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鵬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現階段人們對民族樂器的關注程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升,人們對民族文化的日益重視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把視線集中到古箏、古琴等一些比較著名的民族樂器的學習上,對于嗩吶的學習和了解相對較少。本文希望能夠通過更多的對嗩吶名曲進行分析和鑒賞,幫助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嗩吶的神奇魅力,促使更多的人能夠喜歡嗩吶,為民族樂器嗩吶的發展提供幫助。
任同祥在經歷了人生一大轉變之后創作出了《一枝花》這一經典嗩吶曲目,在1954年他從一位普通的民間藝人轉變為一名專業的嗩吶演奏員,任職于上海歌劇院,成為一名優秀的嗩吶獨奏演員。這一大轉變使得他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的關愛以及培養,他便借助山東的民間音樂和山東地方戲曲曲調,在對其進行改編、擴充以及二度創作的基礎之上,創造出了一首嗩吶經典樂曲《一枝花》。《一枝花》本身具備非常獨特的地方戲曲曲調和民間音樂去掉,這也和任同祥作曲家。本身在民間長期吸收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的緣分有所關聯。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對于自己對民間音樂的了解都充分的展現在作品中。其實不僅僅是在《一枝花》的創作過程中,還有在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婚禮曲》《百鳥朝鳳》等創作過程中也非常多的借鑒了山東民間地方的旋律以及演奏技巧。這些作品的創作對于傳統的嗩吶樂曲所存在的單一民族性和長久性創作方式進行了突破,是嗩吶曲創作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一枝花》在表達更深層次的情感過程中通過利用旋律的變化和技巧的掌握、融合,使得《一枝花》作品本身能夠是具備更為顯著的藝術性和技巧性,成為人們所追捧和喜愛的嗩吶經典作品。
《一枝花》本身在嗩吶曲中非常經典,同時也是其中非常難得的一部作品。它作品本身具備非常獨特的氣質和特點,非常考驗演奏者的技巧,在非常多的嗩吶考學或者是比賽中成為必吹曲目之一。而在魯西南鼓吹月中《一枝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之一,本身具備結構嚴謹、情感豐富的特點,能夠將藝術性與學術性并存于作品當中,這也是其能夠成為中國嗩吶十大名曲之一的一大原因。
其中在這些年的電視劇創作以及背景音樂選擇過程中也有相當一部分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會選擇嗩吶曲目作為背景音樂.而對作品《一枝花》來說就曾作為四十集電視劇《水滸傳》、電視劇《武松》中的背景音樂在影視劇中出現過。而它在影視劇中的演繹最為經典的還是在《武松》中作為背景音樂而出現,利用作品本身所具備的獨特藝術性和學術性,將武松這個人物表現的是更為鮮明。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將整部作品的情感進行升華,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更能夠體現武松這一人物無奈、悲哀而又坎坷的一生,為整部電視劇增添了許多色彩。
《一枝花》全曲共分為三個段落,引子、中板和快板三部分,整體曲式為發展性的變奏曲體。
第一段落:引子。《一枝花》在引子中主要采用和借鑒的是山東梆子中的哭腔音調,整體旋律起伏較大,并通過對裝飾音、滑音、舌頂音和七宮音加以運用。在演奏過程中能夠通過對比力量和速度,實現極快與極慢、極弱與極強之間的快速的交替轉換,使得樂曲整體張力能夠更強,更好的起到吸引觀眾注意力,引起觀眾興趣的作用。
第二段:中板。和引子所表現的波蕩起伏的旋律有所不同,中板中所表現出的整體旋律起伏較小,較為緩慢,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凄婉、從容質感。而中板的素材主要取決于山東的樂曲《十樣景》,利用其中的曲調形式重新編排、拓寬、旋律音調,使得中板的整體音樂能夠更加的體現出一種悲涼感。同時吹奏者也能夠通過索納舌頭與唇的技巧來體現出一種十分獨特的旋律,起到一種過渡作用,為音樂高潮部分做好鋪墊,也能夠更好的將舊社會老民間藝人本身的生活疾苦和無力吶喊充分的表現出來,讓人們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也是整個嗩吶曲中非常重要的主題段落。
第三段是快板,和中板所想要表現的悲涼、凄苦有所不同,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段所想要表現的是一種歡快、愉悅、熱愛生活之情。在第三段中利用非常多的重復性的音樂或者是節奏來突出歡快和熱情感,采用傳統山東穗子寫法并適當的和嗩吶所強調的舌頭、手指、氣等方面的技巧,來豐富快板段落的旋律和色彩,表達出作者自身對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新生活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在嗩吶作品《一枝花》中對于山東民間樂曲的運用非常多,比如說對《十樣景》《小桃紅》等作品的應用,這種獨特的山東民間音樂在作品中表現的非常明顯。與此同時在《一枝花》中還涉及到了山東梆子的哭腔音調,將其和嗩吶音調相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一枝花》所獨有的音調,豐富作品整體色彩。
在散板中作者想要注重突出的情感就是凄楚悲壯,而散板部分的音樂本身也非常的生動感人,在加上其在電視劇《武松》中和武松本身坎坷、凄苦的醫生相結合在一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稱贊。在《一枝花》散板部分的演奏過程中需要尤為注意對旋律的把握和氣唇舌指的協調配合,更好的促進旋律的細致化,將深沉內在的感情表現出來,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通過對節奏的精準把握控制,更好的將散板中作者想要表現出來的情感充分的表現出來,比如說是作者一開始的這種由氣滑逐漸轉變為低沉的筒音,通過傷感來表現壓抑,更能夠引出一種悲壯的感覺和分為。同時在嗩吶演奏過程中散板部分也實現了一種由弱到強的黃轉變,這就要求演奏者能夠充分的把握住圓潤的滑音技巧。此時從整體上進行分析作者內心應該充斥著一種不平、激憤、壓抑、悲傷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也是在舊社會中廣受壓迫的民間藝術家們的感受,這種黑暗的舊社會所帶來的磨難使得每一位民間藝術家們包括作曲家自己都充滿著深受折磨卻又無力擺脫的心情,這些心情全部都借由作品的散板部分表現出來。
比如說在散板第一句的舌頂音非常考驗演奏者們的技巧和心態,在演奏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部分演奏者因為太過于緊張沒有足夠的信心,使得第一句舌頂音的演奏不夠好甚至演奏不出來。而在演奏舌頂音是一定需要先感受哨片的軟硬程度,并根據軟硬程度來合理的確定用氣多少,在嘴巴呈現出一種放松狀態時通過迅速的突出適當的氣息起到較好的舌頂音效果。
當作品由散板部分進入到慢板部分之后,節奏和所想要訴說的情感也實現非常大的變化,在慢板部分作者想要表現的更多的是一種蒼涼之感,旋律也由從容逐漸變慢,慢慢的敘說著作者自身的故事。而慢板中所采用的敘述方式是一問一答的方式,使得整體的問答和敘述都變得非常的生動、活潑、簡單而又舒展,讓聽眾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質感,眼前慢慢的展現出一種顛沛流離、四處奔波、居無定所的凄苦生活場景,情緒逐漸變得悲傷而有凄涼。此時演奏者在演奏技巧的掌握上應該更傾向于把握一種穩定、緩慢卻又連貫的旋律,充分的利用旋律表現出慢板部分作者想要表現出的情感,保持整體的連貫性。與此同時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自身的情緒,給觀眾呈現出一種回憶、思考的感覺和狀態,才能夠更好的起到一種示范和引導作用,引導觀眾進入到慢板的蒼涼、悲傷的情感中,整體的演奏需要保持平靜,不要過強。但在慢板曲調進入到傾訴之后,演奏者需要把握住這一種細微變化,僅僅的抓住作者想要表現的情緒,使得整體的旋律能夠更加的生動,在演奏過渡時也需要注重表現的自然性,避免出現過多的過渡痕跡,促進《一枝花》演奏整體的流暢性和順利性。
在演奏曲目進入到快板部分之后借用了非常多的山東經典民間音樂,比如說是《十樣景》、《小桃紅》。相較于前兩段來說整體的曲調偏向于活潑、輕快、熱情,旋律也非常的明朗活躍,使得觀眾從悲傷、壓抑的情緒中走出來進入到一種歡樂、熾熱的氣氛當中,內心也開始變得喜悅。曲目的快板部分主要表達的是解放之后作者迎來了新的生活,成為了上海歌劇院的專業嗩吶演員,像作者這樣的民間藝人還有很多很多,這一部分也最能夠表現出作者和像作者這樣的民間藝人的歡樂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喜悅之情。同時在快板部分也通過利用強烈而有潑辣的粗花舌、變奏分裂以及調式轉換、緊縮擴張、打音、快速雙吐等技巧,而更好的表現出此部分作為作品高潮部分的歡快、奔放、剛柔并濟的特點,非常能夠表現出作者內心中的激動和熱愛之情,解釋了全曲的主題所在,也想聽眾傳達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愛之情,鼓勵人們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通過以上對嗩吶作品《一枝花》的分析不難看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所運用的技巧也非常的具有代表性,通過演奏者表演和傳達為觀眾帶來一種非常美好的聽覺體驗。對于嗩吶作品的演奏來說對作品情感和感受的掌握非常重要,只有將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自身的經驗、感受、知識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充分的表現出作品想要傳達的深刻情感和內涵。