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鳴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現今,多元的文化環境使得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除傳統的音樂風格外,新穎多變、形態各異的形式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追捧。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若手風琴一直停滯不前、不適時而變,其結果也只能是被時代拋棄。近幾年,我國的手風琴藝術已經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嘗試,手風琴的發展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從演奏的技法、創作的作品、演出的形式等方面也都具備了更多時代化的特征。針對手風琴的發展現狀,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手風琴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參考建議。
傳統的手風琴教學模式一般為面對面授課,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各種類型的網絡授課模式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種新型的授課方式是否能在手風琴的教學中進行實踐和推廣,值得我們思考。
2016年,網絡直播異軍突起。據《網絡表演(直播)社會價值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網絡直播整體營收達218.5億元,用戶規模3.44億人,30歲以下網民滲透率達74%,與之相關的網紅產業預計產值達到580億元。這一數據已遠遠超出中國電影2016年的總票房454.9億元,網絡直播呈井噴之勢。網絡直播的紅火態勢推動人們進入全民直播時代,直播內容除生活、游戲、娛樂、體育、美妝等以外,興趣培養與技能學習也是其中發展的一部分。
作為新興產業,雖然網絡直播還存在許多問題,還缺乏相關的法律政策和行業規范的監督,但其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隨時隨地可及時互動的形式。手風琴在網絡直播中首先可進行教學活動;第二可進行興趣的分享;第三一些機構可將自己的演出活動進行推廣,哪怕是街頭的表演都可通過直播方式讓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第四,手風琴發展較好的專業院校其音樂會、大師班、演出等活動不論質量還是數量都較好,如果能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傳播,一方面可以實現專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相互交流,帶動社會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縮小手風琴區域發展間的不平衡;最后,還可進行名師講堂,使手風琴專業的學生、業余愛好者都能不出家門即能聽到國內外最優秀專家的講堂,進行最直接的交流。
目前,東方手風琴網就已在這些方面做出了嘗試,網站除提供一般的手風琴資訊外,還會對一些相關賽事和演出活動進行在線同步直播。因此,手風琴借助網絡傳播技術實現交流和分享的及時化,值得我們進一步實踐和探索。
加強國際間的交流溝通對于我國手風琴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以國內手風琴發展較好的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為例,這些高校每年都會聘請國外優秀的手風琴演奏家為學生們不定期的舉行大師班、音樂會等活動。一系列的國際間交流活動不僅給學生們提供了國際最前沿的理念、技法,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利于學生的提高。通過這種常態化的國際交流使我國的手風琴藝術發展能緊跟時代潮流,及時把握和了解最新的國外手風琴發展狀況和最新的演奏成果,從而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
另一方面,國際級大型賽事的舉辦,不僅可以促進手風琴信息的傳遞、交流與共享,同時也為我國的手風琴發展提供更多新的思路、更多學習進步開拓眼界的機會。以2011年在上海舉辦的第64屆世界杯手風琴錦標賽為例,一方面這次比賽標志著中國手風琴已經融入到世界手風琴的大家庭之中;另一方面,手風琴世界杯的舉辦也給中國的手風琴藝術發展帶來極大地推動作用。在此次賽事舉辦過程中,不僅有國際水準的比賽,還有9場高水平的音樂會、手風琴展演、國際研討會等各類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手風琴慢慢融入社會、走入群眾。組委會甚至還將成人流行音樂組的比賽場地直接安排在劇院的舞臺上,配合著燈光音響效果,使得比賽不再是嚴肅且難以接近,而變成一種享受,給觀眾帶來極大地愉悅感,打破人們往常的固有觀念,不斷地實踐著現代氣息與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極大地推動了手風琴在我國的發展。
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越來越豐富的西方樂器在中國發展普及,人們可選擇的樂器種類越來越多。特別是作為家長來講,學習這門樂器對孩子身體發育有無影響、學習這門樂器對孩子未來發展有無益處等都是他們選擇樂器時要考慮的因素?,F如今手風琴相對龐大的體積和重量以及還未明朗的市場前景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能否在保證使用效果的前提下進行琴制調整以降低重量,能否營造出良好的手風琴市場環境,也是關乎手風琴未來普及發展的關鍵問題。
同時,對于我國的手風琴生產企業,一方面應努力擺脫國內手風琴略微冷清的市場,在研發和創造上積極滿足大眾要求,生產人性化且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讓更多國人能夠使用自己國家研發制造的手風琴;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順應國際市場的需求以進行結構調整,在國際上打造出屬于中國的手風琴品牌效應,從制造業這一側面提高我國手風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