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芮
重慶高速公路路網管理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把“創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國發展的方向和要求,體現了我們黨認識把握發展規律的深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增強改革創新能力”作為“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八個重要能力之一予以強調,要求黨員干部“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這就要求新形勢下,黨員干部要善于用時代的眼光和發展的觀點分析、思考問題,探索新路子,融入創新理念,不斷提高思維水平,不斷強化自身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善于創新的人,總能在別人看不到機會的地方發現新的出路,找到新的辦法。新形勢下,要求黨員干部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因為唯有創新才會有進步。
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2018年,蘋果公司股票總市值超過了1萬億美元。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說過: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于是否創新。從蘋果公司的發展歷程來看,每一次的飛躍發展都是由創新帶動的。
以馬云為例,1995年,互聯網還未進入中國時,馬云因一次偶然機會在美國見識了互聯網。從此,他便下決心要從事互聯網創業,馬云創辦了“中國黃頁”,是互聯網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信息網站。經歷幾次創業的成功與失敗后,馬云的創新思路逐漸成熟,1999年他與手下團隊創辦了阿里巴巴,使其發展為至今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馬云的故事雖是個案,但他成功的關鍵詞就是“創新”。
面對當前新形勢,有的黨員干部仍沿用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戰略眼光和思維,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工作難以打開局面。蘋果公司有一個理念:“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突破和創新。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就是把產品設計得更加精美。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作為黨員干部更應該積極倡導和踐行“創新”的價值取向,在干事創業中敢于創新,在探索中不斷突破,把創新精神貫穿工作始終,要敢于突破傳統,大膽嘗試,才能在干事創業中干出成績。
以重慶高速集團為例,2009年,“二環八射”高速公路規劃提前十年建成,資金是最大的難題。為保證高速公路建設足夠的“糧草”,集團打破傳統建設管理和融資方式,積極通過合作建設經營(BOT)、經營權轉讓等資本運作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引進合作伙伴,多方籌集建設資金。為盡量減少資金的投入,高速集團又探索出“BOT+EPC”模式,能節省建安預算5%-10%。“困難,困住了就難。創新,創造了就新。出路,走出去了才有路。”2013年,重慶高速集團參與建設的新千公里高速路15個項目中,有12個項目近700公里啟用“BOT+EPC”的新模式,引入資本金約71億元。
推進改革創新,黨員干部必須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積極投身到加快發展的實踐中,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不甘落后、敢于超越,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讓好思路帶來發展的無限契機。
所謂的藍海,指的是那些未知的市場空間。阿里巴巴正是成功地運用了“藍海戰略”,把目標市場從電子商務平臺延伸到了網絡金融,利用自身積累的龐大客戶群體,推出阿里信用貸款等微貸產品。阿里巴巴立足互聯網,但不局限于互聯網,如今,它更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營銷模式。“藍海戰略”的本質,就是“領先一步天地寬”。近年來,重慶高速集團以“開放”的理念,借助公路的紐帶與通道作用,大力拓展領域與邊界,正是憑借著尋找藍海的開拓精神,開創了與旅游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新局面,實現了跨界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推出的“高速+旅游”模式,促使高速公路由“等車上路”向“引車上路”轉變,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集團服務水平,促進主營業務增收,并帶動沿線旅游經濟發展。
照本宣科,縮手縮腳,畏懼突破,向來難以成就大業。創新是高層次的思維和實踐活動,需要先進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更需要敢于突破的勇氣。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要敞開思想謀劃新思路,放開手腳追求新突破,要善于發現和解決各種矛盾問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參加全國兩會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依靠創新,機遇無限。黨員干部應把思想統一到“兩學一做”上,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要學習和研究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提高自我修養,打牢創新思維的根基,做好創新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