體驗特色性閱讀服務。其次,可以舉辦不同特色的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經典誦讀會、新品好書會、企業論壇會等,讓更多的讀者能夠閱讀分享,體驗閱讀分享,從而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再以兒童閱讀為例,此年齡段幼童認知能力弱,自主閱讀能力弱,單純培養其閱讀能力是不符合實際的。公共圖書館要從此年齡段感興趣的內容上做數據調查與閱讀服務活動。如:幸福家庭日閱讀服務推廣,內容多以親子互動項目為主,設計家庭游戲、兒童科普活動,童心夢想秀等小讀者與家長喜歡的閱讀活動,使閱讀者通過體驗服務能夠迅速喜愛上閱讀。在“互聯網+”的時代作為吸引力,讓讀者在互動、探討、體驗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讓讀者感受到文化知識帶來的魅力。
(四)館館之間有效合作
傳統的圖書館靠館與館之間互借合作,采用原始的郵寄方式進行資源調配。基于新時代下,運用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檢索系統(OPAC),可以查詢其他圖書館資源的一種檢索方式。它除了能夠查詢館藏書刊以外,讀者還可以查詢借閱方面的信息以及館內新書情況信息等諸多功能。使用該系統具有強大的信息交互功能,改善了圖書館傳統的互借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借閱效率。讀者可以下載閱讀APP,隨時瀏覽新的信息服務,自行操作公共圖書館預借與續借等操作。同時“互聯網+”也可以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自動推送某個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更促進了讀者閱讀的便利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必須基于新時代的背景下,拓寬服務渠道及提升服務品質,進行資源共享。不再依附于傳統紙質化閱讀方式,要將新媒體閱讀與個性化閱讀及閱讀體驗等服務推廣進行有效結合,以滿足民眾對信息多元化的需求為前提,有效推廣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從而實現全民閱讀。
參考文獻
[1]羅彬香,農秋色.“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服務現狀探析[J].速讀(下旬),2018(4):24—25.
[2]劉梅芳,李蘭玉.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J].邢臺學院學報,2019,34(02):140—141.
[3]馬俊.“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04):27—28,31.
[4]郭蓓蓓.“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發展與完善[J].辦公室業務,2019(01):156—157.
[5]張蔚然.“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探討[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0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