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鷹
摘 要: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大學生國防教育息息相關。作為高校擔負國防教育的功能,在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中肩負重要使命。本文分析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防教育現實背景、價值意蘊、對策路徑以及前景與展望。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 大學生 國防教育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防教育背景
隨著國家安全戰略目標的不斷調整,國防教育工作也要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國內外安全環境變化,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傮w國家安全觀重要思想為大學生國防教育創新提供根本遵循。作為新時代中國國防建設指導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將成為大學生國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教學,培養大學生國防精神,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教學工作實效性。
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教學目標即深入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重要思想。大學生國防意識應涵蓋自主保護國家安全,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在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課程教學時,將國家安全熱點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此為切入點,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
二、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防教育價值意蘊
一是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現實舉措。世界形勢復雜多變,提高國防科技水平,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激發大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精神力量,促進大學生進一步理解國家總體安全的深刻內涵,對于建設強大國防、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提升國際地位有重要戰略意義。二是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國防教育有利于強化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大學生國防觀念、英雄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感,培育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三是推進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舉措。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和話語權,提升大學生國防教育,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關注度,自覺抵制西方敵對勢力文化侵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防教育路徑分析
(一)做好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大學生國防教育頂層設計
以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深入貫徹強軍思想和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重要思想內容宏大,體系嚴謹,立意高遠,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實現中國夢的理論遵循和路向選擇。在深入理解國家安全觀思想的過程中,找到解讀它的精準坐標,領會把握國家安全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化大學生對國防教育認識,增強大學生軍事技能。
(二)創新大學生國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大學生的國防教育課教學方式方法急需改革和創新。一是傳統課程講授方法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新型技術相得益彰,利用多媒體設備創新大學生國防安全教育,搜索國內外實時國家安全事件,借助新媒體平臺,對國防教育活動進行報道宣傳。二是探索通過實際案例對某一國家安全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和辯論,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思維能力,吸引學生關注國防安全事件。三是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國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為契機,利用團日活動、民主生活會、主題班會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四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宣傳部、思政部有相關學科背景的教師可選聘為國防教育兼職教師,退伍人員及各學院有經驗的思政工作管理人員也可參與大學生國防教育工作。學校在職稱晉升、津貼發放等環節給予保障。
(三)創新大學生國防教育教學內容
創新現有課程內容和體系,將國家安全內容有效融合進去。在開展大學生國防安全教育時,增加實用訓練課程,著重對實用性軍事訓練內容做出創新和細化,扭轉形式主義風,減少大規模形式表演、展示活動等內容,提升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和應對能力,加強與思政學科教學融合,并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同思政教育積極結合,提升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力量,以情景式教學來增強國防教育質量,結合中華民族抗戰史開展國防教育,采取烈士陵園掃墓、瞻仰抗戰遺跡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實踐性的國防
教育。
(四)創新大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模式
優化軍事技能課程設置。1984年《兵役法》規定大學生必須接受基本軍事訓練。在新的教學大綱要求應加強射擊與戰術訓練和防衛技能與應用訓練,高校應當引入民兵預備役制度,把大學生培養成軍事后備力量,將民兵預備役制度融合到大學生軍事訓練中,發揮退伍軍人作用,結合學校民兵組織優秀學員,配合民兵預備役人員共同組成軍訓教官隊伍,靈活調整大學生軍訓模式。將有志投身于國防事業大學生號召起來建立組織安防中隊、民兵連(社團)、軍事愛好者協會等,集中管理定期訓練,使軍事技能訓練常規化。
四、結語
借助大學生國防教育講好總體國家安全觀故事,傳播總體國家安全觀聲音,提升國防教育的吸引力,推動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縱深發展,促進高校師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同與內化,傳播和弘揚國防教育的正能量,有效促進大學生成長和成才。
參考文獻
[1]黃慈云,鄺家旺,王曉飛,王明興.總體國家安全觀背景下高校國防教育課程建設提升新思維[J].教育現代化,2019,6(48):253—25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