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摘 要:近些年來 ,隨著高職院校的招生數目增加,雙師型教師成為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大亮點,并且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也使得將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到了戰略發展的地位。盡管雙師型教師目前沒有很嚴格的定義,但是社會普遍認同雙師型教師需要同時具備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從根本上來說這是順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的,也正因如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就成了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培養的發展趨勢和必然要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 雙師型 英語教師
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是英語課程教師普遍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但這并不符合高職院校教育的預期。因為擔任英語課程的教師幾乎都畢業于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且學歷最低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為主,盡管這類教師對專業有較深入的研究,但是并不完全適用于高職教育的學生。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實用型人才,以社會的需求作為主要風向標且注重就業問題,講究的是能將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畢業后的工作中,以實用為主。在一般情況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初步建立階段,由于處在建立初期,所以必須要面對的情況就是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階段也是必經的階段,因為雙師型教師培養是需要時間的;其次是補充階段,也就是通過培訓及其他方式,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得到了一定的補充,但是這一階段的問題是沒有形成一個完成的體系框架,并且雙師型教師還是有明顯的側重點問題,比如一部分有豐富的理論基礎但是沒有企業實踐的經驗,另一部分企業閱歷豐富但基礎理論不夠扎實;最后就是成型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雙師型教師在教師隊伍中不斷融合共同進步,不但實現了數量上的完備,總體架構也更加合理,各教師素質有明顯提高。
通過對國內一些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和現狀的分析,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隊伍建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第一點:高職院校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對雙師型英語教師的培養進行大量的投入。要想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雙師型英語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要提高實踐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接受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培訓的費用是較高的,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還尚未形成成熟的培養機制和良性循環,因此在資金周轉方面難免有些困難;第二點:難以走出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雙師型教師不僅僅追求的是寥寥幾頁證書,而是能將自己的所學所用帶到課堂上教會學生,相關制度的不完備也意味著英語教師隊伍的管理及優化沒有根本的保障,雙師型英語教師僅滿足于表象,考核體制不完善、激勵措施不到位也是雙師型教師難以推廣開來的阻力,不能準確的衡量教師們對教學和科研成果上的貢獻自然也無法對雙師型英語教師進行激勵;第三點:職稱評審的導向作用并不突出,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對于高等職業院校老師和普通高校老師沒有明顯的區別,這也就導致了在職稱的評定上,如果雙師型英語教師注重實際應用而沒有相關的論文寫作等科研成果,在評定上是不占有優勢的,這也影響了雙師型教師在專業方向上的發展。
此外,高等職業院校的雙師型英語教師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總體的雙師型教師數量相對來說是充足的,但是雙師型英語教師數量較少。不管是以后的培養還是現階段的投入使用,數量基礎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龐大的師資力量,再加上部分教師會外出參加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那學校正常的教學日常都會成為問題。再比如,現階段高職院校內雙師型教師的結構不合理,不能夠實現以老帶新,老中青結合,可持續的問題。還有就是雙師型英語教師技能水平不高,學校和企業還是存在本質性差別的,高等職業院校往往難以與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校企合一的問題還是有待解決,沒有辦法形成真正的產、學、研一條龍,并且英語教師很少有機會能夠深入到企業去進行培訓和實踐。另外,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所招聘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他們在離開了校園以后就直接到了工作崗位上,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缺乏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這也就造成了重視理論不重視實踐的現象,這也就意味著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和社會不具備同步性,永遠落后于現代社會的知識、技能和技術一步。如果能從大型企業一線聘請到實踐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專業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這有利于雙師型英語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于學校而言也不失于一種資源整合和
利用。
總體而言,高職院校雙師型英語教師目前還有數量不足,結構不完全合理,理論與實踐不能并重的現象,但在未來的發展中,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一定是大勢所趨,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也是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戴蘭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與特色管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2]劉蘭君.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問題的若干思考[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08(29),
[3]劉春華.職業結構的趨高級化與我國職高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