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巧麗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重慶 401120)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為音樂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學理念——“近諸感性,回歸人本”。我們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學習與借鑒,獲得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實踐的科學認識與經驗,對我國聲樂教學的突破具有重大意義。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與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所完全不同,傳統的音樂教學重心放在如何使學生“學得好”上面,把掌握聲樂與樂理以及聲樂技巧作為教學目標。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認為,人類通過語音、歌唱、舞蹈等形式進行思想情緒的表達是人類之本能,是一種固有能力,音樂教學的目標應當是不斷地開發這種能力。奧爾夫教學法主張“人本出發”,學生在真情流露時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滿足,促進學生的創造力迸發。由于得到鼓勵和創作力的提高,造就了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的最佳狀態[1]。同時,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與參與者,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更好地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里學習。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三大教學基本原則。第一,一切從學生出發;第二,通過親身實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第三,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中小學聲樂教學與其他時期的聲樂教學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由于中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慢慢凸顯出來,但是在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強大的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可以用時最少,效果最好的接受聲樂教育;其次,這一階段的學生,其自身的聯想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是最佳狀態,經過科學的引導教育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奧爾夫教學法正好符合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中小學聲樂教學實踐提供了適合的教學方法。奧爾夫教學法強調“一切從學生出發”,關注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在中小學聲樂教學課堂中會形成一種歡樂自由的學習氣氛,孩子們不必為自己唱不好或是知識點沒有掌握而擔心,他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進音樂世界里,自由演繹自己的內心世界。當聲樂表達已經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的表達方式,學生們對于樂理、樂感、演唱等的掌握學習是事半功倍的,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激發[2]。
奧爾夫教學法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對于聲樂演唱能力的掌握,它更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再創造。所以在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的中小學聲樂教學課堂中,教師會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演唱,引導學生思考新的音樂演繹,還會組織學生參加音樂劇、演唱會等活動來展現自我,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與幫助。
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小學聲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能夠充分展現現階段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在課程中,教師使用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將師生的關系進行有效的融合,還能夠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熟悉課程內容,并在課程的基礎上添加上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將中小學聲樂教學實踐進行學生思想的有效表現。這樣的課程實踐形式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上更有助于個性化學習的內容提升,鼓勵學生進行正面的教學內容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課程的內容熟悉方面有進一步的知識積累。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中小學聲樂教學實踐帶來了全新的反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課堂變得活躍自由且創意頻頻,教育活動也更加豐富多樣,這都歸功于奧爾夫教學法始終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本質出發。比如說,在中小學聲樂教學實踐中將聲樂演唱與舞蹈表演結合起來,避免學生無感情的死記硬背歌詞、旋律,加入其他藝術共同合作來完成一次聲樂演唱,伴隨著舞蹈動作的變化帶動音樂韻律的流轉,讓學生全身心的感受和演唱音樂,為學生帶來對于音樂新的理解方式,增強學生的表演欲望與創作欲望。音樂教師都深有體會,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課堂氛圍就會變得活躍和諧很多,學生彷佛置身游戲之中,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音樂綜合能力的鍛煉。或者是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利用樂器來模仿蛙聲和雨聲,用歌聲來控制節奏,由多個學生組成不同聲部的交響樂就成型了,學生們在集體表演中既展現了自我價值又體會到了集體合作的重要性。音樂老師還可以在聲樂課程中加入我國不同民族的音樂,讓學生們在享受不同音樂的魅力時為我國民族音樂感到深深的自豪與認同,為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培養全方面人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歌謠、舞蹈、游戲、故事等手段吸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產生豐富的聯想與創新,構筑良好效果的音樂空間,提升了課堂學習質量,對提高中小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改變我國教育長期以來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有利于我國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奧爾夫教學法的引進為我們的教育理念帶來了很多啟示,學習音樂理論知識與聲樂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主動學習與創作靈感,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小學聲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與自身需求,為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提供了保障,在寓教于樂中發展自我創造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